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無痕教育是我們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境界。我們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綠色環(huán)境,營造溫馨愉快的教育氛圍;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隨機滲透德育;捕捉身邊的小事、生活中的場景,抓住每一個教育細節(jié),巧妙育人。
關鍵詞:無痕教育 學校生活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的教育意圖越是隱蔽,就越是能為教育的對象所接受,就越能轉化成教育對象自己的內(nèi)心要求?!边@種教育方法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無痕教育?!耙涣I忱锟词澜?,半瓣花中說人情?!币粋€轉瞬即逝的細節(jié),一句無意有心的話語,一場別開生面的對話,一幕淡而有味的情景,都可以是一次韻味無窮的教育。
一、創(chuàng)設綠色班級環(huán)境,營造溫馨愉快的教育氛圍
(1)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通過創(chuàng)建班級文化,陶冶學生情操
教育無聲無息卻無處不在。就以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來說,看似簡單的幾幅畫、幾句話,其實中間蘊含的內(nèi)容太多了,我們要做的就是讓無聲的空地“活”化起來,讓每一面墻壁成為無聲的老師。
1.巧用資源,設計墻面文化。在教室走廊過道,四面墻壁、黑板報等地方進行有關教育的個性化布置。例如張貼關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溫馨提示語”“每周(日)一句”“讀書格言”;張貼學生光榮榜;展覽色彩紛呈而又精巧別致的讀書卡片;設置“愛心箱”“愛心樹”“小圖書館”……所有這一切,令溫馨和諧的教育氣息撲面而來,讓書香的芬芳溢滿教室。
2.利用櫥窗原理,展示班級正能量。我們可以把班級櫥窗布置的漂漂亮亮,有學生作品的展覽,有今日之星的評比,有以“愛家鄉(xiāng)”“知世界”“學做人”等為主題進行的板報設計等。還把一些最受孩子歡迎的或重點推薦的好書擺放在顯著地方,使路過的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能發(fā)現(xiàn)一個吸引他們的世界。班級文化集美、雅、趣為一體,視覺環(huán)境給人賞心悅目之感。學生一走進教室,置身于濃濃的文化氣氛中。這種寬松和諧的教育氛圍對學生的行為具有同化力、促進力。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通過教師的榜樣示范營造和諧的班級環(huán)境
1.運用正面引導的管理語言,親和的教態(tài)去面對學生。教師的管理語言語要注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感受,以激勵為主,敏銳地捕捉其中的閃光點,并及時的給予肯定和表揚,努力營造一種熱烈而又輕松和諧的班級氛圍。
2.合理期望,多元評價學生,樹立學生信心。臺灣黑幼龍先生說:“養(yǎng)孩子就像種花,要耐心等待花開?!蔽覀兺ㄟ^建立成長袋的方式記錄學生的表現(xiàn)和成長,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都由學生本人記載在積分卡上。每積累到一個月以后,給學生發(fā)各種喜報、獎狀和“愛心學生”胸卡,并及時將所得喜報、獎狀放進成長袋,讓學生體會成長的快樂。如只要學生捐出一本課外書,就會獲得一張積分卡,這樣一來每個學生都很積極,學困生也有了表現(xiàn)的機會。
二、微窗眺遠景,學校無小事,事事寓教育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每一件小事都足以影響學生的成與敗。
(1)關注小事,善于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教育細節(jié)
教育要關注管理細節(jié),重視“小事”,更要把“小事”做精做好。如我班的個別學生衛(wèi)生習慣較差,教室經(jīng)常有垃圾。一次上課,我為學生播放了幾則平時錄在手機里的錄像:一是打掃教室的情景,展示教室打掃前后的變化;二是同學看見地上有紙團彎腰撿起來丟進垃圾桶的情景;三是放學同學離校后教室的情景,大寫了教室里擺放最整齊、地面最干凈的課桌??赐赇浵窈蠛⒆觽兎浅0察o,我沒有批評同學,而是讓值日生示范介紹自己是怎樣由后到前,有條不紊地打掃;請撿垃圾的同學談了自己為什么這樣做的感受;同時請課桌保持最干凈的幾位同學談談自己是怎樣做的。我沒有刻意批評同學,但從那以后教室的紙團不見了蹤影,后來我們又專門進行了衛(wèi)生達人的評比,效果很好。
(2)善待學生的告狀,從中捕捉教育契機
對于學生的告狀,很多老師都是就事論事,甚至敷衍過去,其實,學生的告狀大多數(shù)是有原因的,這些學生很多都是關心班級、信任老師或者想展示自己才干的人。我們?nèi)绻苌拼龑W生的告狀,不難從中捕捉教育契機。例如,為方便學生課間閱讀,班級設置了小圖書館,學生可以隨時自由取閱。每每看到課間打鬧現(xiàn)象少了,圍在書架前的學生多了,老師們心里都有說不出的高興。但一月下來,沒想到有幾位同學來告狀,有的說自己捐獻的書不見了,有的說圖書的書頁被弄破損了。為此,在一次班級讀書會上,我讓學生來了個角色扮演:假設自己是圖書館的一本書,講述自己的一天經(jīng)歷。學生興致盎然,而就在這些講述的故事中就暴露出了有的孩子為了記住自己看到哪里了,把圖書折角、寫名字、劃記號,損壞圖書了;有的同學上完廁所洗完手就看書,濕手翻書一不注意就把書撕壞了;還有的同學想一口氣看完自己喜歡的書就把書帶回家了不還……活動結束后我讓學生 “競選圖書小衛(wèi)士”,在圖書架“貼上讀者規(guī)則”、“給圖書包書皮”……孩子們七嘴八舌碰撞出了很多好點子,有創(chuàng)意,好操作……圖書管理的難題終于通過孩子們的智慧解決了。
