張慧勤
摘 要:在新課程理念下,應讓生物課堂教學活動鮮活起來,在課堂教學中巧妙的將多媒體應用到教學中,并恰當的將傳統(tǒng)教學方式、方法融入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體驗和感悟,激發(fā)學生興趣,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教給學生,走出上課誤區(qū),達到“教與學”雙贏的目的,使課堂教學更精彩。
關鍵詞:創(chuàng)設情景 自主探究 新課標理念 激發(fā)興趣
2016年10月下旬,我有幸參加了酒泉市教委舉辦的全市高中生物學科優(yōu)質課評選活動,參評的每一節(jié)課無論是在知識結構、授課方式、師生互動、教學設計上都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為本的生物教育理念,能使學生更好的認識生物、了解生物相關知識,也給我很多啟示。也發(fā)現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新課程理念的不斷融入,課堂教學容易進入一些誤區(qū),結合本次評選活動,談談本人一些粗淺的認識:
本次課賽活動十三節(jié)課,雖然風格迥異,各具特色,但被同行交口稱贊的課,卻均具有共同的特點:
一、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根據上課內容,巧妙創(chuàng)設學生愛學、老師好教、易見成效的課堂情景,能牽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有些參賽課老師引導學生進行《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學習時,構建相關模型,比較三種跨膜運輸方式,用flash動畫演示,并配以文學詩句點綴總結(自由擴散配飛流直下三千尺;協(xié)助擴散配輕舟已過萬重山;主動運輸配逆水而行苦作舟),一幅幅動態(tài)畫面,深深吸引了學生,產生了心理上的共鳴,學生進入狀態(tài)快,不但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還激發(fā)了學生旺盛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啟迪了學生思維,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讓學生在詩情畫意的課堂情境中輕松體驗知識,使教學內容產生“海綿吸水”的效應。[1]
二、充分準備,精心設計,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堂好課,要求教師對教材內容爛熟于心,深切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靈活使用教材;明確重難點、教學設計、學生達成的目標、學生參與的方式和培養(yǎng)的能力,只有充分準備,才能使教師在課堂上靈活應變,師生互動游刃有余,使教師更好的駕馭課堂。而教學設計理念不同,對教材內容的合理編配不同,材料準備和實際操作的不同又會帶來不同的效果。不同的教師,有著自己獨特的課堂設計。本次參賽課,有些老師對《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一節(jié)課的設計,始終以探究細胞膜的成分結構的科學史為主線,通過對探索歷程的內容添加小標題,以凸顯脈絡,像層層剝筍衣,將小標題作為探究討論的切入點一一展開,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提出問題,用所給材料,讓學生嘗試構建組成細胞膜的蛋白質、脂質幾種可能的排布模型,幫助學生梳理并體驗細胞膜結構模型的建構方法,通過小組內合作制作模型,小組間質疑辯論問題、小組間競爭引入評價機制,為鼓勵質疑,引入小組計分板,小組互評積極有序,一堂課環(huán)環(huán)相扣、高潮迭起。不但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還將思維活躍、善于表現的天性在課堂中體現的淋漓精致,課堂氣氛活躍;同時也為學生創(chuàng)新制作模型提供一定空間,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始終是課堂主體的新課標理念。
三、豐富多彩的導入形式,體現課堂教學魅力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課往往因為巧妙的導入,不僅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思維,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還能從一定程度陶冶學生的情操。本次課賽中,老師們導入新課的方式豐富多彩,有詩歌、調查結果、有趣視頻、微課、實物、貼圖等。課賽中有老師以娃哈哈鈣奶為例,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瓶體上所含的成分,進而提出這些成分是以什么方式進入人體細胞導入《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一節(jié)的學習;有些是以詩歌或“科幻之旅”的視頻導入《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尤其是以擬人化了的詩歌導入(是誰,隔開了原始海洋的動蕩;是誰,為我日夜守邊防;是誰,為我傳信保安康;沒有你,我一個小小的細胞,會是何等模樣),新穎有趣、生動形象的語言,既科學、客觀反映細胞膜的強大功能,又創(chuàng)造了情景交融的教學情境,加強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課堂上將生物知識的學習滲透到其它學科知識中,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也充分體現了生物課堂教學的魅力。
四、多媒體運用嫻熟自如,彰顯課堂高效性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一體機進入校園,為課堂教學源源不斷地注入新鮮血液,老師對多媒體的應用也越來越嫻熟,制作的課件內容精細、畫面生動,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知識探究中來。本次課賽中,有些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結束后,利用“細胞之旅”的動態(tài)視頻,配以美妙的音樂,老師富有磁性的解說錄音,對教學內容系統(tǒng)概括、拓展延伸,使學生不但理清本節(jié)課脈絡,還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激發(fā)了學生對下節(jié)課學習的欲望和興趣,達到一箭雙雕、事半功倍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次課賽中,有些課件沒有得到恰當的運用,部分課件的展示和講解只是輕描淡寫,甚至有些很值得討論的畫面也只是曇花一現,教師也變成了多媒體的“放映員”,學生被眾多信息包圍,學習囫圇吞棗,無法將知識真正消化。平時教學中,大多老師也是每節(jié)必用多媒體,整堂課不管是例題、課題、書本上有的、沒有的圖片資料、概念結論等,統(tǒng)統(tǒng)用多媒體來顯示,將多媒體變成了學生上課用的“電子書”,為運用而運用,忽視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師生間的即興互動,削弱了老師臨場發(fā)揮的能力,無視了教師課堂藝術特色,極有可能出現“千人一課”的怪圈。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無論多么優(yōu)秀的多媒體課件,應用于千變萬化的課堂教學,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還會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率。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應讓生物課堂教學活動鮮活起來,在課堂教學中巧妙的將多媒體應用到教學中,并恰當的將傳統(tǒng)教學方式、方法融入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體驗和感悟,激發(fā)學生興趣,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創(chuàng)新性,拓展知識面,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教給學生,走出上課誤區(qū),達到“教與學”雙贏的目的,使課堂教學更精彩。
參考文獻
[1]李戈.淺談高中生物同課異構新思路教學[J].新課程(中),2013(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