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習作的最大難題是“無話可說,沒內容可寫”。小學生作文存在內容空洞、不具體,語言單調,缺乏真情實感等問題。究其原因,是學生對所寫的內容沒有經歷過,有的雖經歷過,但是由于年齡小沒有什么真切的感受和體驗,因此作文時,只得胡編亂造,既缺少內容,也不能表達真心實感。再者學生社會實踐少,生活閱歷淺,沒有積累豐富的寫作材料,寫作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為了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訴,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
一、引導實踐,積累素材
首先,要引導學生參與自發(fā)性實踐活動,這類實踐活動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需要,它具有主動性、隨機性、經常性的特點。操作性很強。比如看電視、聽歌曲、和小伙伴做游戲、交朋友、做力所能及的家務,跟著大人旅游等。這些健康、充實、自然的常規(guī)化生活實踐,都可以成為學生寫作的源泉??戳艘粋€電視節(jié)目描述一下,聽了一首歌曲自己試著唱一下,和小伙伴怎樣做的游戲,和誰交了朋友,旅游到了哪些景點。把這些過程記下來,這樣就有話可說;思考有什么感悟,這樣就有情可訴。自己做家務累,從而體會到家長的幸苦;最好的伙伴幫助了自己,從中發(fā)現(xiàn)友情的可貴;看了一個感人的節(jié)目,聯(lián)系自己遇到這樣的事應該怎樣去做;旅游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喜歡什么等等。這些都成為寫作的素材。久而久之,就會文思泉涌,下筆有神。其次,老師應該因地制宜地讓學生社會參加實踐。如:引導學生組成“假日文明小隊”。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規(guī)劃內容,或者教師直接帶隊,利用節(jié)假日,到街道、社區(qū),宣傳環(huán)保,讓學生也加深對環(huán)保的認識;到敬老院,幫助老人打掃衛(wèi)生,聽老人講故事;深入到群眾家中,宣傳消防知識,提醒人們注意防火安全,免受火災傷害;到工廠參觀,看看工人是怎么生產的;到社會調查留守兒童,和他們結對幫扶;這樣,引導學生到實踐中去獲得第一手寫作素材,使寫作內容具體化、真實化,并從中感受生活,豐富閱歷,讓生活真正成為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回憶生活,引吐真情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強調習作要“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學生的生活豐富多彩,許多美好的經歷留在童年的記憶里。如讓孩子從家里帶一張小時候的照片,對照現(xiàn)在的自己,看看有什么變化,想想兒時有那些美好的回憶,這樣學生會把最值得珍視的情感經驗重新捉取出來,而且能挖掘出以往平淡生活中美的因素,以積極地享用人生。再比如,讓學生從家里帶一件最喜歡的玩具,圍繞這個玩具談談過去,學生通過展示玩具、交流玩具,一個個興奮不已,仿佛又回到了曾經玩耍過的地方,那種曾經有過的體驗和感受重新被喚起,產生了不說不休,不吐不快激動情緒。學生情動于衷,言溢于外,情感迸發(fā),筆下怎能不生花?
三、結合活動,勤寫作文
(1)在學校里體驗進行寫作訓練。學校是學生生活學習的主陣地。教師可以隨時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拓展教學空間,讓學生體驗活動的快樂,然后去寫作,寫真實感受的作文?!艾F(xiàn)場演示作文”“創(chuàng)設情境作文”“現(xiàn)場觀察作文”“現(xiàn)場游戲作文”在作文課上設計可資記敘的生動、活潑、有趣的游戲活動,通過學生的參與,激發(fā)學生情緒,誘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從思維到語言文字的轉化,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力及寫作水平。它把課堂變成了生活,讓學生充分參與,積極作為,身體力行,盡情歡暢,然后記下其所見、所聞、所感。這樣就起到了寫作的目的。
(2)在家庭中體驗進行寫作訓練。家庭生活是小學生放學后主要創(chuàng)所,也是體驗性作文的一個重要方面,家庭中的大事小事,都可以成為很有價值的作文內容。讓學生參與各種家庭體驗活動,在家長的指導下,如在家中學做一種家務:包餃子、燒飯、洗衣服等。但一定要讓學生親自去做,然后再把做的過程如實地、具體地寫下來。學生對這樣有趣的實踐作業(yè),極樂意接受,而且他們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熟練地掌握一種家務的小竅門來表現(xiàn)自我。因此,他們就學得很投入,并能獲得深刻的勞動體驗。在此基礎上引導作文,很容易喚起創(chuàng)作靈感,寫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同時,家長再加以鼓勵,讓學習體會勞動的幸福,成功的喜悅。
(3)在社會中體驗進行寫作訓練。社會生活五彩斑斕,只有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親自感受,才能擴大視野,開拓思路,流露真情。讓學生自己去接觸社會生活,如:買菜,有的學生在買菜中學會討價還價,識別真?zhèn)危蛔约喝タ床?,有的學生從自己看醫(yī)生的過程中了解到醫(yī)院的規(guī)章制度;自己坐車,有的學生學會了對周圍人和事物進行認真地觀察和理性的思考。這些形形色色真真切切的體驗,就成了學生寫作之源的活水,他們在這樣的體驗作文過程中既練了筆,又長了見識,一舉多得,其樂無窮。
(4)在大自然中體驗進行寫作訓練。大自然是人類生命的搖籃,而遠離大自然的孩子的作文就缺乏生機和活力。大自然里有陽光雨露,蟲鳴蛙鼓,鳥語花香。春天,我們組織學生到郊外的田野,看返青的麥苗,看無名的野花,看歸來的燕子,嗅泥土的氣息。夏天,看濃蔭如蓋,聽流水潺潺;秋天,看碩果累累,嗅滿園芬芳;冬天,看白雪皚皚,賞銀裝素裹。那種真真切切的感受,是從心底油然而生的。每次走進大自然,學生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享受她的觸摸,傾聽她的軟語,盡情盡興,滿意而歸。經過的學生充分的體驗,教師再稍加引導點撥,便會使學生產生不吐不快的創(chuàng)作激情。因此,此時寫作水到渠成。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傊?,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讓學生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強化情感體驗,寫學生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才能激發(fā)寫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實現(xiàn)作文內容具體,表達真情實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