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建設現(xiàn)代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過程中,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對于推進社會知識普及以及促進閱讀公平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闡述了閱讀推廣視域下圖書館創(chuàng)新公共文化服務的必要性,探索其服務創(chuàng)新的策略,以期能夠提升其服務水平。
關鍵詞:推廣閱讀;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是收集、整理、收藏書本資料以供別人閱讀的機構,它的主要功能是保護文獻、開發(fā)信息資源并達到社會教育的效果。圖書館在社會公眾服務體系中比較特殊,它能夠滿足人們獲取知識的需求,豐富人們的文化底蘊,加強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創(chuàng)新也是希望能更大程度的發(fā)揮圖書館的作用,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因此,應該探索圖書館創(chuàng)新服務策略。
一、多元化推廣模式
由于讀者年齡、自主性、專業(yè)或職業(yè)、興趣愛好以及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圖書館閱讀推廣中要注意到讀者的差異性,用多元化的推廣模式服務于更多的不同人群。
(一)建設以人為本的文化閱讀場所
圖書館是閱讀的主要場所,是人們通曉時事新聞,了解知識的場所,也是人們怡情養(yǎng)性,放松休息的場所。在圖書館閱讀時人們都想得到最有效的閱讀,因此,圖書館可以分設不同人群的閱讀場所。比如孩子們比較容易吵鬧,可以給他們一個單獨的空間,將場所設置得比較兒童化,更能吸引他們經常來圖書館;老年人看書時喜歡曬太陽,可以給他們陽光較為充足的場所;年輕人則可以注重環(huán)境布置,多放置一些盆栽,可以讓長期對著電子產品的眼睛放松一下,也能給工作一天的人以心靈上的平靜。
(二)打造以讀者為中心的館藏資源
閱讀推廣針對的是全社會人群,不能簡單考慮一部分人的喜好與需求,圖書館面向的是整個城市的人群,因此在采購圖書時要有一定的人群覆蓋率,遵循讀者的喜好,跟緊社會潮流,選擇當下受讀者歡迎的書籍。在采購圖書時可以采用讀者決策采購模式,即圖書館向讀者展示出版社提供的書目,導入本館的公共檢索目錄中,讀者可以在上面找到自己喜歡的想要看的圖書,圖書館則可以根據這個判斷出不同階段的讀者所需求的書籍。這種采購模式興起于1990年美國大學圖書館,21世紀以后開始推廣。這種模式大大便利了讀者,讀者可以在第一時間讀到自己想要看的書籍,不需要去書店買。兒童有兒童書籍,學生有教育類書籍與學習資料,成年人有社會類書籍,人人都可以在圖書館找到自己想看的書籍,能極大的吸引更多的人來圖書館閱讀,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
(三)加強導讀策略創(chuàng)新
圖書館的導讀策略是著重將本館推廣出去,加強大眾對圖書館的了解,從而達到吸引更多讀者的目的。開設導讀,能夠將本館介紹給更多的人,讓大眾了解到圖書館的特色,吸引他們放下手中的電子產品,到圖書館去閱讀。對于導讀以下有三種方式:第一,運用新媒體進行導讀宣傳。如今新媒體閱讀越來越流行,人們傾向于在手機上看書和閱讀新聞,針對這種現(xiàn)象,圖書館應該及時改變管理策略,構建網上服務體系。在網絡平臺上導入書目檢索、圖書收藏書籍書目、推薦書目、部分書籍電子版,并開設新書通報,定時更新一些電子書籍。這種方式能夠讓人們在家中就可以搜索書籍,然后到圖書館去借閱,沒有的話也不會白跑一趟。另外,可以開設讀者反饋的欄目,讓讀者對圖書館不滿意的地方或者缺少的書籍都可以在網上反饋,圖書館及時給出回復并進行完善。第二,加強手冊報刊宣傳。圖書館在建設新的服務體系的同時,應加大力度讓大眾知道圖書館的改變,重視手冊報刊宣傳的手段,在手冊上介紹閱讀場所的變化,配以圖片,以及網上圖書館的各種功能等等,另外在報刊上可以加強對圖書館新進書籍的情況,介紹館藏,給不同階層的讀者推薦新書籍。手冊和報刊可以放在圖書館進門的地方,安排一些座椅,可以供人們坐下慢慢看,也可以帶走。第三,在圖書館內開設一個書評欄目。可以將館員或者讀者、專家寫的相關書評展示出來,要注意對不同群體的兼顧,通過一些優(yōu)秀的書評,推薦給讀者更有價值的閱讀。比如家長帶孩子來圖書館,不知道給孩子選什么書的時候就可以通過這個書評欄目選擇一些對孩子有益并且適合的圖書。
二、創(chuàng)新圖書館服務模式
(一)強化圖書館服務意識
新形勢下,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部分,要有主動的服務意識。不管是讀者對圖書館自身的意見還是對書籍的需求,圖書館都應該主動征求讀者的意見,服務的對象是讀者,是大眾,那么就應該結合他們的想法來加強服務建設。比如說在圖書館館內設施方面,可以考慮讀者的意見,他們是服務的直接享受者,理應有參考權;在采購書籍方面,運用讀者決策采購模式能夠直接了解他們的需求,提高館內資源的利用率,最大化的滿足讀者需求。
(二)加強館內人員的服務意識
圖書館館員的工作不是簡單的整理書籍,現(xiàn)在所需要的是具有職業(yè)感、責任感和服務意識,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技術型、復合型館員。讀者直接接觸的就是圖書館館員,他們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讀者對圖書館的印象與評價,所以圖書館應加強對館員的素質教育,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服務態(tài)度。另外館員也要加強自身積累,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能熟練地掌握服務模式,掌握技巧,找到自己在圖書館的定位。
(三)引進學科人員參與建設
學科館員是直接對學生進行教學,有科研經驗,能夠準確把握圖書館的發(fā)展方向以及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重點學科、前沿問題比較了解,所以邀請他們承擔學科特色資源的采選工作,進行采購圖書前的評估工作,參與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規(guī)劃的制定,以保證圖書館在建設發(fā)展道路上穩(wěn)定前進。
(四)建設網絡圖書館,與其它圖書館搭建網絡平臺
每個圖書館都有不同的藏書,單單憑借某一個圖書館是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因此,圖書館可以在網絡上搭建一個平臺,可以通過網絡圖書館向其它地方的圖書館借閱電子版數據書籍,這樣更能便利多個地方的讀者,跨越了地方上的限制,給他們更大的空間去閱讀,而不僅僅局限于本地區(qū)。
三、結語
圖書館推廣閱讀從服務內容、服務方式、推廣模式上都需要不斷的改善與創(chuàng)新。只有建設出能有效服務于社會大眾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才能最大化的發(fā)揮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作用,帶給讀者更好的閱讀體驗,全面促進全民閱讀。
參考文獻:
[1]李國新.示范區(qū)(項目)創(chuàng)建與公共圖書館發(fā)展[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3):4-11.
[2]張薇,徐旭光,石明芳.新加坡圖書館創(chuàng)新服務理念與實踐[J].圖書館建設,2010(4):91-93.
作者簡介:
謝芳,廣東省深圳市民治街道文化體育中心,研究方向:圖書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