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明育
摘要:一個人的素質決定著他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的競爭實力,高素質的人才最受用人單位的青睞。提倡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小學語文老師們也在不但探索更好的教育措施,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素質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得并不理想。本著對學生終生發(fā)展負責的態(tài)度,本文從分析素質教育的現(xiàn)狀出發(fā),探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展開素質教育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措施
0 引言
黨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現(xiàn)代化教育水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一個人的素質需要從小培養(yǎng),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搖籃——學校,更應該為學生的終生發(fā)展負責,從小就要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素質。語文是小學的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工具學科,學好語文是學好其它學科的基礎。語文中對字、詞、句的識讀理解能力、口語表達交際能力、寫作能力、審美能力、情感表現(xiàn)能力等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工作都很重要,因此,語文老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重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yǎng)。
1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實施現(xiàn)狀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要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但在現(xiàn)實中,受分數(shù)第一的影響,唯分數(shù)論,以分數(shù)論英雄,將教育的成功簡單歸結為考試的成功,早把素質教育拋在了腦后,結果培養(yǎng)出了很多高分的書呆子。這種做法成就了少部分尖子生,而犧牲了大部分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學生。重智育輕德育、重結論輕過程、重尖子生輕中下生、重共性輕個性、重知識的記憶輕學生的特長和能力培養(yǎng),甚至對一篇文章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歸納也是老師寫下來,讓學生去背,這種行為會讓更多的學生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失去信心,甚至會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
2 小學語文教學中展開素質教育的有效措施
素質教育實施的目的就是因材施教,強調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每位學生的素質得到提升,每位學生都能健康成長。可進行素質教育的地方很多,它可以體現(xiàn)在教學的任一環(huán)節(jié)上,只要老師用心,處處皆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教學大綱中的三個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和態(tài)度目標,按照大綱要求這是我們老師在教學中要完成的教學目標,三個目標都同等重要,然而在很多老師的教學中,僅僅重視知識目標的完成,注重智力的提高,對情感態(tài)度這種非智力因素,未引起足夠重視。其實,決定一個人成敗的原因中非智力因素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開展好素質教育,就必須改變應試教育的現(xiàn)狀,必須從小學語文科的教學內容出發(fā),挖據(jù)出里面蘊含的素質教育內容,把它貫穿于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具體措施如下:
一是教師要轉變觀念,重視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學生素質的提升不是一兩天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一兩節(jié)課可以達到要求的,更不是僅僅體現(xiàn)在公開課教學中的,素質的培養(yǎng)是長期的訓練和潛移默化的過程。如果教師不重視,那么素質教育就只能停留在課標里,計劃和總結里,落不到實處。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只有教師重視了,才會在備課、設計教學方案、課堂實施中把素質教育滲透進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會接受到素質的訓練。和諧、明主的課堂氛圍能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老師鼓勵的話語甚至鼓勵的眼神都會讓學生信心倍增,大膽去讀、去思、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討論中要教會學生尊重別人的觀點的同時說出自己的觀點,大家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而不是對錯誤的觀點進行嘲笑或諷刺。
二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比如練得一手好字、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還有閱讀能力、遣詞造句的能力、使用工具書的能力、收集整理處理信息的能力、自學能力等,這些都是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應該具備的語文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三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情感的體驗和感悟,挖據(jù)出教學中的德育和美育內容,培養(yǎng)有良好道德情操、有正確審美能力和有情有義的人。很多時候我們的語文教學只重視了學生會不會、懂不懂,而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卻不去在意,學生缺乏正確的道德認識和正確的審美觀,長大后其道德行為出現(xiàn)偏差,人生沒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受不了挫折等。其實學生的道德情操、審美觀、人生態(tài)度對學生對學生人生的影響非常重要。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素材:圖文并茂的文章中充滿著自然美景的欣賞、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對親人朋友的眷念,字里行間里洋溢著語言美、音韻美、意境美、結構美、情景美,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悟、去體會、去欣賞這些美,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滿足、感情得到升華,態(tài)度得到轉變,自覺認真學習。
四是開展好課外活動中,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課外活動可以讓學生貼近生活、貼近自然,即豐富了生活、拓寬了視野,又陶怡了情操、得到了思想教育,還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個性和特長得以發(fā)揮。只要教師引導得好,在活動中學生身心愉悅,參與積極性高,思維活躍,更加有助于學生聽、說、讀、寫的訓練。特別是寫作課,在讓學生寫作之前一定要開展好語文課外活動,讓學生眼中有事件或景物、心中有感悟,下筆才有話寫,才會言之有物,寫出的作文才會生動感人,才不會大話空話連篇、干癟無生氣。引導好學生做好課外閱讀,即讓學生增長了見識,又可借機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其終生受益。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施貴在語文老師們的堅持,只要努力去做,學生的素質就會得到更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