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莉 何 艷 裴樂圓 羅 丹 范育英
鼻咽癌高發(fā)于我國南部的廣東地區(qū),素有“廣東瘤”之稱[1-2]。大量研究表明癌癥患者的癥狀通常不是單個發(fā)生,而是成群出現(xiàn)的[3-4]。鼻咽癌的治療以放療為主,治愈率高,而治療過程中產(chǎn)生的癥狀卻一直是困擾患者的主要問題[5-7]。研究發(fā)現(xiàn),鼻咽癌患者在放療過程中具有4大癥狀群,即一般癥狀群、胃腸道癥狀群、營養(yǎng)相關癥狀群以及社交相關癥狀群。其中,營養(yǎng)相關癥狀群最為嚴重,包含6個癥狀:口腔/咽喉疼痛、吞咽/咀嚼困難、口腔和喉嚨黏液問題、牙齒或牙齦問題、味覺異常以及便秘,需優(yōu)先采取干預手段加以管理[8]。由于藥物干預手段的效果局限且易產(chǎn)生副作用,非藥物干預在管理癥狀群中的地位更為重要,包括心理咨詢/治療、行為治療、健康教育、社會支持、音樂治療等[9-10]。本研究旨在了解鼻咽癌患者對放療期間產(chǎn)生的營養(yǎng)相關癥狀群的自我管理體驗,發(fā)現(xiàn)自我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干預方案的設計提供依據(jù)。
選取腫瘤防治中心鼻咽科處于放療期間的鼻咽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病理確診的初治鼻咽癌患者;患者知曉腫瘤診斷;正在接受調強放療并出現(xiàn)營養(yǎng)相關癥狀群;年齡≥18周歲;能使用普通話交流。排除標準:患有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包括精神疾病和其他類型的癌癥。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樣法選擇具有不同人口學和臨床特征的患者,以確保研究樣本的多樣性和代表性。樣本量的確定以資料飽和為標準。本研究共邀請了29名符合標準的鼻咽癌患者參加,4名患者因不想被打擾而拒絕參加。本研究訪談到25名患者時資料達到飽和。
1.2.1 資料收集
研究者通過查閱病例與咨詢管床護士的方式找到潛在研究對象,征得其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正式開始一對一、面對面的半結構式訪談。訪談在患者方便的時間和安靜的環(huán)境中進行。訪談主要內容:營養(yǎng)相關癥狀群各癥狀的自我管理方法;存在何種困難;以及希望得到何種幫助。研究者對整個訪談過程錄音并記錄。訪談時間為9~36 min,平均21 min。
1.2.2 資料分析
在訪談結束后,研究者將錄音資料轉錄為文字。此外,研究對象的面部表情、身體姿勢等非語言表達也記錄于轉錄稿中。采用內容分析方法對資料進行分析:首先,通過反復閱讀文本資料,把握訪談大意;然后找出資料中的意義單位并對其進行編碼;最后,比較編碼的異同并對其進行歸類,形成類屬。
1.2.3 質量控制
所有訪談均由研究者1人實施,以確保資料收集的一致性。將轉錄稿與錄音內容及現(xiàn)場筆記反復比較、核對,以求準確。由另1名研究者對資料分析結果進行檢驗并經(jīng)討論達成一致。
25名患者中,男性16名,女性9名;平均年齡(40.92±9.39)歲。廣東籍患者19名(76.0%),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23名(92.0%),已婚23名(92.0%),有工作的21名(84.0%)?;颊呔邮苓^化療,且平均接受放療(18.48±8.07)次。2名(88.0%)患者處于鼻咽癌晚期(Ⅲ或Ⅳ期)。
2.2.1 誤解和不恰當?shù)男袨?/p>
2.2.1.1 口腔護理問題
2名患者因疼痛或個人習慣僅在早上刷牙。1名患者因刷牙致牙齦出血而于放療期間完全不刷牙。即便醫(yī)護人員建議選擇牙線,大部分患者仍然使用牙簽剔牙。一些患者表示不知道如何使用牙線以及在何處購買,一些患者甚至從未聽說過牙線。個案11:“我現(xiàn)在還是用牙簽,牙線我搞不清楚要怎樣塞進牙縫?!?/p>
2.2.1.2 飲食問題
