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英,劉 濤
〔山東工商學院 工商管理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5〕
隨著國內高等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以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慕課、翻轉課堂等為代表的參與式教學方法與手段在各高校和專業(yè)中得以實施。立足于高校蓬勃開展的教學改革實踐,學者們圍繞參與式教學的理論框架、內在規(guī)律、經驗教訓、優(yōu)化策略等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理論研究,涌現(xiàn)出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參與式教學改革實踐起步相對較晚,各院校和專業(yè)多處于探索和建設階段,對參與式教學效果的評價和實證檢驗缺乏足夠的重視和投入。通過檢索相關文獻也可以發(fā)現(xiàn),有關參與式教學效果評價與實證分析的研究成果較少。構建參與式教學效果的評價體系,并通過樣本調查開展實證研究,不僅能驗證當前參與式教學改革的實際效果,而且能填補和豐富相關理論研究成果并有效開啟后續(xù)研究。
傳統(tǒng)課堂教學以知識傳授為導向,在教學效果評價上更加重視“授課效果”,即主要評價教師如何通過端正教學態(tài)度、設計教學內容、選用教學方法、獲取教學資源等手段進行課堂知識與技能傳授。傳統(tǒng)的教學效果評價主要由教學管理部門組織學生依據給任課教師打分而判定優(yōu)劣,這不僅導致教學效果評價流于片面和形式(出于多種因素的考慮,多數(shù)學生并不能客觀全面地對“授課效果”進行評價),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得不到體現(xiàn),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參與式教學旨在學生主動、全面和深度參與課堂教學,在學習與掌握課程知識的過程中,訓練與優(yōu)化自身的能力結構。因此,參與式教學效果評價必須以“學習效果”為中心,具體又可細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的學習收獲評價,即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結果性體現(xiàn),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應用情況、能力達成情況等;二是學生的參與效果評價,即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過程性體現(xiàn),如學生的參與程度、參與動力、參與阻力等,這主要取決于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教學團隊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組織、課程考核等方面所采取的吸引與鼓勵學生參與課程教學的方法與手段。需要說明的是,參與式教學效果評價并非是對“授課效果”評價的完全替代,而是將其評價指標轉化為學習收獲評價與參與效果評價的一部分。圍繞學習收獲評價與參與效果評價,可以嘗試構建參與式教學效果評價的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參與式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
為開展參與教學效果的實證分析,課題組依據表1所示的評價體系,設計了參與式教學效果的調查問卷,問卷主要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樣本的基本情況調查,包括被調查者的專業(yè)、年級、性別等基本信息以及對本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課程設置、師資隊伍等的了解程度等6個題項,全部為單項選擇,主要是為獲取被調查者的基本信息,同時以相關題項的回答剔除無效問卷(如對培養(yǎng)目表、課程設置、師資隊伍等題項完全不了解的問卷視為無效問卷);第二部分首先向被調查者簡要說明參與式教學的內涵、特征、目標以及樣本所在專業(yè)近年來實施參與式教學改革的相關情況,在此基礎上,圍繞參與效果評價和學習收獲評價共設計5個題項,分別為“您對本專業(yè)實施參與式教學的總體認同程度”“您在本專業(yè)已開設專業(yè)課程教學中的參與程度”“您參與專業(yè)課程教學的主要動力來自于”“您參與專業(yè)課程教學的主要阻力來自于” 以及“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相比,您在參與課堂教學中的主要收獲”,其中前兩個題項為單項選擇題,后三個題項可以多選。
本次調查以山東工商學院旅游管理(2006年獲批本科并招生)和酒店管理(2011年獲批本科并招生)專業(yè)學生為樣本,目前兩個專業(yè)的在校生數(shù)量各在250人左右,能為問卷調查提供足夠的樣本量。自2012年9月開始,兩個專業(yè)分別以《旅游學概論》《酒店管理概論》課程為試點進行參與式教學改革,經過近五年的探索與實踐,除部分專題課外,其余所有專業(yè)課程均已開展參與式教學改革。因此,兩個專業(yè)大二以上學生均具有參與專業(yè)課程教學的經歷,具備實施問卷調查的樣本資格。2017年6月,課題組針對該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兩個專業(yè)13、14、15級同學發(fā)放調查問卷170份(為保證問卷的回收與填寫效果,課題組選擇在課間以班級為單位發(fā)放問卷,并要求學生即時填寫),共回收166份,有效問卷162份(其中旅游管理專業(yè)90份,酒店管理專業(yè)72份),并使用SPSS 18.0對調查數(shù)據進行錄入、整理與分析。
關于“您對本專業(yè)實施參與式教學的總體認同程度”,共有三個選擇項,分別為完全認同(賦值為3.0)、基本認同(賦值為1.0)和不認同(賦值為0)。由表2可知,被調查樣本對于參與式課堂教學的總體認可度較高(均值2.28),且偏度大于零,故絕大多數(shù)學生認可兩個專業(yè)正在開展的參與式教學實踐。
表2 對本專業(yè)參與式教學總體認可度統(tǒng)計
關于學生在專業(y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程度主要有三個選項,分別是全方位參與(在答題、討論、點評、教學內容設計、主題演講、結課論文、隨堂作業(yè)等環(huán)節(jié)均積極參與,而且在團隊任務中的得分超出小組平均分)、主動參與(在主題演講、結課論文、隨堂作業(yè)等環(huán)節(jié)積極參與,在團隊任務中的得分超出小組平均分,但在答題、討論、點評方面參與不夠)和被動參與(在主題演講、結課論文、隨堂作業(yè)等環(huán)節(jié)消極參與,在答題、討論、點評方面基本不參與,在團隊任務中的得分低于小組平均分)。由表3的分析可知,近65%的學生認為自己主動參與了課堂教學,但是僅有五分之一的同學認為自己全方位參與課堂教學之中,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學生處于被動參與狀態(tài)。
