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針對現階段少兒乒乓球啟蒙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對少兒乒乓球啟蒙訓練的內容和方法進行了研究,并以正手攻球為例,以少兒的身心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為依據,詳細說明了如何在啟蒙訓練中靈活變通教學方法,提高少兒乒乓球啟蒙訓練的效果。
[關 鍵 詞] 少兒;乒乓球;啟蒙訓練
[中圖分類號] G62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4-0116-02
一、少兒乒乓球啟蒙訓練存在的問題
少兒時期的生理特點是反應速度快、動作靈敏且協(xié)調、柔韌性好,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較強,可塑性非常好,是接受乒乓球啟蒙訓練的最佳時機。但是存在一些問題,少兒時期特點的不穩(wěn)定性以及受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使得少兒時期的訓練出現不系統(tǒng)、持續(xù)性不強等各種不確定的因素。
(一)少兒時期的發(fā)育特點較多變
雖然少兒時期的生理特征有諸多優(yōu)點,但不能忽視的是,他們的心智還不完全成熟,意志力較差,很難完全集中精力在一件事情上,也不能過長時間地集中精力在一件事情上;其身體骨骼尚未發(fā)育完全,力量較小,容易疲勞,不宜過早從事大負荷的力量訓練。尤其乒乓球這樣單調枯燥的重復性訓練,會導致少兒對乒乓球運動失去興趣,從而消極怠工。
(二)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過大
家長讓少兒來學習打乒乓球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為了鍛煉身體,少玩游戲;有的是為了以后有個一技之長;有的是為了多一條出路;極少數的少兒是因喜歡乒乓球或者是想走專業(yè)化道路而來的。因學習的目的各不相同,訓練時心境必然不同,訓練的態(tài)度也會差異很大,喜愛程度不同和需求的層次存在差異,少兒的訓練也會存在差異。由于社會的競爭壓力大,少兒興趣班層出不窮,少兒來訓練乒乓球時間和精力也受到很大的影響。
二、加強少兒乒乓球啟蒙訓練的意義
隨著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以及乒乓球運動的特點,很多家庭選擇乒乓球作為少兒的第一個運動項目。加強少兒時期啟蒙訓練對少兒身心健康和國球后備力量的儲備意義重大。
(一)對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乒乓球是一種小球運動,具有體積小、速度快、旋轉性和趣味性強等特點。因在訓練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調動身體各部分的機能,使它們形成良好的協(xié)作,才能達到好的訓練目的,所以乒乓球訓練能夠使人體的腦力和體力活動同時進行,達到很好的鍛煉目的,對少年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對中國乒乓球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深遠意義
隨著乒乓球運動的國際化,乒乓球的技戰(zhàn)術水平也在“水漲船高”,對乒乓球運動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創(chuàng)造好的成績,必須經過長期的、科學的、系統(tǒng)的訓練。中國的乒乓球水平在世界上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引起了各國球隊的爭相效仿,所以我們更需要源源不斷的乒乓球人才來傳承。少兒時期的柔韌性和協(xié)調性較好,模仿與接受能力也較強,是培養(yǎng)和挑選乒乓球人才的絕好時機。
三、少兒乒乓球啟蒙訓練的主要內容和策略
