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EQ是在后天的教育與環(huán)境中發(fā)展的, EQ的早期培養(yǎng)有著重大意義。從良好人際關系的培養(yǎng),信任、自立、積極主動及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同情心與利他精神的培養(yǎng),自制力的培養(yǎng)四個方面來討論并指出嬰幼兒情緒智慧培養(yǎng)的方式方法。
[關 鍵 詞] 嬰幼兒;情緒智慧;培養(yǎng)方法
[中圖分類號] B842.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4-0066-01
心理學情緒智慧的內涵概括為四個方面:人際關系的管理、認識自身和他人的情緒、妥善管理情緒、自我激勵。美國心理學家斯坦利·格林斯說:“情緒決定大腦結構?!币簿褪钦f,嬰幼兒的情緒培養(yǎng)對其今后的成長起著關鍵性的作用。EQ是在后天的教育與環(huán)境中發(fā)展的,早期的情緒智慧培養(yǎng)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本文從良好人際關系的培養(yǎng),信任、自立、積極主動及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同情心與利他精神的培養(yǎng),自制力的培養(yǎng)四個方面來討論并指出嬰幼兒情緒智慧培養(yǎng)的方式方法。
一、良好人際關系的培養(yǎng)
發(fā)展心理學認為嬰幼兒身心發(fā)展存在“關鍵期”。在關鍵期內,嬰幼兒的人際關系和行為習慣會得到迅速發(fā)展。0~3歲是嬰兒個體人際交往和情緒反應性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的嬰兒對與情緒相關的事物非常敏感。如果這時缺乏人際交往的機會,在今后便很難與他人建立起親密的情感關系。嬰兒從6、7個月開始,便對第一看護人(通常來說是母親)產生依戀關系;2、3歲時隨著言語和身體動作能力的發(fā)展,人際交往能力逐漸增強。2歲后進入托幼機構參與同伴集體生活,在與同伙的人際交往中, 溝通心靈、建立友情、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和生活自理能力。3歲后增加其與各年齡層次的人際交往,學習社會行為規(guī)范,發(fā)展其獨立交往能力。4歲以后,幼兒有了自己的主見,則應允許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自信自立和表達自己的能力。5~6歲的孩子,家長和老師可安排一些困難情境讓幼兒獨自解決,培養(yǎng)幼兒的管理能力和人際關系分析能力。
二、信任、自立、積極主動及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
嬰幼兒心理發(fā)展有其階段性:0~2歲是基本信任感發(fā)展期,2~4歲是自主性發(fā)展期,4~6歲是主動感發(fā)展期。0~2歲嬰兒應著重發(fā)展其與親人的依戀關系,信任他人同時也能自信;2~4歲的嬰幼兒應著重培養(yǎng)其自主性,讓幼兒學會自己起床、上廁所、穿衣褲、吃飯,擴大其自主性的機會和場所,讓幼兒利用逐漸發(fā)達的肌肉和肢體行為來親自完成某些事情,用自己的言語表達自己。4~6歲幼兒著重培養(yǎng)其主動性,“由于他們身體的成熟,精力漸趨旺盛,隨時準備并渴望著嘗試新的事物,并與其他兒童合作”。成人對幼兒的言語行為不要過分控制干涉,更加不要粗暴地否認批評幼兒,也不能過分縱容、放任自流,而是要以積極主動引導、民主建議的方式與幼兒交往溝通,發(fā)展幼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其積極性。
三、嬰幼兒的同情心與利他精神的培養(yǎng)
發(fā)展心理學認為嬰幼兒自出生就具備同情心。大概1歲時,嬰兒就開始明白他人的痛苦是他人的,仍會富有同情心而不知所措,大概2歲時,嬰兒能夠區(qū)分自己與他人的痛苦是不同的,因為教育方式不同和氣質性格特點的差異,嬰兒對他人的情感敏銳度就有所不同。大概4、5歲時,嬰幼兒同情心發(fā)展?jié)u漸成熟,懂得痛苦不僅僅是表面上的,能夠同情整個民族命運,同情貧苦人、被壓迫者,這種同情心在今后將構成青少年的道德信念。所以嬰幼兒期,父母教師的教育方式對嬰幼兒同情心形成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父母不要以嬰幼兒為中心,而是要嬰幼兒學會關心別人,體會父母的艱辛,替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積極培養(yǎng)嬰幼兒的利他精神。
四、嬰幼兒自制力的培養(yǎng)
R·M利伯特認為:“兒童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許多環(huán)境的直接約束的引導的……也有其他情況:雖然沒有外在的限制,孩子仍能夠做到舉止‘適宜’……甚至獨自一個人的時候,他也可以決定為著長遠的目的而放棄當前的報酬或者他可以用較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在所有這些情況下,兒童都是在表現(xiàn)自制?!币虼?,“自制包括三個相互聯(lián)系的方面:‘抗拒引誘’的能力、忍受‘延遲滿足’的能力和‘自己提出成就的標準’。”幼兒自制力發(fā)展的研究也表明:幼兒的自制力是隨年齡增長呈現(xiàn)遞增的趨勢。在幼兒初期自制力較弱,到幼兒晚期就有了較大的發(fā)展,可以控制自己的某些不良行為。研究表明,誘因對幼兒自制力的培養(yǎng)具有積極作用,對幼兒自制行為的影響存在年齡特征:3歲之前的幼兒不受外在誘因的影響,此時自制力非常弱;4歲幼兒自制力有了較大的發(fā)展,誘因對其有較明顯的激勵作用,但不穩(wěn)定;對5~6歲的兒童來說誘因對其自制力行為起到很明顯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采用誘因、說理、心理訓練、自制力行為訓練等方法可以培養(yǎng)嬰幼兒的自制力。
總的來說,整個嬰幼兒期是培養(yǎng)孩子情緒智慧的重要時期,教育者應抓住這一有利時機,采取相應的、有效的措施培養(yǎng)孩子的情緒智慧,為其人生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龐麗娟,李輝.嬰兒心理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高月梅,張泓.幼兒心理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柏樺.EQ情商[M].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