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德育教育實效性,加強中學生的德育教育,是培養(yǎng)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實現(xiàn)和諧中國、幸福廣東的戰(zhàn)略需要。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主要從樹立開放理念,一體化教學的實施,營造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等幾個方面闡述延伸中學德育時間與空間,從而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一、樹立開放理念,延伸德育課時間與空間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拓展德育空間?,F(xiàn)代教學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的情境,恰當?shù)亟M織和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使學生能自然地獲得知識和技能,并促進智能的發(fā)展。中學學校德育教育要走出從德育到德育的圈子,走進生活,拓展德育空間,從生活中找德育,學生活中的德育,使學生感受到德育是生活中處處存在的。我們知道,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加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因此在班主任進行德育教育時,必須創(chuàng)設豐富的問題情境,力求人生活實例出發(fā),從他們熟悉的感興趣的問題引入學習的主題,他們親自體驗,親自感受,親自思考,自然地形成認識,自覺地把客觀要求和主觀愿望與向往內化為自我的精神需要。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拓展學生德育視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學校即社會”,“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這些理論為我們闡明了生活和教育的關系。從生活實際中引入德育知識,有助于展現(xiàn)德育與理論及其他科學的聯(lián)系,突出德育化的過程,有助于學生應用德育解決實際問題的總結能力、歸納能力,提高他們的德育感,不被一堆表面信息迷惑。中學學生中存在著說臟話,考試作弊,抄襲作業(yè)等不良行為;也有個別存在著自私自利、不思進取、不守紀律等不良的道德傾向。班主任要圍繞學生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組織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讓德育教育脫離枯燥的道德說教,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3)注重知識的獲得的過程,給予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要注重知識的獲得的過程,給予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探索知識的機會,生活中我們有這樣的經驗,越是容易得到的東西一般不會珍惜,容易忘掉,而來之不易的東西往往倍加珍惜,記憶深、有的甚至終身難忘,對知識也這樣,以前往往注重強調知識的講解,知識的落實鞏固,住忽視了知識的獲得地過程,不只向學生提供的是一個被成人社會所以所認同的、客觀的德育知識,傳遞一些以成定論的成熟的德育,學生從事德育學習,對學生而言是模仿,或把知識復印到學生的頭腦里,而是要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學習中探究,讓學生摸著石頭過河,只有這樣才能加深學生記憶,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求知欲,讓他們覺得這些知識不是你教他的,而是自己探索發(fā)現(xiàn)的,有一種科學家創(chuàng)造發(fā)明解決新問題,發(fā)現(xiàn)新知識的成功感,故在新知識傳播時用這種方法更有效,教師只有大膽改革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參與意識,變教師講為師生共同地雙邊活動,尤其要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主動探究,使學生由原來受動者變成現(xiàn)在的主動參與者,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只有使學生真正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才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德育,應用德育,增強學好德育的信心,真正做到做中學和學中做。
二、實施一體化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將教室與工作間融為一體,將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情景教學的氛圍,在課題或案例教學中學習技能,獲得能力,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學習有效地融為一體。“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該教學方法著眼點在于以學生發(fā)展為主旨,強調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提供教學、教育方式的多樣化,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xiàn)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道德價值需求?!敖虒W做一體化教學”與有效的德育教學一樣,不僅注重教學的質量,更注重社會性,更體現(xiàn)個體的主體價值,這是德育有效教學社會化、人性化的一次飛躍,兩者相互相成。中學德育教育通過教學做一體化教學來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目的,它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同時還能促進學生做人、做事、求知、創(chuàng)新等素質的全面提高,培養(yǎng)學生終身道德理念。
三、營造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拓寬德育教育空間
教師的知識結構應是一個開放的動態(tài)系統(tǒng),應不斷豐富、拓寬、更新與發(fā)展。要樹立終身學習的學習理念。除了要不斷與時俱進豐富和深化學科知識,還要提高自身的科學與人文素養(yǎng),教師具有比較廣博的文化修養(yǎng),才能使自己的教學豐富多彩,更能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要加強教育學、心理學理論與案例的學習、研究和應用,提高自身實施教育的理論素養(yǎng)。
總之,在中學德育教育中,教師(班主任)要調動一切手段,針對不同的課型、不同的內容,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和自覺性,延伸德育時間與空間,走進生活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提高德育的實效,讓學生真正有所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