患者普遍對忌口問題存在困惑。一些患者為了安全起見,限制進食種類。個案18:“我不吃雞蛋、雞肉、鵝肉、鯽魚、狗肉、羊肉、海鮮以及牛奶”。一些患者因味覺改變而不在食物中加鹽。個案13:“我覺得好像吃下的東西都是咸的,不需要放鹽了?!鄙贁?shù)患者會強迫自己吃獼猴桃等水果,僅僅因為這些水果富含維生素C,即便這些水果過酸且令他們感到不適,他們還是會強迫自己吃。
2.2.1.3 止痛藥使用問題
多數(shù)患者對止痛藥持保守態(tài)度,只在疼痛實在無法忍受時才考慮使用。主要原因包括擔心止痛藥的副作用、藥物耐受和成癮。個案13:“止痛藥這個東西肯定要有一個度,痛得不行了才吃。我現(xiàn)在還有9次(放療),(現(xiàn)在止痛藥吃多了)萬一以后不起效果怎么辦?”個案23還因擔心失去痛覺而不愿使用止痛藥:“現(xiàn)在嘴巴痛,醫(yī)生也叫我吃止痛藥,我不敢吃。如果吃了止痛藥的話就根本感覺不到痛,就不覺得嘴巴潰瘍,吃東西就不會去小心,到時候潰瘍越來越嚴重,所以我就沒吃止痛藥?!绷硗?,1名患者因懷疑藥效而私自停用一些醫(yī)生開具的藥物。
2.2.1.4 癥狀監(jiān)測問題
一些患者表示他們很少向醫(yī)護人員反映自己的癥狀。一是他們認為這些癥狀是治療過程中的正常反應,不需要處理。個案11:“還用(向醫(yī)護人員)反映(口腔和喉嚨粘液問題)?但是每個人都是這樣。嗯,就應該是這樣,是吧?(笑)。”二是不想麻煩醫(yī)護人員,害怕打擾醫(yī)護人員的工作。個案16:“自己就是喉嚨痛,但是我也沒有問他們(醫(yī)護人員),不想麻煩他們?!?/p>
2.2.2 心理負擔
2.2.2.1 無力感
大部分患者在營養(yǎng)相關癥狀群的自我管理中感到無能為力。個案6:“那也沒辦法,放療就是這樣的結果,沒有辦法處理口味方面的問題,醫(yī)生也沒有什么辦法,所有放療的人都是一樣的,吃東西沒味道。”
2.2.2.2 自責
一些患者對自己因癥狀問題導致吃得過少而感到自責,并認為這是自身缺乏意志力的表現(xiàn)。個案7:“飲食方面主要覺得自己意志不是很堅強,覺得很難吃,想吐,喉嚨痛,就不想強迫自己吃?!?/p>
2.2.2.3 擔心
患者擔心營養(yǎng)不良、藥物副作用、癥狀惡化、預后及慢性癥狀。此外,他們也擔心成為家庭的負擔。個案5:“我沒病之前都是我做家務,老公不做的,現(xiàn)在倒過來了,所以很難為他的?!币恍┗颊哌€擔心治療費用問題。
2.2.3 自我護理信息不足
2.2.3.1 信息來源有限
大部分患者認為自己缺乏足夠的營養(yǎng)相關癥狀群的自我護理知識。多數(shù)患者表示他們從醫(yī)護人員那里得到的自我護理知識太少,醫(yī)護人員很少主動給予指導。個案13:“我覺得我們患者,這種(自我護理)知識還是比較缺少。(醫(yī)護人員應該)教患者怎么一步一步地去規(guī)避放、化療期間的一些痛苦。我覺得不要老是好像等到你出了癥狀了,才來對癥下藥。感覺這個東西好像就是該你受的那種,確實很痛苦。”一些病友及其家屬間的交流也是重要的信息來源。此外,少數(shù)患者會購買相關書籍或上網(wǎng)查找資料。個案4:“有些是在書本上看到的,買了一些防癌抗癌飲食方面的書。我們家買了1本關于癌癥患者飲食調理的書,去學習怎樣合理搭配菜式?!?/p>
2.2.3.2 信息的可靠性難以鑒別
雖然目前網(wǎng)絡上有一些關于鼻咽癌癥狀管理的信息,但這些信息極少來自權威網(wǎng)站,信息的準確性無法得到保證,有些甚至會誤導患者。而病友、家屬等提供的自我護理信息往往也存在不一致的現(xiàn)象,從而導致患者不知如何抉擇。個案8在談到忌口問題時說:“中醫(yī)說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茄子不能吃,是發(fā)物,但又有說茄子是蔬菜,可以吃,很好(笑)?!辈煌t(yī)護人員提供的信息不一致,這也導致了患者的困惑。
癥狀群的研究被認為是癌癥癥狀管理領域的前沿科學和研究熱點[11]。將癥狀群作為一個整體來管理,而不是單個的癥狀,更具臨床意義,可以使癥狀管理更有效率、更見成效[3]。鼻咽癌患者營養(yǎng)相關癥狀群嚴重程度高,并可能導致患者體質量下降、營養(yǎng)不良、治療中斷、產(chǎn)生心理問題、生活質量下降,甚至生存期縮短[8]。因此,患者在放療期間配合醫(yī)護人員做好營養(yǎng)相關癥狀群的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訪談,我們發(fā)現(xiàn)鼻咽癌放療患者在營養(yǎng)相關癥狀群的自我管理上不盡人意。