表3 學生參與程度統(tǒng)計
關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動力主要有10個選擇項,分別為“課程性質”“教學內容吸引”“教師講課精彩”“教學方法靈活”“課堂氣氛活躍”“課堂考核方案的推動(為了拿學分)”“個人興趣”“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師要求嚴格”和“其它”,由學生自主選擇(可多選)。由表4的分析可知,課程性質(38.3%)、教學內容吸引(21%)和課堂氣氛活躍(18.3%)是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要動力,而“教師的個人魅力”“教師要求嚴格”對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并未產生相應的推動作用。
表4 參與課堂教學的主要動力統(tǒng)計
關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要阻力也分為10個選擇項,分別為“對專業(yè)不認同 ”“課程性質”“教學內容設計不合理”“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方法陳舊單一”“個人不愛學習”“課程考核方案起不到激勵作用”“教師要求不嚴”“討厭任課教師”和“其它”,由學生自主選擇(可多選)。由表5的分析可知,課程性質(25.9%)、課堂氣氛沉悶(21.6%)和教學方法陳舊單一(13.6%)是阻礙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要因素,但教學內容、課程考核方案、專業(yè)認同度、個人學習態(tài)度等因素也影響較大,這說明阻礙學生參與課程教學的因素更為復雜。
關于學生參與課程教學的主要收獲共有7個選擇項,分別為“能更好地掌握和應用知識”“提升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提升語言表達和評價能力”“提升書面寫作、概括和分析能力”“提升團隊分工與協(xié)作能力”“沒啥收獲”和“其它”,由學生自主選擇(可多選)。由表6的分析可知,被調查所有學生均認為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參與式教學能有更多收獲(選擇“沒啥收獲”選項的樣本數(shù)為0),但在具體的收獲方面,85%以上的學生認為參與課堂教學“能更好地掌握和應用所學知識”(38.3%)“提升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27.2%)提升語言表達和評價能力(19.8%)。
表5 參與課堂教學的主要阻力統(tǒng)計
表6 參與式教學學習收獲統(tǒng)計
通過構建參與式教學效果的評價體系,并以山東工商學院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專業(yè)學生為樣本進行教學效果的實證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參與式教學效果評價應當以“學習效果”為中心,這種評價體系由過程性的學生參與效果評價和結果性的學生學習收獲評價兩部分共同組成,傳統(tǒng)課程教學的“授課效果”評價應通過各種指標設計融入其中。
第二,實證分析表明,被調查學生對山東工商學院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專業(yè)的參與式教學總體認可程度較高。在參與效果評價方面,有近2/3的學生認為自己主動參與了課堂教學, 專業(yè)課程的重要性與科學設置、教學內容的良好設計以及教師營造的良好課堂氣氛吸引和推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在學習收獲評價方面,學生們普遍認為,相較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參與式教學更有利于掌握和應用所學知識,并可以有效提升邏輯思維與抽象思維能力、語言表達和評價能力。這些分析一方面表明兩個專業(yè)近年來的參與式教學改革實踐整體上是成功的,另一方面,也從側面驗證了參與式教學相對于傳統(tǒng)課程教學的優(yōu)越性。
第三,關于學生的參與程度,數(shù)據表明仍有1/3以上的同學處于被動參與狀態(tài),僅有1/5的同學認為自己全方位參與課堂教學之中,這說明兩個專業(yè)學生參與的范圍不夠大,參與的程度不夠深入,在今后的教學改革中需要采取更為行之有效的方法與手段吸引與推動學生參與。而學生在參與課程教學時仍面臨多方面的阻力,集中體現(xiàn)為課程性質、課堂氣氛和教學方法層面,這說明部分專業(yè)課程現(xiàn)階段并不適合應用參與式教學,而專業(yè)教師也應主動提升自身的課堂組織能力并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在學生學習收獲上,實證分析表明兩個專業(yè)的參與式教學在提升學生的書面寫作能力、概括和分析能力、團隊分工與協(xié)作能力等方面的收效甚微,這需要在今后的參與式教學改革過程中予以重視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綜上所述,參與式教學效果應當從過程和結果兩個層面綜合評價,既要評價學生最終的學習收獲,還要評價學生的參與效果。山東工商學院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專業(yè)的實證分析表明,參與式教學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但在實施過程中也會面臨諸多方面的問題和挑戰(zhàn),主要表現(xiàn)為如何推動學生更大范圍和更高程度地參與課程教學以及如何更全面地訓練和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因此,在今后的參與式教學改革實踐中,既需要院校從專業(yè)層面科學分析課程性質,優(yōu)化課程設置,也需要任課教師在持續(xù)提升自身“授課效果”的同時,圍繞學習收獲和參與程度更為精準地設計所承擔課程的改革方案。
[1] 姚建光.參與式教學:理論建構與實證樣本[J].中國教育學刊,2011(1):54-56.
[2] 許光馳,鞠加彬.高職參與式教學之建構理論應用[J].職教通訊,2013(2):25-26.
[3] 王健.關于旅游學科發(fā)展與旅游管理專業(yè)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考[J]. 旅游學刊,2008,23(3):19-23.
[4] 徐福英,劉濤.參與式教學的實施與應用研究——以《酒店管理原理》課程為例[J].河北旅游職業(yè)學院學報,2013,18(4):79-81.
[5] 劉濤.旅游本科參與式教學改革探討——以《酒店管理原理》課程為例[J].河南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14,27(5):87-91.
[6] 徐福英,劉濤.旅游專業(yè)參與式課程教學的實現(xiàn)路徑研究[J].河南牧業(yè)經濟學院學報,2016,29(2):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