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基礎學科,和我們的實際生活之間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新課改全面實施以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也在逐漸暴露,更多的教師開始關注語文教學模式的轉變和突破。初中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時期,想要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就要求我們尊重語文學科的特點,結合初中生的實際學習需求設計符合初中生學習需求的教學設計?;诖?,本研究分析了生活角度下初中語文教育活動有效開展的策略,本研究內容僅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生活角度 初中語文 有效教學
所謂“生活化教學”指的是在日常教學中融入相應的生活情境,促進學科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生活經驗之間的密切聯系。初中階段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轉折期,夯實知識基礎和養(yǎng)成學習興趣都十分重要,如果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合理應用生活化教學策略,則更利于培養(yǎng)學生穩(wěn)定的學習興趣,降低知識理解難度,提升學科教學有效性。
一、在閱讀中品味生活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活動的主體,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內容豐富,兼具知識性、審美性、人文性,在突出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的同時也體現出濃厚的生活氣息。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的第一步就是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科和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并借助語文學習契機強化生活體驗。如在講解課文《背影》的時候,文章對于人物的刻畫相當細膩,而且展示了非常清晰的情感脈絡變化?!侗秤啊芬晃耐ㄟ^多次描寫父親的背影和朱自清本身的感情波動來體現朱自清對于父親的懷念之情。語文教師在教學該篇課文的時候應當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朱自清數次描寫的父親背影以及自身的情感變化,讓學生深入體會朱自清對父親的這種至深感情,讓學生在學習該篇文章的同時聯想到自己與父親的點點滴滴,回憶與父親之間的情感狀況,同時也加強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
二、創(chuàng)設情境,加深學生對知識理解
從生活角度出發(fā)開展初中語文教育活動,我們需要結合情境教學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體現生活化教學策略的生動性和有效性。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課文教學為例,我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引導學生回味自己的童年趣事,然后借助互聯網資源展示不同地域特點下的不同特色的童年記憶場景,然后引入今天的教學內容,借助多媒體課件以《童年》這首歌曲為背景音樂,為學生播放圖片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出示跳房子、跳皮筋、彈珠、葫蘆娃、喜羊羊與灰太狼等圖片),并引導學生:“這些東西你熟悉嗎?每個人都有難忘的童年,你的童年往事是否也妙趣橫生呢?請你跟大家講一講吧?!蓖ㄟ^這樣的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在學生講述自己的童年趣事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出:“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魯迅先生的童年與我們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魯迅先生的童年吧?!苯處熢谡n文講解過程中可以適當引發(fā)學生結合自己的童年趣事與之形成對比,使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有利于學生在課文知識的學習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以此加深學生對教學知識的理解。
三、借助初中生的生活實踐讓教學活動更加豐富
一般情況下,如果事情是學生親自經歷的,那么學生遇到相關知識就會有更加豐富的見解,而且出現創(chuàng)新的幾率也會更高,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文章內容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和人文關懷中懂得去感悟生活和感恩生活。在初中語文的日常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將書信作為與學生深入交流的首要選擇,讓學生通過紙筆交朋友,引導學生自行創(chuàng)作各種廣告語和對聯等,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的目的,并且從生活角度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培養(yǎng)學生寫隨筆的習慣。除此之外,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不定期開展各種主題活動。如在《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關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環(huán)保問題,并且讓學生以分組的方式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考察然后形成相應的報告,尋找和匯總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環(huán)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的情況,繼而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又如,在進行《我的母親》一文的語文教學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為母親捶背、做飯等,讓學生認真體會生活中與母親之間的感情,并且逐漸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這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含義,還可以讓學生懂得感恩,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
四、借助人文環(huán)境協助學生學好語文
語文作為一門人類學科,若教室和整個校園里都洋溢著濃厚的人文氣息,那么必然給全體學生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大家更有興趣學習語文教材知識。如在學校走廊里可為學生們展示優(yōu)秀的詩詞書畫作品,輔以必要的名言警句,把校園裝飾得更富人文氣息,使全體學生處處學習語文。除此以外,教師還可充分挖掘教材資源,給學生營造生活化濃厚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們體會到生活處處有語言。例如,學習《故鄉(xiāng)》時,在講解課文前,教師可首先提問學生:“大家對自己都有哪些美好而又難忘的印象”?學生們隨即陷入思考,在請若干名學生發(fā)言后,教師要讓大家集體朗讀課文,看看魯迅筆下的“故鄉(xiāng)”都有哪些生活片段和往日場景。學生們通過熟讀課文,進一步加深了理解和感悟,并引發(fā)了強烈的思想共鳴。不難發(fā)現,通過營造人文氣息濃厚的課堂環(huán)境,有助于使學生在聯系自身實際的同時感悟生活,以增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總之,從生活化角度出發(fā)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活動對于初中生來說是提升語文學習效率的良好契機,生活化思維可以降低語文知識的理解難度,使學生的知識學習更加有效。當前的初中語文教育活動中,生活化教學還存在不足,語文教師應當注重從生活角度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獲得生活感悟。
參考文獻
[1]吳再勇.從生活化的角度進行啟智學校初中語文教學[J].新課程導學,2017(16):58-59.
[2]樂中陽.淺談如何從生活角度進行初中語文教學[J].中學語文,2016(30):21-22.
[3]孔志鳳.從生活角度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探討[J].科普童話,2016(27):112-113.
[4]何軍惠.探討如何從生活角度進行初中語文教學[J].學周刊,2016(20):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