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一菲, 刁本恕
小兒厭食癥是小兒時期的一種常見疾病,臨床以較長時期厭惡進食,食量減少為特征。本病可發(fā)生于任何季節(jié),但長夏暑濕當令之時,常使癥狀加重。各年齡兒童均可發(fā)病,臨床尤以1~6歲小兒為多見。城市兒童發(fā)病率遠高于農村[1]?;純撼秤徽裢?,一般無其他明顯不適。病程遷延不愈者,可致氣血生化不足,抗病能力下降,而易罹患他癥,甚或影響生長發(fā)育轉化為疳證[2]。中醫(yī)認為,本病病位在于脾胃。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脾胃功能健運,中焦和暢,則食而能化,知饑欲食。若喂養(yǎng)不當,或他病傷脾、先天不足、情志失調等因素至脾胃運化失調,則生本病。西醫(yī)認為,本病與全身性疾病、藥物影響,微量元素缺乏、氣候及精神因素都有密切的關系。筆者有幸跟隨刁本恕老師學習,通過跟師臨床,發(fā)現(xiàn)刁老師對于治療小兒厭食癥,注重運用食療法,強調“醒脾”的作用,現(xiàn)將老師經驗加以總結歸納如下。
脾喜燥惡濕,若被濕困,則失去其運化水谷精微之力。對于厭食癥小兒,常常以脾胃虛弱為本。而此類脾虛小兒的治療,刁老師提出“補脾不如健脾,健脾不如醒脾”的治療原則,不能一味對脾胃進行“蠻補”,而是通過芳香行氣,化濕醒脾等方法,使脾胃運化功能“蘇醒”,氣血精液運行恢復正常,從而促進小兒疾病的恢復。刁老師臨床常用紫蘇梗、藿香等芳香藥物芳香醒脾,配合砂仁、草果、白蔻等燥濕行氣,使脾胃功能恢復,三焦氣機運化正常,氣運調暢,從而用于治療小兒脾胃虛弱,氣滯所致的厭食、納差、納呆等情況,效果甚好。江育仁先生曾言:“脾胃貴在運不在補”[3],也是強調“醒脾”的重要性。
厭食癥小兒常伴有形體消瘦、面色發(fā)黃、大便干結等癥狀。脾主運化,脾胃功能減弱,運化失施,則受納的食物不易被機體吸收從而不能轉變成有用的水谷精微。此類小兒形體偏于羸弱,家長更易“蠻補”,給小兒脾胃帶來更大的負擔。故臨床上“脾虛”常與“食積”同時存在。故刁老師在“醒脾”的同時,常兼用一些消食導滯、行氣消積的藥物,如枳實、厚樸、檳榔,并要求小兒忌食肉類及難以消化食物,以促進“食積”的排出,促進恢復脾胃功能。
食療是中醫(yī)傳統(tǒng)療法之一,即采用飲食及藥物配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刁老師在治療厭食癥小兒時,善用血肉有情之品,以補小兒血肉有情之體。治療上常常運用“健脾開胃湯”加減。“健脾開胃湯”是刁老師經驗食療處方,其由川明參、北沙參、淮山藥、薏苡仁、蓮子、芡實、扁豆、山楂等藥物組成,配合豬精瘦肉及雞肫等血肉有情之品,以形補形,在一日三餐中代湯服用,以達到健脾開胃的效果。該方選精瘦豬肉、去凈肥肉油脂,《本草求真》:“入脾、胃”。《隨息居飲食譜》:“補腎液,充胃汁,滋肝腎,潤肌膚”,據現(xiàn)代研究,肉類內含有大量蛋白質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3];雞肫古稱雞舭脛,《千金要方》《本草綱目》:“胍脛(音脾鴟),雞肫也。”為雉科動物家雞的沙囊,肫內黃皮為雞內金,其內含胃液素,微量胃蛋白酶,淀粉酶,多種維生素,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有增加胃液分泌量,增高消化能力的作用,這種作用較遲緩,但維持時間較長[4]。
對于厭食癥小兒,刁老師常囑家長帶小兒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如游泳、爬山等,一來增加患兒自身抵抗能力,增強患兒免疫力,提高機體恢復能力;二來可以促進胃腸運動,增加胃腸動力;三來可以增強患兒心肺功能,使三焦暢通,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從而促進患兒生長發(fā)育。
患兒女,3歲。2015年9月5日初診。主訴:納差伴消瘦1月余?,F(xiàn)病史:患兒1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納差,厭食,伴腹脹、矢氣、呃逆等,大便干結,1個月來體質量下降1 kg。本病屬于小兒厭食癥范疇,治法:醒脾開胃,益氣除濕。方用“健脾開胃湯”加減:川明參、北沙參、淮山藥、薏苡仁、蓮子、芡實、扁豆、山楂各30 g,白蔻3 g,鴨胗2個,豬精瘦肉500 g同燉,約3 h后,去藥渣肉類,保留藥湯,三餐后代湯飲用。7 d后患兒復診,家長述厭食癥狀基本消失,仍有腹脹、矢氣等。囑患兒繼續(xù)服用“健脾開胃湯”,1個月后患兒厭食、腹脹、矢氣癥狀均消失,體質量增加2 kg。
按:飲食療法(食療),即通過平素的飲食達到治療疾病的方法。刁老師認為,食療是中醫(yī)治療中至關重要的一類理論?!端貑枴の宄U笳摗分杏性疲骸按蠖局尾?,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yǎng)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5]?!睎|漢名醫(yī)張仲景治療外感病時服桂枝湯后要“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在服藥期間還應禁忌生冷、黏膩、辛辣等食物,可見其對飲食養(yǎng)生及其輔助治療作用的重視。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收載了谷物、蔬菜、水果類藥物300余種,動物類藥物400余種,皆可供食療使用。宋代的《圣濟總錄》中專設食治一門,介紹各種疾病的食療方法……大量文獻可以證實,食療作為一種發(fā)展歷史久遠的治療方法,有著其特殊的治療效果和優(yōu)勢。
