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言文閱讀在高考語文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出處基本源自二十四史。其中源自《明史》的人物傳記比較多。除此之外,《明史》為二十四史中極為精善的一部,因此,對《明史》人物傳記進行研究對當今高考語文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關鍵詞:高考語文 文言文閱讀 《明史》 人物傳記
高考語文分值為150分,在整個高考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以最新2018年高考語文試卷為例,高考語文試題題型可劃分為四大版塊:現(xiàn)代文閱讀、古代詩文閱讀、語言文字應用與作文。它們所占的分值分別為36分,34分,20分,60分。隨著近年來國學熱潮的掀起,人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重視,古詩文所占分值將會越來越高。因此,如何提高學生這一部分的得分率成為高考語文取勝的至關重要的一步。本文以古詩文閱讀中文言文閱讀為研討對象,發(fā)表一些個人淺顯的認識與思考。
高考文言文閱讀分值為19分,三個選擇題為文言斷句、文化常識、概括分析三個內(nèi)容,各占3分。文句翻譯兩句,一句5分,共10分??v觀近新課標卷五年的高考文言文閱讀,其出處都源自二十四史的人物列傳。
其中出自《明史》人物傳記共四篇,出現(xiàn)頻率很高?!睹魇贰肥蔷幾霘v時最長的一部史書。它借鑒吸收了前代史書的編寫經(jīng)驗,體例嚴謹,考證詳實,行文簡練,成為二十四史中最為精善的史書之一。梁啟超說:“現(xiàn)行《明史》,在二十四史中——除馬、班、范、陳四書外,最為精善?!?趙翼《廿二史札記》中有這樣一段論述《明史》體例的言論:
自《宋史》數(shù)人共事者必各立一傳,而傳中又不彼此互見,一若各為一事者,……《明史》則數(shù)十人共一事者,舉一人立傳,而同事者即各附一小傳于此人傳后。
因此,本文以《明史》中人物列傳為探討對象,對高考文言文閱讀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十四史人物傳記的普遍行文結構為:開頭記錄傳主的姓名、字號、籍貫、家世、卒年等個人基本信息,中間記載傳主生平活動包括官職變動、主要政績、求學、交游等。最后交代人物或事件的結局。
根據(jù)其行文結構我們總結出以下閱讀方法:
第一,瀏覽開頭段,圈出傳主的姓名、字號等。特別是傳主姓名包括下文所有出現(xiàn)的姓名,均要圈劃出來。因為學生常常會把人名當做其它詞來翻譯。
第二,關注表示官職變動的一些詞語,理清行文線索。人物傳記一般以時間為經(jīng),以傳主的仕途履歷為緯。因此,掌握傳主的仕途履歷,劃分文章層次,便可輕松應對概括分析題。
第三,讀文章時,特別注意文中畫曲線、直線部分與加點部分。此三部分對應斷句題,翻譯題與文化常識。斷句題,需要在感知上下文語境的基礎上,大致推斷文意,結合選項,進行排除選擇。畫直線部分的句子,要找出關鍵詞語,特殊句式,字字翻譯,步步落實。文化常識部分范圍極廣,如遇到陌生的知識點,也需要帶入語境,思考判斷。這也是知識能力延伸的一個體現(xiàn)。
以上是所有人物列傳閱讀的基本方法,當然,每一篇人物傳記都各不相同。下面就著重談一下《明史》人物列傳還需要特別準備的知識。
一、知人論世
為了更好的了解傳主,離不開對他所處時代的認知。這也是我們語文教學中所提到的“知人論世”。明代的時代特點、政治制度等對高中生來說比較陌生。高中歷史教材中對明代政治制度等的論述也只是蜻蜓點水,學生也就無從了解。然而對時代背景的了解對文言文閱讀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根據(jù)最近幾年所選的《明史》人物傳記來看,所涉及到的時代特點主要有明代初期東南倭亂,藩王制度,明中晚期出現(xiàn)的宦官專權,黨派林立等。以下主要補充明代出現(xiàn)的倭寇及宦官專權。
倭寇是指在明代時經(jīng)常騷擾中國沿海地區(qū)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盜等。
宦官主要有兩大頭目,即明中期的劉瑾與明晚期的魏忠賢。劉瑾,弘治年間人物。掌權后專擅朝政,為“八虎”之首。魏忠賢,明朝末期宦官。他們排除異己,專斷國政。太監(jiān)專權,成為大明王朝一道奇異的風景線。因此,二者的名字在明史傳記中也頻繁出現(xiàn)。
二、明代政治機構
朱元璋廢宰相一職,設內(nèi)閣。明朝在中央設置六部、五寺、特務機構內(nèi)行廠、三公、諸司、外三監(jiān)、內(nèi)十二監(jiān)。
特務機構:錦衣衛(wèi)、東廠和西廠明朝實行嚴密的特務政治。主要的特務機構包括錦衣衛(wèi)、東廠和西廠,武宗時期還一度設有內(nèi)行廠。外三監(jiān):包括國子監(jiān)、欽天監(jiān)、上林苑監(jiān)。欽天監(jiān)負責觀測星象。國子監(jiān)是教育機構,有上林苑監(jiān)負責掌管皇帝的御花園,畜牧場與菜圃。
《明史》人物傳記基本都會涉及到這些特有的政治現(xiàn)象與人物,如:2016年卷2《明史·陳登云傳》:“二十年來,以剛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黨,遂嗜乞憐,如所謂‘七豺’‘八狗’者,言路顧居其半?!?/p>
“七豺”“八狗”即指以劉瑾為首的“八虎”。
2016年卷3《明史·傅珪傳》:“時詞臣不附劉瑾,瑾惡之。”
2014年卷2《明史·韓文傳》:“而是時青宮舊奄劉瑾等八人號“八虎”日導帝狗馬鷹兔歌舞角抵不親萬幾文每退朝對僚屬語及輒泣下郎中李夢陽進曰:“公誠及此時率大臣固爭,去‘八虎’易易耳?!?/p>
這一段同樣有“八虎”劉瑾等,而且關系到如何斷句。
2016年卷3《明史·傅珪傳》:“帝好佛,自稱大慶法王?!薄ⅰ敖谭凰娟百t請易牙牌”教坊司便是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
其余不再一一列舉,總之,《明史》是二十四史中極為完備、嚴謹?shù)囊徊?,其中的人物傳記在歷年考試中出現(xiàn)頻率極高。因此,對《明史》人物傳記進行分析、探討對當今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本文著重分析、補充《明史》人物傳記中學生所欠缺的知識背景,希望對高中學生的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中華書局組織修訂.《明史》 [M].北京:中華書局,70年代版.
[2]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趙翼.廿二史札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8.
[4]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