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才兼?zhèn)洹笔俏覀兊呐囵B(yǎng)目標,而其中的“德”是品德課程的主要目標之一。因此,搞好品德課的教學十分重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必須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創(chuàng)設音樂、討論、游戲、表演、問題、故事這些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品德課堂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 品德課堂 主人
“德才兼?zhèn)洹笔俏覀兊呐囵B(yǎng)目標,而其中的“德”是品德課程的主要目標之一。因此,搞好品德課的教學十分重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必須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品德課堂學習的主人!
一、音樂激趣
有經驗的老師都知道,導入對整節(jié)課的影響很大。導入必須要把學生興趣最大限度激發(fā)起來。導入的設計,必須結合學生的年齡和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富于吸引力的情境。小學生年齡小,好動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針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教師在導入設計時應將學生的生活融入到教學之中,拉近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距離。例如,在教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的《花兒草兒真美麗》這一課時,課堂導入可以這樣設計:播放兒歌《春天在哪里》,問:“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為什么?由于這首學生熟悉且喜歡歌已經讓學生聯(lián)想到了春天,所以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喜歡,有的說因為春天小草會發(fā)芽,綠油油的真可愛;有的說春天花兒會開出美麗的花,很惹人喜愛;有的說大地上小草發(fā)芽了,嫩嫩的,很可愛;有的說種子落在地上,又長出新的嫩芽;有的說小鳥在樹上唱贊美春天的歌……”教師一邊聽學生回答,一邊用多媒體播放春天美圖:大地長出了嫩綠的小草;大樹長出了綠綠的葉子;小鳥在空中快樂地跳舞,唱著動聽的歌;花兒開出了鮮艷的花朵,好美呀!小魚兒在水里嬉戲,……教師趁熱打鐵,說:“走!讓我們唱著歌踏春去!”這個導入,一下子把學生帶進了春天。
二、討論激趣
課堂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設平臺,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如教學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生活中的安全》一課時,教師可創(chuàng)設如下生活情景:父親節(jié)那天上午,爸爸媽媽上班去了,小聰獨自個兒在家做作業(yè),他認真地完成作業(yè)后還復習了一會兒,想著爸爸平時工作的勞累和對自己的愛,他想表示表示,給爸爸一個驚喜,自己親自動手做一頓飯給爸爸吃吃,由于他平時少做家務,手忙腳亂地不小心引發(fā)了大火。上述情景的呈現(xiàn)可用動畫,也可用視頻,以增強形勢緊急的效果。然后,教師拋出問題:“如果你是小聰,你打算怎么辦?”讓學生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后分組匯報。學生們一定會積極想出很多辦法。這時,教師適當點撥,引導學生找出最恰當?shù)姆椒?。接著老師再問:這場大火可以避免嗎?怎么避免?再讓學生討論,很快,學生會找出問題所在,提出注意方法。在學生匯報后,教師可列出關鍵點板書。經過討論,“生活中應該隨時注意安全”會深深刻印在學生心里。
三、游戲激趣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愛玩的天性,所以小學品德課堂應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在玩中學。游戲是很不錯的選擇。例如,在教學《一起游戲快樂多》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問:你們喜歡什么游戲?喜歡一個人玩還是跟其他人一起玩?學生大多喜歡一起玩。接著,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大家一起來玩老鷹抓小雞這個游戲,讓學生輪流扮演老鷹、母雞和小雞。休息時,與學生交流提高游戲效果的措施,水到渠成,大家都明白了一起玩要守規(guī)則,分工合作才能快樂多。團隊精神和規(guī)則意識便在游戲過程中培養(yǎng)起來了,課程目標就達成了。
四、表演激趣
因為“以學生生活經驗為基礎”是品德課程的一大特征,所以,品德課老師要想方設法讓品德課堂貼近學生生活,而課堂表演是很好的形式。這種表演要求結合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在課堂上再現(xiàn)生活場景。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學生會逐步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例如教師在教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我們有精神》一課時,讓學生出來表演小組唱、小組朗誦,模擬升旗手升國旗等,之后請小觀眾們評一評:誰最有精神,為什么?最后讓同學們模擬這些獲勝者練習。這樣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表演情景,讓學生通過演、看、評、議,練,切身感受到“我們有精神”,教育效果水到渠成。又如,教學《放學路上》一課時,教師可讓學生分組交流放學回家時可能發(fā)生的各種情況,并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情景模擬表演。 在模擬表演中,同學們的交通安全意識加強了,遵守交通規(guī)則意識增強了。
五、問題激趣
一個好的問題可以激發(fā)興趣,提高學生的探究熱情。所以,一個優(yōu)秀的品德課老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例如,教學一年級下冊《家人的愛》一課時,教師首先講了自己小時候生病了,媽媽連夜送自己去醫(yī)院的故事,然后問:我們的家人都很愛我們,不一定是給我們東西,還有很多方式,只是我們不注意。大家回憶一下,說一件家人愛你的事給老師聽聽好嗎?有的孩子說:媽媽早早地起來為我做早飯;有的孩子說:爸爸每天來接我放學;有的孩子說:吃飯時,爺爺、奶奶給我夾菜;還有的孩子說:姑姑每天給我梳辮子……在回憶和分享過程中,學生感受到家人的愛,幸福感不斷增強。接著,教師應繼續(xù)追問:家人天天愛著我們,那么,我們又應如何表達對家人的愛呢?在孩子們熱烈的討論中,教師再適當?shù)攸c撥,孩子們的感恩之情被激發(fā)起來,教學目標就順利達成了。
六、故事激趣
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和求知欲強,愛聽小故事。教師應勤練語言基本功,借助自己的語言優(yōu)勢結合品德課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教學內容巧妙地編成有趣的小故事,在堂上娓娓道來,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的《我們愛整潔》這一課時,可把教材內容編成有趣的小故事:“一只小豬叫皮皮,頭不梳來臉不洗,皮皮到小羊家作客,小雞小鴨都直躲,小羊只好告訴他,太臟的人一邊坐,皮皮這才紅了臉,刷牙洗澡去換衣,整潔的皮皮很帥氣,大家夸贊討人喜?!焙⒆觽儗P穆犞乩蠋熤v故事,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紛紛表示要愛整潔,做個講衛(wèi)生的好孩子,這樣,教學目標就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教師還應培養(yǎng)學生講故事的興趣。例如,《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中的繪本故事《拖拉鳥》、《誰精神?》、《小馬虎添麻煩》等課前開展講故事大賽,給孩子們展示的機會,讓孩子們在有趣的故事中不知不覺地接受了教育,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總之,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承擔著塑造人格的重要作用,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運用一切可以運用的方法和手段,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真正成為品德課堂學習的主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學生的未來奠定扎實而又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孫義.新課改背景下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方法初探[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29(3):161-162.
[2]唐聲鋒.課改中的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探討[J].文科愛好者,2010,(4).
[3]裘國喬.小學《品德與生活》課教學法初探[J].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2012,(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