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軍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語言類課程,對話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深度學習、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所起的作用難以估量。幾年來,就語文課堂深度學習的“對話”策略,我做了一些思考與探索。
一、從聽者到說者,調(diào)整深度學習角色意識
1.學會傾聽
教師要做一個善于傾聽的人。在學生說話的時候,教師要耐心、細心、專心地聽,千萬不能夠急躁,不能夠中途打斷學生的發(fā)言,不管學生的發(fā)言是否正確,都要認認真真地聽完。在學生發(fā)言的時候,教師更不能夠分散注意力,去做其他的事。在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教師才能夠加以適當?shù)脑u價與點撥。
讓學生學會傾聽,養(yǎng)成傾聽習慣。對學生的傾聽外現(xiàn)行為上要加以指導,讓學生明白,聽話時眼睛要專注地看著對方,盡可能不要做其他的事情,更不能夠插嘴,隨意打斷對方講話。還應該注重對傾聽的內(nèi)涵加以培養(yǎng),也就是說,要訓練學生怎么聽。首先,要學會邊聽邊歸納。其次,要學會察言觀色,要透過說話者的聲調(diào)、語氣、表情等等讓學生體會到語言背后所包含著的意思,也就是我們平常講的言外之音。總之,要訓練學生在傾聽的時候做到耳到、心到,慢慢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做一個合格的“聽者”。
2.學會說話
教師在課堂上應該能說會道。首先,教師的說話要積極向上,富有鼓勵性。其次,教師的語言,要盡可能的幽默風趣,這同樣能夠促進學生有說話意愿。
讓學生想說、敢說、會說。有許多學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在課堂上不大愿意說話。比如,對于新的環(huán)境,接觸的老師、同學難免有些生疏,感到羞澀,甚至有種恐懼心理。他們怕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嘲笑。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給學生說話的勇氣,更要進行系統(tǒng)的說話訓練??偟膩碇v,說話訓練應該循序漸進,要由簡單到復雜,訓練的內(nèi)容要豐富多彩,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說話欲望。小學生形象思維能力比較強,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把說話的內(nèi)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產(chǎn)生說的欲望,讓他們在五彩繽紛的生活中尋找有價值的說話材料,讓說話有源頭活水,提升說話能力。
3.角色互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不管是“聽者”還是“說者”, 他們之間的角色是在不斷地變化的。其本質(zhì)是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從質(zhì)疑到解惑的過程,是最終獲得一致性認識的互動過程,對話是這一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語文課堂的深度學習起著關鍵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具有“聽者”和“說者”的雙重身份,因此,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不同意見和觀點就會發(fā)生交流、協(xié)商、碰撞,讓教師和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側(cè)面,有利于對知識全面深刻的理解。
二、從單一到多層,形成深度學習場域效應
1.平等的關系
教師必須放下身段,走下至高無上的“講壇”,以平等的身份,加入對話群中。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他們不同的思維模式、思維的技巧,乃至求新求異。小學生知識的積累和老師相比總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但他們總歸會有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的。就從這個方面來講,不存在對與錯,也不存在高下之分。如果教師和學生有了平等的身份,對話的場域就能夠逐步形成。在這個前提之下,師生就可以根據(jù)話題,進行不同的思考,說出不同的見解,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在民主平和的對話氛圍中,師生們才會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
2.話題的設計
語文課堂教學中,深度學習的對話場域的形成,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課前必須備好課,深入鉆研教材,讀準、讀懂、讀透教材,千萬要把教材讀活,不能夠讀死,要根據(jù)具體的情況,仔細規(guī)劃每節(jié)課內(nèi)容。其次要精心設計問題,設計出能激發(fā)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分析、去解決,讓他們有興趣的教學問題。問題的設置要有個度,難度不能過高,要讓學生有話可說,從而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最重要的是要把問題變成話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對話非常重視主體間的互動關系,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彼此對話,相互交流。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文本,創(chuàng)設不同的對話情境,再根據(jù)對話不斷創(chuàng)設出新的情境。這樣,語文課堂教學就成為師生共同交流、共同提高、共同創(chuàng)造的過程,最終形成語文課堂教學對話場域。
3.教師的機智
語文課堂教學是動態(tài)的過程,一節(jié)課對話的成功與否固然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制訂出應對課堂變化的多種預設方案,但課堂教學進程中的所有變化并不是都可以預測的,精彩是難以預設的。學生的個性各具特點,他們的思維不是固定不變的,探究性對話的課堂更是激發(fā)了他們的個性才情。對于同一篇文章,不同個性的學生可能得出不同的結(jié)論。對于課堂上出現(xiàn)的種種意外,教師要憑借自己的教學機智去積極應對,或機智,或幽默,或大度,或者“踢踢皮球”“打打太極拳”。有了這樣的對話場域,課堂教學能不精彩嗎?
語文課堂深度學習的“對話”策略,必須依靠所有成員之間的彼此持續(xù)不斷的聯(lián)系和溝通,群體之間才能夠達成相互維系的、共同的精神、文化價值與心理傾向。只有通過不斷的互動對話來激發(fā),才能維持語文課堂深度學習的生命活力,提升師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作者簡介:江蘇省宜興市高塍實驗小學語文教師,無錫市小語學科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