訓練內容分為握拍法、攻球、直拍推擋(橫拍反手攻球)、步法、搓球、拉球等一些基本技法。乒乓球啟蒙訓練一般包括以下四個階段。
(一)站位及動作練習
在初始階段,先徒手練習,用手來代替拍子,教正規(guī)的揮拍動作,在進行1~2天之后再進行選拍子。在徒手練習時,要注意幾個要點:左腳在前,右腳在后,兩腳平行分開與肩同寬,不可過寬或過窄,更不能有“內八”或者“外八”的站位;含胸屈膝收腹,重心放在兩腳之間的前腳掌上,揮拍時注意轉腰,重心要轉移,從右腳轉移到左腳,手臂向前揮出,同時收縮小臂,指尖到達鼻梁位置時停止動作,前臂收縮幅度不要太大。這一階段,要通過反復練習,逐漸成為日常習慣,否則很易技術變形。根據少兒的喜好和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握拍方式,一旦選擇,就需要進行基礎的動作練習。
(二)彈球練習
經過2~3天的動作練習,進行上球臺接觸乒乓球。以目前的感覺和知覺,直接接觸人工發(fā)的定點的多球不太可行,除非天賦極高的少兒能找到球。因此,在進行正式的多球訓練前,先讓少兒進行彈球的訓練。
所謂彈球,就是讓球先在球臺上彈起一定的高度,然后用正手攻球的動作將球打出去。這里有一點需要注意:彈球的時候,動作不一定要標準,這個階段只是讓少兒去接觸球,自己感覺球和球拍之間的關系,用球拍的哪個位置來接觸球比較恰當,比較容易打過去,適當地調整自己的板型來找出最佳的擊球時機和擊球點。
彈球的這個階段,很多少兒都是板型后仰,企圖將球掀過去或者挑過去,而不是靠球拍的摩擦將球打過去,只要這樣球才能打過網子,再加以適當的指導,讓他們將板型慢慢調整到正確。彈球訓練需要進行3~5天,有的少兒接受能力差,可能時間還長。
(三)多球階段
在經過一系列的前期準備后,就可以進入人工定點發(fā)球階段,所謂的多球階段,這一階段的時間很長,而且將會在以后的訓練中循環(huán)使用,即使所有的技術都已經掌握,多球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訓練手段之一。定點喂球才是真正進入訓練的標志,這個階段分為三步。
第一步,有一定時間間隔的定點發(fā)球,不要太快,要盡量適應少兒的節(jié)奏,讓少兒先找到球,然后慢慢調整自己的動作和位置。這個時候,教練員要不停地進行技術指導,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必要的時候可以兩個教練協(xié)同進行,一個發(fā)球,另一個拿著學生的手進行擊球,讓學生緩解緊張,同時感受擊球的正確時機和接觸拍子的位置,對學生的動作定型有莫大的幫助。這種方法也叫做“一球一擊”法,此手段遵循了少兒心理、大腦以及神經系統(tǒng)的特點,使兒童在接受新的刺激的時候,只是做單一的動作,并能及時將錯誤動作予以糾正,令少兒動作的準確性以及擊球的命中率都有明顯的提高。
第二步,在經過3天左右的“一球一擊”慢速定點訓練后,就可以加快發(fā)球頻率,讓少兒在打的同時為迎接下一板球做好準備,也為下一階段的單球訓練做好準備。
第三步,發(fā)球。將發(fā)球放到多球的訓練里面,在啟蒙訓練中,首先要學會的發(fā)球技術就是發(fā)快球??烨虻募夹g動作就是在正手攻球的動作上演化而來的,也是經過了細微的改動。正手攻球需要往前往上揮拍,發(fā)快球的時候,要保持和正手攻球一樣的板型,將球拋起(高度要大于等于16公分),用拍子將球趕過去,幾乎是不往上揮拍的,只是前后揮拍,以此來提高球的速度和旋轉速率,快球也被稱為“上旋球”。練習發(fā)快球時要注意控制球的落點和提高球的速度,關于這兩點要慢慢來,啟蒙訓練要努力向這兩點靠近。用多球來練習發(fā)快球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所謂熟能生巧,只有用大量的練習來強化動作和尋找擊球點,才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多球訓練的訓練手段,使練習者連續(xù)擊球時對下一板球形成條件反射,即對下一板球有所準備。這里需要注意,對初學者來講,一定不要使用發(fā)球機,發(fā)球機的力量過大,沖擊力較強,不適合用來進行啟蒙訓練。而人工發(fā)球時,可以改變供球時的力量、速度、落點、長短等問題,使少兒在一揮拍的情況下就能打到球,不產生沮喪的心理。因此,少兒乒乓球啟蒙訓練階段在進行多球訓練法時要遵循以下訓練要求:根據乒乓球不同時期的訓練特點和內容,合理地安排多球訓練;多球訓練時要將乒乓球基本技術、戰(zhàn)術、心理、步法等有機結合;多球訓練時的手段要靈活多樣;在訓練中應有意識地提高少兒的積極性,多觀察兒童的心理,多鼓勵他們多進行嘗試,提高多球訓練的效果。
