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在語文的學習中,人們更重視學生說話的培養(yǎng),說話也是人們必須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因此,我們在各科的教學中無論語文、數(shù)學等,都要 “讓學生敢說、樂說、會說”進行對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如何讓學生“敢說、樂說、會說”。我想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建立平等、親和、民主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敢說
愛生如子,是每一個老師都認同的,但是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尤其對著“大事小事都報告一番,一丁點兒東西也要三講四講的”一年級學生,老師要保持耐心就更困難了。作為老師,我認為應原諒孩子的這種天真無邪,并努力保持自己的童心、愛心與耐心。孩子們不會回答問題,要循循善誘;孩子們之間有矛盾,要好好談心,消除誤會;孩子有缺點毛病,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教育,不能簡單以罰代之;下課后,老師與孩子們談談心,聊聊天,做做小游戲。只要保持一顆童心,就能體會到工作中的歡愉,與孩子們建立一種平等、親和、民主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我以親切、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耐心點撥,熱情鼓勵,創(chuàng)設出平等,輕松的氛圍,學生的膽怯心理明顯減少,舉手回答問題的同學大大增多,發(fā)言聲音響亮。
記得有一次教學看圖說話,難度較大,孩子們說不好。于是我一改以往舉手點名的方式,先讓孩子們自由討論,然后請幾個大膽的孩子上臺說,我?guī)ь^用鼓掌表揚,我還當“學生”坐到孩子們的座位上。孩子們頓時來了興趣,紛紛舉手要到臺上說??梢妿熒P系的平等,位置、角色在思想形態(tài)上的轉換,大大提高了學生說的膽量和勇氣,同時也使孩子們表現(xiàn)自我的欲望得到充分發(fā)揮和滿足。進而調動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在歡愉的氛圍中學習,使學生樂說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要使學生愿學、樂說,首先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低年級學生來說非常重要。我們有了學生樂于說的內容,還需要學生樂于說的形式。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客觀刺激物越新奇,就越能使大腦形成興奮中心,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也就積極活躍,內部語言也就隨之發(fā)展,由此推動口頭言語和書面言語的發(fā)展過程。所以,說的形式應多種多樣。比如用畫面或生活情境,將孩子們引入情境,孩子們在觀察和欣賞中能陶冶情感激發(fā)表達的欲望。此時,他們接受的思想教育與語言訓練是主動的、愉快的。訓練的形式還有很多,如故事會、小競賽、小組討論、介紹自制小玩具、游戲后練習等等,都能較好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樂說。
三、誦讀分析,積淀學生豐富的詞匯,讓學生有能力去說
延伸課文內容,激發(fā)想象。愛因斯坦這樣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同時,想象力又是兒童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個方面。兒童時期是想象力表現(xiàn)最活躍的時期,兒童的想象力是兒童探索活動和創(chuàng)新活動的基礎,一切創(chuàng)新活動都是從創(chuàng)新性開始的。因此在口語訓練中,老師要多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展開豐富想象,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他們創(chuàng)造性說話的能力。我常常根據(jù)課文內容及特點,在完成本課教學任務后,讓學生延伸內容,進行想象。
學生說話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說話訓練不僅要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中,更要創(chuàng)設情境和條件,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以適應現(xiàn)實生活和未來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