(3)積累班級材料,開展班級活動,建立班級資料庫
在班級生活中,教師要注重班級資料的積累,包括班級活動、運動會、學校的各種比賽等相關視頻、圖片搜集整理,以及學生生活中的文字資料的搜集整理,如信件、賀卡、日志等。同時我們還需要根據(jù)班級實際情況開展各種班級小活動。
可以通過視頻或音頻、圖片或文字、角色表演等方式呈現(xiàn)身邊生動感人的故事、熱點的新聞事件、學生出現(xiàn)的兩難問題等微情境,通過小組討論、分組辯論、個人演講等活動形式,將學生引入微情境中,讓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領悟其中所蘊含的人生道理。例如為了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老師把參加活動學生分為三組,一組為機動車組,負責開“機動車”;一組為自行車組,負責騎自行車;一組為行人組,通過交通安全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們在模擬道路環(huán)境中通行,學生扮演的民警們一邊指引孩子們?nèi)绾握_安全通行,一邊講解相關的交通安全知識,讓同學們充分體驗“各行其道、紅燈行、綠燈停、過馬路要走斑馬線”等交通安全常識。
同樣,通過舉行“我是家庭理財師”“記錄小動物、小植物”“盲人一天生活”“護蛋行動”等體驗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時在活動中受到教育。
三、“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通過課堂教學開展“無痕教育”
(1)通過分析課文人物形象,品詞琢句、文字訓練等形式進行德育滲透,提升學生的精神世界
教材中的不少篇章以其獨特的語言形式展現(xiàn)著不同的人物風采,學生品讀后自然能夠感受。我們可以抓住其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探究,品讀體味,理解語言內(nèi)涵,使思想教育隨機滲透而不留痕跡。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釣魚的啟示》一課時,我抓住文中“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边@個句子,讓學生抓住“得”“好一會兒”這兩個詞語,反復品讀,體會父親也很喜愛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父親也舍不得放,父親也在經(jīng)歷道德的抉擇,但父親最終還是堅決地選擇了“放”,這正體現(xiàn)了嚴格自覺遵守規(guī)則的重要。在教學《中彩那天》,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小練筆:孩子們,父親夢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輛屬于自己的汽車?,F(xiàn)在他買的兩張彩票里有一張中彩,可是卻是幫庫伯先生買的,現(xiàn)在你們就是文中的父親,此時你的心里是怎樣想的?會怎樣做?通過寫話感受人物經(jīng)歷道德抉擇的艱難過程。
(2)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開展主題活動使學生身臨其境、倍受感染,從而受到道德教育
如教學《釣魚的啟示》一課時,我們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全班學生分飾父子兩角,就“該不該把魚放回湖里去”這個“兩難情景”展開了辯論;如教學《學會看病》一文時,可以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繪制從家里到醫(yī)院的路線圖;選擇出行方式;看病的對話情景模擬等,每組同學畫的畫、說的說、演的演,最后談自己的學習體會。這樣的課既傳授知識與技能,也實施了德育的過程,而重要的是,一切都非常自然,絕無生拉硬扯、強行灌輸?shù)暮圹E;再如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這組課文后,我們可以就“保護環(huán)境”這一主題適時地開展環(huán)?;顒?,如建立“綠色回收站”,將一些廢紙、飲料瓶等廢物分類回收,定期將收集來的廢品變賣,收款存入 “綠色銀行”;開展周圍環(huán)境調(diào)查,撰寫調(diào)查報告、建議書,為家鄉(xiāng)創(chuàng)作宣傳廣告標語等。
教育是一門科學、一種策略,但它更是一門藝術、一種智慧。特級教師于永正說過這樣一句話:“當老師教育學生時,如果學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敗了。”教育無痕需要大智若愚、大言希聲。一名孩子屢次遲到了,老師罰他在門口唱首歌。這種溫和的懲罰比責斥更起作用,更有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曉春.做一個專業(yè)的班主任[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卞祖祥.微型德育課,學校一道亮麗的德育風景線[J]《教師》 2007年07期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