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晨涵
摘要:化學新課程必須從已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fā),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
關鍵詞:化學學習;生活情境;化學實驗;實際問題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利于化學概念的形成
知識建構理論認為,我們是在自己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在主動的活動中建構自己的知識,也就是說,學習者走進教室時并不是一無所知的白紙,而是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和交往活動中,已經逐步形成了自己對各種現(xiàn)象的理解和看法;學習不單單是知識由外向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生活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來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因此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經常收集一些與生活有關的學習資料,在學習時要認真分析教材,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將問題巧妙地設計到生活情境中,學得有情趣、學有所得。
例如,分子概念的學習就可以從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質變化入手,提出一連串的為什么。如:人為什么能聞到花或酒的香氣?濕衣服為什么能晾干?糖塊溶于水后為什么就消失了,而水卻有了甜味?這一系列生活現(xiàn)象,能激起興趣、啟迪思維,把宏觀物質和微觀結構聯(lián)系起來,得出物質是由相應的微觀粒子構成的,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的結論。日常生活中的氣筒、液化氣、液壓機是依據什么原理制成的?依據這些生活現(xiàn)象的變化特點,進行推理、分析,得出分子的基本性質。也只有在結合實際生活進行想象、推理的基礎上,才能很輕松地得出分子的概念,并運用分子概念去認識并解釋混合物和純凈物、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qū)別,順利抓住宏觀現(xiàn)象和微觀概念之間聯(lián)系的紐帶。
二、化學實驗生活化,激發(fā)學習興趣
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充分發(fā)揮化學實驗的作用,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
學習元素化合物部分知識時,實驗是很重要的學習手段。有的實驗由于一些客觀原因,實驗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實驗。若按教材安排進行實驗(在小試管中加入5mLNaOH溶液,再放入一小段鋁片,一段時間后,將點燃的木條放在試管口,觀察現(xiàn)象),現(xiàn)象不明顯,可能既聽不到氫氣的爆鳴聲,又看不到氫氣的燃燒現(xiàn)象。原因是:鋁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速率較慢,且生成氫氣的氣流不均勻。在學習中,我們對此實驗經過反復試驗后,發(fā)現(xiàn)用口香糖的包裝紙和熱的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實驗,很短時間即可在試管口點燃氫氣。這是因為口香糖的包裝紙是由鋁箔和紙中間加粘合劑復合而成,鋁粒非常細且涂布均勻,增大了鋁與氫氧化鈉溶液的接觸面積,又是與熱的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大大加快了反應速率,使實驗現(xiàn)象十分明顯。
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口香糖包裝紙,一方面可以充分發(fā)揮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作用,增加感性認識;另一方面也可讓了解生活與化學的關系,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進社會。
三、布置生活化的作業(yè),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如果說,課堂學習是獲取知識的主陣地,那么,作業(yè)應該是學習的“助推器”,是成長的生長點。學習化學就是要應用到社會生活實踐中去,因此,作業(yè)不應是為了做題而做題;如果為了知識點和考試而做題,就會脫離的生活經驗。作業(yè)應該由傳統(tǒng)學習中的“統(tǒng)一”、“專制”走向“自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獨立完成”走向“協(xié)同合作”,由“題?!弊呦颉扒缶?、“求活”,應該具有個性化、活動化、生活化。因為生活世界是生動的,作業(yè)與生活世界緊密聯(lián)系,不僅能加深對生活知識的理解,同時也使意識到其正在學習的知識的價值,從而體驗到學習化學的樂趣與價值,增強學習化學知識和技能的信心與動力。
例如,在學習糖類、油脂、蛋白質之后,就可以把自己經常食用的食物進行歸類,收集有關食物營養(yǎng)成分的資料,為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計劃;如果家里有肥胖者,在平時的飲食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如果家里有糖尿病的病人,他的飲食要注意哪些、家里有脂肪肝的人,其飲食又要注意哪些問題,等等?;瘜W學習的“生活化”,可以讓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有效地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融為一體,可以讓綜合實踐活動與化學學習有效地融合起來,讓真正將其身心投入到化學學習中去。當然,在開展化學學習“生活化”的時候,也要注意只有將知識的本質與生活真正相結合,才能讓化學學習的“生活化”產生積極作用。
四、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xiàn)化學的實用性
化學是一門與生產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緊密的學科。用化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使體驗到化學知識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在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探究欲望的同時,有利于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增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化學知識源自于生活,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化學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水平,圍繞問題的解決,逐步把“生活知識化學化”,在生活的實際情境中體驗化學問題;另一方面又要能把所學到的化學知識自覺地運用到各種具體的生活實際問題中,實現(xiàn)“化學知識生活化”,感受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達到學以致用,從而提高的化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蘇群華.化學課堂中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J].云南教育,2008(07).
[2]何新.讓化學走進生活[D].新課程,2008(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