口腔護理方面,患者應每天自我檢查口腔、保持口腔濕潤及口腔清潔。每天早晚及飯后刷牙,必要時使用棉棒或用紗布包裹食指來清潔牙齒。每2 h用漱口水或自制鹽水漱口。盡可能用牙線代替牙簽,以免口腔被牙簽刮傷。本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刷牙與漱口的質量存在問題。一些患者因疼痛而不認真刷牙,并且不知道任何替代刷牙的方法。而口腔衛(wèi)生差會進一步加重口腔癥狀。另外,一些患者仍然使用牙簽剔牙,極易導致口腔黏膜損傷。
飲食方面,患者應盡可能保證營養(yǎng)充足且飲食均衡。選擇有營養(yǎng)、易咀嚼、吞咽的濕軟食物,比如魚片粥、面條、粉條、土豆泥、蒸水蛋、豆腐、瓜類、嫩菜葉等??梢杂脺葋碥浕澄?,或者用攪拌機將食物打成泥狀,比如肉泥、蔬菜泥、果汁等。通過訪談,我們發(fā)現(xiàn)患者對食物選擇及烹飪方法知之甚少?;熎陂g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什么是患者問得最多的問題。在忌口問題上,西醫(yī)注重飲食均衡,除了煎炸、鹽腌、燒焦、霉變等致癌食物及粗糙、過熱、辛辣、過酸等刺激口腔黏膜的食物以外,對食物的選擇限制不多。而中醫(yī)主張避免食用引起和加重疾病的“發(fā)物”,比如羊肉等[12]。由于沒有統(tǒng)一的說法,患者對各種言論感到困擾并且限制了食物選擇,從而導致營養(yǎng)不足[13]。可見,為患者提供科學、一致的飲食指導十分必要。
藥物使用方面,患者應遵醫(yī)囑服藥,如有疑慮,需主動與醫(yī)護人員溝通。然而中國患者相對保守,他們認為是藥三分毒,不到萬不得已不愿用藥。而對于止痛藥的誤解,本研究的發(fā)現(xiàn)與其他研究[14]基本一致。為了提高用藥依從性,醫(yī)護人員應主動與患者溝通,解釋用藥的必要性,監(jiān)測藥物副作用,理解患者的想法與感受,并給予及時回應。特別需要澄清患者對止痛藥,尤其是嗎啡類止痛藥的誤解。
癥狀監(jiān)測方面,患者發(fā)現(xiàn)問題應及時告知醫(yī)護人員。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患者較少向醫(yī)護人員反映自己的不舒適。正?;Y狀是一個主要原因。雖然患者可能因此更容易接受癥狀,減輕焦慮和恐懼的程度,但他的弊端是造成患者對癥狀不重視,從而延誤癥狀處理。此外,患者不愿麻煩醫(yī)護人員。這在中國患者身上比較常見,他們認為提出問題是挑戰(zhàn)醫(yī)護人員的權威,會被貼上“壞病人”的標簽。因此,醫(yī)護人員應善于觀察,并鼓勵患者及時溝通。
患者在營養(yǎng)相關癥狀群的自我護理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心理負擔,包括無力感、自責以及擔心,而這些心理負擔又反過來影響癥狀管理?;颊邞3中那槭鏁?,學會接受疾病,并與家人一同積極面對、共渡難關。但是受傳統(tǒng)文化影響,中國人在家庭中扮演著一定的角色和承擔相應的責任。比如丈夫負責掙錢養(yǎng)家、妻子負責處理家務及照顧子女。如果他們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們都會感到焦慮和自責,并認為自己是家庭的負擔[15]。因此,醫(yī)護人員應該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幫助他們重獲力量,減輕負罪感和各種擔心。
患者缺乏可靠的營養(yǎng)相關癥狀群自我護理信息。醫(yī)護人員作為患者最重要的信息來源,應加強針對鼻咽癌患者營養(yǎng)相關癥狀群的健康教育,以滿足患者的信息需求。醫(yī)護人員提供的信息應協(xié)調一致,避免相互矛盾,尤其應加強對年輕醫(yī)護人員的培訓。
綜上所述,鼻咽癌患者在營養(yǎng)相關癥狀群的自我管理中存在著誤解和不恰當?shù)男袨?、心理負擔以及自我護理信息不足3個方面的問題。護理人員作為健康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應向患者系統(tǒng)講授營養(yǎng)相關癥狀群的自我護理知識與技能,使其更好地預防與處理癥狀。此外,護理人員應通過主動傾聽、澄清誤解、鼓勵自我護理、灌輸希望來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