方中君藥為川明參,有健脾和胃,益肺化痰的功效。蜀中人常單獨使用燉肉,以健脾和胃,益氣健身。沙參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侗窘浄暝础吩疲荷硡⒂袃煞N,北者質堅性寒,南者體虛力微??汕屦B(yǎng)肺胃,生津潤燥。淮山藥為臣,為健脾益氣要藥。現(xiàn)代研究證實其具有增加人體T細胞的比值,增強細胞免疫功能的作用[5]。蓮子有健脾、養(yǎng)心、益腎的功效。芡實可健脾益氣,固腎澀精,上三藥《神農本草經》均列上品,皆可“主補中養(yǎng)神,益氣力,除百疾,久服輕身,耐老?!北舛菇∑⒑臀?,升清降濁,通利三焦?!妒朝煴静荨罚骸把a五臟,主嘔逆,久服頭不白?!鞭曹尤士山∑⒁嫖胳铒L除濕,補肺清熱。山楂若以甘藥佐之,化瘀血而不傷新血,開郁氣而不傷正氣,其性尤和平也。白蔻能開胃消食,溫中止嘔,化濕行氣。善治脾胃不和,脘腹脹滿,不思飲食。以上諸藥配伍成方,不燥不熱,不寒不涼,助脾胃而復中氣,扶正氣融逐邪氣,共湊健脾開胃,增食強身健體之功[6]。上方藥物配合血肉有情之品:豬瘦肉補腎液,充胃汁,滋肝腎,潤肌膚,鴨盹促進胃內消化液及消化酶的分泌,共奏醒脾開胃,益氣生津之效。臨床實踐證明其對于厭食癥小兒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小兒厭食癥的主要病位在中焦脾胃。脾胃乃后天之本,在臟為脾,在腑為胃?!端貑枴れ`蘭秘典論》有云:“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7]。”脾胃位于中焦,在上與上焦心肺相連;在下與下焦腎膀胱相系;左右又與肝膽相依,有著通調全身氣血,布散全身精液的作用。故食物通過胃之受納,脾之運化,才能轉化為氣血精液,通過三焦布散而濡養(yǎng)全身?!镀⑽刚摗て⑽柑搶崅髯冋摗酚性疲骸霸獨庵渥?,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而后能滋養(yǎng)元氣。若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8]?!笨梢娖⑽笓p傷的病因有胃氣本弱之內因,及過食肥甘之外因。由于脾胃損傷,氣血精液不得合理的化生和布散,故小兒出現(xiàn)厭食、消瘦、腹脹等癥狀。
中醫(yī)認為,小兒有臟腑嬌弱、行氣未充的生理特征,小兒脾胃亦相對柔弱?,F(xiàn)代很多家庭環(huán)境相對優(yōu)越,很多家長在養(yǎng)育小兒的時候,往往過度溺愛,對于小兒喜食的零食、生冷、肥甘厚味等不加以控制,一味滿足,殊不知這一類食物最易損傷小兒脾胃。脾胃損傷,一則氣血精液運化無常,小兒出現(xiàn)消瘦、厭食等癥狀;二則水液代謝失常,小兒出現(xiàn)便溏或便秘,四肢腫滿;三則氣血精液布散無常,小兒出現(xiàn)肌肉羸弱[9]。故刁老師在治療小兒厭食癥的時候,著重恢復“脾胃”的功能。提出:“補脾不如健脾,健脾不如醒脾”的理論?!敖∑㈤_胃湯”通過醒脾和胃,益氣除濕,促進中焦脾胃功能的“蘇醒”,使脾胃健運,則從根本上治療小兒厭食癥,臨床上效果甚好。
[1] 程玉聰,靳曉霞,叢聰.中醫(yī)辨治小兒厭食癥體會[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6,31(1):161-162.
[2] 汪受傳.中醫(yī)兒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2004:161.
[3] 劉敏捷.這幾種常見肉類,你會吃嗎[J].家庭&育兒,2017,35(4):72-76.
[4] 郁曉維,孫軼秋.江育仁兒科經驗集[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4:66.
[5] 富民強村之路——虹橋鎮(zhèn)村級集體經濟改制為股份合作經濟紀實[J].上海農村經濟,2006,26(8):15-18.
[6] 刁本恕,刁燦陽,楊文貞.刁泰棻老中醫(yī)健脾開胃湯治療小兒脾虛厭食癥[J].現(xiàn)代中醫(yī)藥,2003,23(6):14-45.
[7] 黃帝內經·素問[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16:176-187.
[8] 李杲,彭建中.脾胃論[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7.
[9] 杜淵,王蔚,刁本恕.芻議刁本恕教授的脾胃思想在小兒外感發(fā)熱疾病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6,8(2):2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