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賢
摘要:為學的心誠,見弱項自然知改進,見新知自然生興趣,見困難自然知思辨研討。心中有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之欲,自然會去尋找自己的道路。萬法歸宗,千般萬般只是誠心為學。
關(guān)鍵詞:題海戰(zhàn)術(shù);學習興趣;渴望知識。
現(xiàn)如今很多人都在不停地探尋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大大小小的講座聽了無數(shù)次,大大小小的試卷做了無數(shù)套,成績或多或少都有提升,但真正找到適合自己學習方法的,仍舊是鳳毛麟角,其實就根本來說,這僅僅是一個心態(tài)問題。
沉迷于題海戰(zhàn)術(shù)無法自拔,成績終究會有所進步;但這僅是填鴨式的成果,并不可作為典例。當然了,也不乏有適合做題的學生,通過真槍實戰(zhàn)的搏斗取得進步,我本人也十分適合題海戰(zhàn)術(shù)。那么,我為什么還反對題海戰(zhàn)術(shù)呢?
首先,我反對的是盲目的題海戰(zhàn)術(shù),即為做題而做題,為整理錯題而整理錯題。真正的題海戰(zhàn)術(shù)是我們在明確自己的弱項后,通過練習鞏固基礎(chǔ)、通過磨礪提高短板。以我為例,我之所以做題,是為了掌握我尚不明確的解題技巧。由于我本人對背誦類記憶的堅持性較差,大多數(shù)解題技巧都是我在練習過程中逐漸掌握熟練的。我的同學中也有人是通過練習提升速度,通過練習鞏固基礎(chǔ)??偠灾?,練習只是手段,彌補弱項才是目的,要有選擇的練習,清楚自己要練習什么,要放棄什么。
再者,進一步延伸,練習是手段,補缺是目的;而最終的目的也即是心中的想法,應該是對知識的渴望,當然這也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要對學習充滿興趣,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類似的話我們不知道聽了多少遍,但有興趣的自然有興趣,提不起勁頭來的仍舊提不起勁頭,畢竟這種事是強迫不來的。但是,既然無法一步登頂,我們大可一步一步來。我們來分析一下:對學習沒有興趣,是因為沒有對獲得知識的渴望;沒有對獲得知識的渴望,是因為我們心中沒有問題。因為我們只是機械地得到知識,機械地用于練習、考試中,而非因為源自內(nèi)心的渴望去學習,這是問題的根源所在。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著對知識的渴望。疑惑解開時的釋然感與了解事物后的掌控感會讓人內(nèi)心不自覺得感到愉悅,感到滿足。只是有時候無休止的考試與練習,無休止的對比與互相傷害,讓我們對學習心生厭煩,進而影響到對知識的渴望。當然有些人會始終堅守內(nèi)心的純真,這也是他們之所以快樂,之所以學習優(yōu)秀的原因。因新知而快樂,自然與知識相伴同行。
說了問題所在我們就該討論一下如何解決問題了。培養(yǎng)興趣是不能速成的,與其短時鑿湖注水數(shù)頃,不如耐心挖掘成井數(shù)尺,生意不窮,我們可以先培養(yǎng)競爭興趣,不過不是和別人競爭,而是和自己競爭,和知識競爭。在這個過程中,最核心的一點是要學會享受,享受進步的喜悅,享受吃透一個知識點時的成就感,享受做對每一道題的滿足感。享受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受,而不是單純的主觀厭煩,是這一步的核心,也是一切的基礎(chǔ)。
下一步就是要激起自己的求知識欲。知道的越多,疑惑越多。抓住這些疑惑,探索,進而激發(fā)自己對新知的渴求。有時單純的預習比不上復習。預習的目的是讓我們帶著問題學習,卻常常讓我們提前了解并失去深究的欲望。淺層預習再加上深層復習,個人認為效果強于單純預習。深層復習指的是了解知識構(gòu)架,有能力掌握并類推,將知識比作一棵樹,淺層預習就好比找出新芽生長的位置;深層復習就是弄明白上一棵樹枝是怎么長成的,進而推測新芽的生長,再帶著問題觀察新芽的生長。
接下來就是一個積跬步以至千里的過程,讓內(nèi)心的興趣突破主觀厭煩的桎梏,培養(yǎng)興趣,待其壯大自然成就。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沒有枝葉花實?
有人會覺得我這樣說過于片面,那便拿我自己舉例。我本人初中及高一成績都不算太好,甚至可以說差了,高二有一段時間我糾結(jié)于學與不學之間,之前的自卑感讓我主觀厭煩學習,但學習確實讓當時的我感到快樂,我慢慢地感受學習給我的快樂,最終克服了主觀的厭煩。當然,這期間一個小目標也給了我不少幫助。我想進入清北班,我想證實自己不比任何人差,學習本身帶來的快樂與證明欲最終成就了現(xiàn)在的我。
定一個可以讓你為之奮斗的目標,無論是人是事,都會讓你產(chǎn)生進步的欲望,進而培養(yǎng)學習興趣。其實,抱定一個為學的心,自然會找到屬于自己的路。
無所謂方法,為學的心誠,永遠不會被辜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