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最多的是有聲語言,仿佛有聲語言比無聲語言更響亮、更能走進學生的心田。其實無聲語言可以表達有聲語言無法表達思想感情,它比有聲語言更豐富、更細膩、更有韻。教師在使用有聲語言的同時配合無聲語言姿勢、表情、動作,可以達到“此處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完成教學任務和培養(yǎng)學生能力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分為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只注重有聲語言。卻忽略無聲語言在教學中的作用。有一位心理學家指出:”無聲語言可以表達有聲語言無法表達思想情感。它比有聲語言更豐富、更細膩、更有韻。”學生在課堂上獲取大量信息時,有聲語言枯燥死板,老師的姿態(tài)、表情和動作等無聲語言的配合使用,可以達到“此處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所謂“無聲語言”就是我們常說的“肢體語”,包括動作語和表情語.它不同于人們的一般日常動作,指的是用表情、動作和姿勢來進行思想交流、表情達意和傳遞信息的非語言符號。面部語言、手勢語言及身體語言等體態(tài)語是教師課堂中交流信息不可或缺的輔助工具。它帶給學生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體態(tài)語使師生感情得到交流,提高信息反饋的速度。實現學生“樂學”“善學”的目的,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注重面部表情的正確運用。因為它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建立師生間的心靈默契,能把學生帶入豐富的情感世界,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時,可以使用“環(huán)視”。環(huán)視目光掃遍教室。對學生來說有提高注意力進入聚精會神狀態(tài)之意。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親切的“注視”會給與學生鼓勵和自信。有一次,在學習12×25如何進行簡便算法時,平時不發(fā)言的張瑞破天荒舉起手來,他答道:12分解成10+2……還沒等他說完,大家唏噓不已,張瑞已經開始懷疑自己,有點語無倫次。這時我右手食指立到雙唇上,再用左手食指著自己的左耳,示意大家注意傾聽,并用信任微笑目光示意張瑞說下去。,大家領會老師的意思。張瑞也重新鼓起信心把自己的想法有條不紊說出來。先把12分成10+2再用乘法分配律,讓10和2分別與25相乘,最后把兩次積相加。我肯定張瑞的說法。并豎起大拇指。這些肢體語言的運用遠比”大家不要吵仔細聽張瑞說”這些話更管用。后來幾天張同學一直積極發(fā)言。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適時恰當的使用面部語言,使學生產生了學習能動性,收到良好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的微笑不僅可以感染學生,使學生感到愉快,精神振奮,處于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而且教師的微笑會化作娟娟暖流,流向學生心靈深處。產生源源不斷的的動力。教育就在微笑走向成功。
身體姿勢語言主要指頭部、肢體以及軀干各個部位體態(tài)語的運用。我在教學“直線”時,從黑板的左邊開始畫直線,一直畫到黑板的右邊,沒地方畫了,我就保持前面畫直線的姿勢,走出教室,此時學生感到奇怪,過一會回到教室,搖頭故作無可奈何的說,沒辦法,受時間和種種條件限制,老師無法完成直線任務。真是對不起大家。接著我又從右畫到左,直至撞到墻上,還幽默說:這墻太礙事……學生面面相覷,不就一條直線嗎?為什么畫不完?老是奇怪的動作再向我們說明什么?安靜的課堂每個學生都再認真思考著……教師用肢體語言表達“直線”這個概念,學生起初不知道老師在做什么?在無聲的課堂中學生觀察老師的一舉一動,學生對老師舉動產生疑問。有些思維較快的學生意識到:直線是 很長,沒完沒了長?!睕]完沒了的長”用數學語言來表達就是“無限長”。這種用形象肢體語言刺激學生視覺,這種無聲語言符合學生由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fā)展的規(guī)律。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對直線的理解也會更深刻。
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各種體態(tài)語的綜合運用。教師可將有聲語言同面部語言、手勢語言和身體語言結合在一起,既生動形象的表現主題,易于學生理解內容,又構成教師自然、獨特的教態(tài)美,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