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 常娟 陳曉林 郝桂榮 羅鵬 陳根元
摘要 闡述了綿羊羊毛的類型、品質的主要性狀指標及其毛纖維的發(fā)生和發(fā)育,并分析了與綿羊羊毛纖維相關的主要基因及其分類、形成機制機理,以期為后續(xù)細毛羊的保種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綿羊毛;類型;性狀指標;毛纖維;主要基因
中圖分類號 S826.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1-0227-01
我國是世界上綿羊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隨著近年來毛織用品市場經濟價值的不斷走低,我國細毛羊數量也隨之不斷減少。但是對毛用制品的優(yōu)點仍然不能小覷。綿羊的飼養(yǎng)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綿羊不僅可以作為食物供人類食用,還可以為人類提供綿羊毛的紡織產品,例如可以制成地毯、毛毯、服裝等,該制品主要有自然、舒適、輕薄、柔軟、抗靜電、無污染等特點,其中無污染符合目前我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發(fā)展方向。而包含上述特點的毛制品主要由其物理特性決定。因此,為了獲得優(yōu)質的羊毛,對綿羊毛品質性狀的主要基因和QTL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F就綿羊羊毛品質的主要性狀指標及其毛纖維的發(fā)生和發(fā)育進行分析,并研究其形成機制機理,以期為綿羊羊毛制品的生產提供參考。
1 綿羊羊毛類型
1.1 根據羊毛纖維表觀形態(tài)劃分
根據羊毛纖維表觀形態(tài)的不同,可以劃分為刺毛、有髓毛、無髓毛和兩型毛。①刺毛。亦稱覆蓋毛,著生于綿羊羊只的面部和四肢下部,其作用是保護羊只的這些部位。②有髓毛。可以分為干毛、死毛和正常有髓毛。干毛的形成主要是受雨水沖刷、風吹日曬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從而使毛纖維易斷、缺乏光澤。死毛的纖維粗、短、脆或者無規(guī)則螺旋形彎曲,主要呈灰白色,光澤程度較差,截至目前,對其形成原因尚不明確。正常有髓毛是一種粗、長而無彎曲或淺彎曲的纖維。粗毛羊和粗毛羊、粗毛羊和細毛羊、粗毛羊與半細毛羊雜交的低代雜種羊的被毛就屬于這種毛纖維。其組織學結構有3層,有髓毛光澤比較強,髓質層比較發(fā)達。③無髓毛。亦稱細毛或絨毛,細毛羊的被毛基本上全部由無髓毛組成。無髓毛由鱗片層和皮質層組成。粗毛羊被毛中的絨毛對羊只具有保護作用,在寒冷季節(jié)可以防止羊只體溫散失,在春暖時則自然脫落,而到了秋冬季節(jié)又可以重新生長。④兩型毛。又稱中間型毛,較無髓毛粗而較有髓毛細,也由鱗片層、皮質層和髓質層構成,其髓質層比較細,處于有髓毛和無髓毛之間。
1.2 根據綿羊毛纖維類型劃分
根據綿羊毛纖維類型組織成分的不同,將綿羊毛分為同質毛和異質毛[1]。同質毛是指一個套毛上的所有毛叢都是由同一種纖維類型所組成,在毛叢的內部纖維粗細、長短、彎曲以及其他的物理性狀趨于一致。例如,細毛羊品種、半細毛羊品種以及高代雜種羊的羊毛均屬于同質毛。與同質毛相對的是異質毛,也稱為粗毛,指一個毛套上的各個毛辮,由2種以上不同纖維類型的毛纖維所組成,其毛纖維的細度和長度不一致、彎曲和其他特征也顯著不同,多呈毛辮結構,例如粗毛羊的羊毛皆為異質毛。
2 綿羊毛品質的主要性狀指標