(四)單球訓練
根據不同兒童的接受能力,多球訓練需要的時間也長短不一。在多球訓練達到大約80%的上臺率后,方可進行單球訓練。
所謂的單球訓練,就是訓練時只使用一個球,由教練員推擋,每次的球都幾乎落在同一個點上,使少兒能像打多球時一樣,有節(jié)奏地進行揮拍。這個階段是鞏固動作的重要階段,因少兒的球不定點,這就對教練員的陪練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也導致教練員的推擋有一定困難,不可能每次都那么準確地落在一個點上,此時的訓練就需要少兒進行自我調整,自覺地去找球,盡可能地增加擊球的板數,來適應單球的訓練節(jié)奏。雖然還沒有教步法,但是要求少兒去自覺地移動找球打是情況所允許的,步法不正規(guī)也沒事,只是在鍛煉他們的能動意識,為以后的步法移動打下基礎。
單球訓練是比較艱難的一個階段,少兒很難適應這種突然的改變,很多少兒會變得緊張,認為一旦打不上球,和教練員對打的過程就是失敗的。其實不然,每打一個球都是在尋找單球的規(guī)律和特點。此時教練員應多疏導,告訴少兒不要緊張,并且多鼓勵少兒進行嘗試,每次對打能多打一個球都是很大的進步。日積月累,慢慢就可以掌握打單球的節(jié)奏和擊球點,進而控制球的落點,形成真正的“對攻”過程。
正手攻球的教學基本就是包括彈球、多球、單球訓練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同樣的,反手(直板推擋)攻球也需要按照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來進行,在掌握了正手和反手攻球后,才能進行下一階段的訓練。
(五)步法訓練
步法訓練是將所有技術動作融合在一起的基礎,有了步法,打起球來才能有條不紊,不至于腳底下雜亂無章。步法主要有并步、交叉步、單跨步這三種重要步法。
在少兒訓練的啟蒙階段,掌握了正手攻球和反手攻球后,就可以利用并步將正手與反手結合起來,也就是所謂的“左推右攻”,很多人也稱為“左推右撲”。以向右移動為例,正確的步法應是右腳向右跨出時,左腳也及時向右跟進,右腳落地時,左腳自然地向右靠半步,避免兩腳間分岔過開。利用并步,還可以將正手和反手結合為“推擋側身”,只不過在并步時,需要將身體微側,讓開臺子的一角,打正手攻球時站在反手的位置,而站位還是左腳在前。交叉步和并步差不多,指離球遠的腳朝來球方向跨出一大步,并從前面超過另一腳形成交叉狀,另一腳再向來球方向移出一步的步法,多在來球遠離身體的情況下采用。單跨步也叫“跨步”,指以一腳向來球方向跨出一大步,另一腳跟著移動的步法。多在球急、角度大的情況下使用。交叉步和單跨步很少有獨立使用的動作,都是和別的步法結合使用,例如“推擋側身跨步”,就是先利用并步(推擋側身),再利用交叉步,最后再利用并步回到原位。
這三種步法可以稱為“萬能步法”,有了這三種步法,以后的技術動作幾乎都可以結合起來,包括“一點打兩點”“一點打三點”“搓球起板”“搓球起板跨步”等。
參考文獻:
[1]國家體育總局.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乒乓球)[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2]宋楚歡,沈林.對少兒乒乓球運動員啟蒙階段基本功練習的探討[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9):60-62.
[3]楊建國.少兒乒乓球科學訓練方法淺論[J].科技信息,2007(27):250-251.
[4]李霞.談少兒乒乓球運動員的培養(yǎng)[J].安徽體育科技,2008,29(4):47-48.
[5]薛喜.少兒乒乓球運動員的啟蒙訓練和教育路徑之選[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2,11(4):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