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光平
【內容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縱深發(fā)展,初中化學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新課改也直接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從實踐的角度來說,核心素養(yǎng)是對學生綜合技能和素養(yǎng)的一個統(tǒng)稱,覆蓋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價值觀三個維度。由此,作為化學教師在教學中應基于這個目標,改變教學方法,從學生的發(fā)展角度出發(fā),促使學生在獲取化學知識的同時全面得到強化。本文筆者從培養(yǎng)習慣、綠色教學、聯(lián)系生活三個方面來探討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核素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化學 學生 提升 核心素養(yǎng)
初中化學教學包括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價值觀。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緊密圍繞這三個維度,其目的在于全方位的提升學生個體。核心素養(yǎng)作為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名詞產物,主要是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個統(tǒng)稱,是結合學科的性質不斷充實其內涵的。從初中化學角度來說,核心素養(yǎng)內涵主要是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科學探究方法以及科學探究態(tài)度的形成,對科學本質內容的認識等等。旨在學生通過學習化學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能夠得自我的鍛煉和提升,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粗略的談一下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一、培養(yǎng)習慣,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習慣是一種長久的行為,良好的行為一旦形成能夠影響人一輩子的發(fā)展。新課改一直倡導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性作用的凸顯,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在脫離一些其他因素的環(huán)境下能夠自主探究獲取信息。而想要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fā)揮且其作用就必須讓自主學習成為學生人生中的一種“習慣”,讓學生潛移默化的去探究知識、充實自我、提升自我。對此,筆者在教學中安排一些自主學習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去學習,久而久之將這種自主學習形成一種習慣。即:教師每節(jié)都安排預習任務,讓學生自主的進行閱讀內容,之后讓學生進行筆記整理,將自我掌握的知識與未知的知識整理出來,有目的的去進行探究,最后再課程完成后復習并記錄簡單的心得,以一種自主性的方式約束學生。
如:在學習“氧氣的實驗制取與性質”教學內容時,筆者讓學生先進行預習,了解實驗所需的一些設備;讓學生記錄自己獲取的信息以及存在疑惑的信息,諸如:通過實驗過程,學生能夠掌握氧氣的制取,但是對于其性質還存在疑惑;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探究知識,展示出重要信息內容讓學生進行筆記記憶:氧氣實驗過程、實驗過程需要注意的事項、氧氣的性質。這樣,一步步的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促使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二、綠色教學,強化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
化學本身有著很強的科學性和探究性,是理論與實踐融合較深的學科。初中化學教學的主要目標在于讓學生正確的認知化學,走進科學,形成一定的科學素養(yǎng)和正確的價值觀念??梢哉f,這個是核心素養(yǎng)中的維度之一?;瘜W離不開的是系列的化學物質實驗,提到化學人們更多的是將其與環(huán)保聯(lián)系在一起,社會大的背景是綠色,諸如:綠色出行、綠色張揚個性等,對此,筆者認為,教師也開展綠色化學教學,借以引導學生形成一定的綠色化學思想,提升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
如:在學習“空氣的組成”教學內容時,筆者讓學生作為主體去發(fā)現(xiàn)身邊空氣污染的現(xiàn)象,之后以此為例進行分析空氣的組成,讓學生了解空氣中的一些物質,諸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浮沉的細小顆粒等等,再以過去藍天白云的圖片與現(xiàn)在城市的填空進行對比,尤其舉例霧霾現(xiàn)象,播放化學鏡頭下霧霾天氣空氣的組成,讓學生自身感受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了解到學習化學對社會以及自我的作用,從而在內心產生環(huán)保、綠色的思想意識。
三、聯(lián)系生活,深化學生的實踐認知
實驗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化學的學習和認知少不了要實踐。我們知道,一切離開實踐的理論都是空談,想要學生真正意義的了解學科內容,形成科學精神、價值觀念等就必須自己深入進來切實的進行實踐認知,進而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親身參與來感悟化學本質,全面提升自我技能和素養(yǎng)。鑒于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性,筆者在教學中聯(lián)系生活,深化學生的實踐認知,一方面鼓勵學生運用已知的生活經驗激發(fā)探究的興趣和欲望,另一方面有助于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生活性,增強自我探究和學習化學的自信心,一舉多得。
如:在學習“金屬”教學內容時,其中涉及多種金屬元素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一時間學生很容易混淆,不容易掌握,筆者在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將其轉化成為生活常識,從生活中獲取元素知識,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知識。諸如:現(xiàn)如今很流行的金屬首飾,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購買的時候怎樣進行辨別呢?有些人買的首飾帶一段時間后會發(fā)黑,這是為什么?從化學的角度來說,你怎樣去鑒別這些首飾呢?這樣,從生活經驗出發(fā),滲透化學元素內容,讓學生輕易的區(qū)分其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同時通過一個化學的生活實驗,讓學生進行實踐。
總的來說,核心素養(yǎng)是國家教育大的方向和目標,教師在化學教學中應立足這個角度去開展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在掌握化學知識的同時其他方面得到提升,進而以一種持續(xù)性、可發(fā)展的正能量形式存在,從根本彰顯學生個體的價值和意義,凸顯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汪瑞林. 核心素養(yǎng):素質教育再出發(fā)的起點[N]. 中國教育報,2015(05).
[2] 姜宇、辛濤. 核心素養(yǎng)模型推進課程全面深化改革[J]. 中國德育,2016(01):26-28.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qū)小坌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