綿羊毛品質性狀的物理指標主要是細度,其次是長度、密度、油汗、彎曲、強度和伸度、顏色和光澤等,在生產實踐中主要根據其主要性狀指標來衡量綿羊毛的經濟價值[2]。在細度相同的情況下,羊毛愈長,紡紗性能愈高,成品的品質愈好。綿羊毛密度是指綿羊體單位皮膚面積上毛纖維分布的緊密程度,用每平方厘米面積上綿羊毛纖維的根數來表示,根數越多,密度越大。彎曲分為平彎曲、長彎曲、淺彎曲、正常彎曲、深彎曲、高彎曲和環(huán)狀彎曲。細毛羊和半細毛羊要求應具有正常彎曲和淺彎曲,具有深彎曲和高彎曲的綿羊毛一般毛叢結構不良、被毛含雜質多。在遺傳方面,環(huán)狀彎曲性狀的遺傳性較強,其他類型的彎曲遺傳比較小。細毛彎曲數多、密度大,粗毛的發(fā)毛呈波形或平展無彎。強度是指羊毛纖維的抗斷能力;伸度是指由于斷裂力的作用而增加的長度,強伸度對成品的結實性有直接影響。有髓毛的髓質愈發(fā)達,其抗斷能力愈差。羊毛的伸度一般可達20%~50%。彈性可使制品保持其原有樣式,是地毯和毛毯用毛不可缺少的重要特性。光澤常與纖維表面的鱗片覆蓋狀態(tài)有關,細毛的光澤較粗毛柔和,粗毛則較細毛的光澤更亮。
3 毛纖維的發(fā)生和發(fā)育
毛纖維在母羊妊娠時期就已經開始發(fā)生和發(fā)育。在母羊妊娠50~90 d時,胎兒皮膚的生發(fā)層細胞進行分化,逐漸出現毛囊原始體,而毛纖維就是由毛囊原始體發(fā)育而成的,在皮膚里通過一定的壓力擠出來,并相繼分別形成漢腺、皮脂腺和豎毛肌等附屬結構[3]。
綿羊的毛囊有2種。①初級毛囊。出現在母羊妊娠50~70 d時,在胎兒皮膚生發(fā)層細胞中開始發(fā)育,約40 d發(fā)育成毛纖維。初級毛囊可以分為中央初級毛囊和側初級毛囊,前者最后發(fā)育成有髓毛,后者則發(fā)育成無髓毛。②次級毛囊。發(fā)育的比較晚,在母羊妊娠90 d左右,在胎兒皮膚生發(fā)層細胞中開始發(fā)育,約40 d發(fā)育成毛纖維。次級毛囊分為原次級毛囊和分枝次級毛囊2種,前者的1個毛囊只能發(fā)育成1根(下轉第234頁)
(上接第227頁)
毛纖維,而后者的1個毛囊能發(fā)育成1~9根毛纖維,其發(fā)育根數主要取決于母羊妊娠后期和羔羊出生后的飼養(yǎng)管理情況[4]。
毛囊結構與毛纖維的生長速度聯系密切。毛囊具有自己的干細胞庫,其結構復雜、獨特,綿羊毛發(fā)每更新1次,毛囊就要經歷1個生長周期,即毛發(fā)生長初期、毛發(fā)生長中期和毛發(fā)生長終期。毛發(fā)生長初期決定著毛發(fā)的長度,其持續(xù)時間依賴于毛囊基部基質細胞的連續(xù)增殖和分化;毛發(fā)生長中期是個動態(tài)轉變期,此時形成的上皮束是毛發(fā)生長中期所特有的;毛發(fā)生長終期即代表毛囊進入休眠期,第一個毛發(fā)生長終期僅持續(xù)3~4 d,非常短暫[5]。
4 主要基因
4.1 角蛋白家族
與毛纖維相關的基因主要是角蛋白家族。角蛋白是蛋白質的一種,廣泛存在于人和動物的表皮中。角蛋白是羊毛纖維的主要成分,是維持毛囊結構以及表達最豐富的蛋白質[6]。
4.2 角蛋白基因分類
羊毛纖維具有高度的組織結構,其中纖維的90%是由角蛋白中間絲(KRT-IF)和角蛋白輔助蛋白(KAPs)構成。角蛋白中間絲(KRT-IF)分為酸性(Ⅰ型)和堿性(Ⅱ型)2種類型的基因。在綿羊上,Ⅰ型(KRT1.n)和Ⅱ型(KRT2.n)2種類型的蛋白屬多基因家族,且已經被定位于綿羊的11號和3號染色體上。角蛋白關聯蛋白(KAP)可分為高甘氨酸-酪氨酸蛋白(HGT),由KAP6.n多基因家族、KAP7和KAP8編碼;高硫角蛋白關聯蛋白(HS,1%~30%半胱氨酸),是由KAP1.n、KAP2.n、KAP3.n 3個多基因家族編碼;超高硫角蛋白關聯蛋白(UHS,>30%半胱氨酸),是由KAP4.n、KAP5.n 2個多基因家族編碼。KAP基因編碼序列大多為小片段,大小一般為0.6~1.5 kb,并且都不含內含子。此外,毛透明蛋白(THH)也是一個重要的單基因編碼的毛囊蛋白[7]。
4.3 角蛋白基因的研究
角蛋白中間絲及角蛋白關聯蛋白共同決定了羊毛的基本特性,是羊毛的主要結構蛋白。角蛋白構成毛發(fā)的骨架,在不同品種、不同地區(qū)山羊毛發(fā)中含量和結構比較穩(wěn)定,而KAP在不同品種甚至在同一品種的毛發(fā)中含量和結構變化均較大。
Allain等[8]利用合成品系INRA401群體,研究發(fā)現綿羊3號染色體上有1個分子標記與羊毛纖維直徑變異(CVFD)有關。Mclaren 等[9]通過連鎖分析已經將KAP6-1、KAP7、KAP8和毛透明蛋白定位到綿羊的1號染色體上,將KAP1.1、KAP1.2、KAP1.3、KAP3.2定位到綿羊的21號染色體上。張亞妮等[10]通過研究內蒙古絨山羊和遼寧絨山羊KAP 基因多態(tài)性及與經濟性狀關聯性,發(fā)現KAP6.1和KAP1.3基因可以標記絨山羊產絨量、絨毛細度等性狀。張桂山等[11]對不同品種綿羊毛囊中KAP8-1基因的研究發(fā)現,KAP8-1基因對皮膚毛囊發(fā)育、羊毛品質均具有一定的調控作用,且品種之間也具有一定的差異。Hediger等將IF定位在 3號和13號染色體上。代 蓉等[12]發(fā)現角蛋白14和角蛋白5主要在毛囊基質和復層鱗狀上皮基底層的角質細胞里表達。此外,其他學者[13-16]也對角蛋白基因進行了研究,可為羊毛品質的提高提供參考。
5 參考文獻
[1] 唐曉惠.藏綿羊毛囊不同發(fā)育時期miRNAs表達變化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yè)大學,2012.
[2] 李樹偉.影響綿羊毛纖維與毛囊結構及生產性狀的分子機理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8.
[3] 趙金山,李和剛,柳楠,等.羊毛毛囊發(fā)育機理及細度育種研究進展[J].畜牧與獸醫(yī),2012,44(5):101-106.
[4] 任占生.根據毛囊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提高綿羊產毛量[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1991(9):10.
[5] 尹子靜.綿羊毛囊結構的組織學研究[J].農業(yè)技術裝備,2009(6):48-49.
[6] 管峰,石國慶,劉守仁,等.角蛋白家族及其對羊毛生長發(fā)育的調控[J].生命的化學,2007,27(1):92-94.
[7] 曾獻存.新疆綿羊遺傳多樣性及主要經濟性狀候選基因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10.
[8] ALLAIN D.A Destign Aiming At Detecting QTL Controling Wool Traits and Other Traits in The Inra401 Sheep[J].Line Proc. 6th WCGALP:52-54.
[9] McLaren R J,Rogers G R,Davies K P,et al.Linkage mapping of wool ker-atin and keratin-associated proteingenes in sheep [J].Mammalian Genome,1997,8(12):938-940.
[10] 張亞妮,張恩平,吳迪等.KAP基因的多態(tài)性與遼寧絨山羊經濟性狀的關系研究[J].中國農業(yè)科學,2007,40(9):2062-2067.
[11] 張桂山,薛景龍,孫麗敏,等.不同品種綿羊皮膚毛囊中角蛋白關聯蛋白8-1基因差異表達研究[J].中國畜牧獸醫(yī),2014,41(5):76-79.
[12] 代蓉,孟慶勇,沈思軍,等.角蛋白啟動子熒光素酶表達載體的構建及其表達活性分析[J].西北農業(yè)學報,2011,20(8):1-5.
[13] 許漢峰.角蛋白關聯蛋白基因(KAP和KRT)與綿羊毛品質的相關性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08.
[14] 牟艷軍.綿羊毛性狀相關基因的鑒定及初步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06.
[15] 劉書東.中國美利奴羊(新疆型)毛品質性狀全基因組關聯分析[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17.
[16] 晏華春.和田羊KAPs、KRT候選基因的遺傳變異與羊毛細度和長度的相關性分析[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yè)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