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當好一名教師,不僅思路要跟著時代走,跟上時代的步伐,更重要的是大膽去實踐。要在實踐中總結出經(jīng)驗把教育這門藝術演繹的多姿多彩。新課改的今天要求教師提高素質(zhì),更新觀念,轉(zhuǎn)變角色。教師的教育觀念決定著教育行為,教師教育觀念的改變是有效實施課堂改革,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關鍵的一環(huán)。對于中學教師來說,教育觀念的更新眾多,但我認為“愛生觀”是第一環(huán)。
教師的愛,是工作的動力,是責任心、責任感的表現(xiàn)。因為高尚純潔的愛,是融化心靈堅冰的驕陽,是通向心靈的橋梁。經(jīng)過這條通道,老師把愛的情感投身到學生的心里,這樣對學生的學習也產(chǎn)生了動力,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激勵他們內(nèi)在的學習動機,激活他們自我管理的熱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經(jīng)過探索,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發(fā)揮教師在情感激勵中的主導作用
高素質(zhì)的教師既是一名學者又是一名教育理論的實踐家。教師的素質(zhì)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fā)展具有直接和間接影響的心里品質(zhì)的總和,教學中應體現(xiàn)情感激勵,要求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強烈的教書育人責任感,這樣才能對教學工作產(chǎn)生無比的熱情和對學生無比的愛。用為人師表的人格力量激勵學生感染學生;另外,教師的儀表要端莊,態(tài)度要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從里到外都要給學生一種有知識、有修養(yǎng)、積極向上、跟上時代步伐的美的形象,這樣學生就容易接受你,喜歡你,因而對所教課程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
二、以情動情,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課堂氣氛
我們知道情感具有感染力,在一定條件下,一個人的情感,可以影響別人,使他發(fā)生同樣或與之相聯(lián)系的情感。教師要以真情感染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學中力求創(chuàng)造一種友愛,融洽的人際關系,在教學中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創(chuàng)設情境,以情趣盎然的描述、精辟的分析,準確的科學概括,恰到好處的點撥,流暢優(yōu)美的語言藝術,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整個課堂教學處于一種張馳有效,生動活潑,饒有趣味的動作狀態(tài)。
三、鼓勵優(yōu)生,偏愛落后生
教學中的情感激勵要涵蓋每一位學生,教師要用既嚴格而又廣博的愛去贏得每一位學生,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指導他們,拓寬他們的知識面。而落后生,尤其是品德和學習均落后的學生,由于他們往往存在著一定的心里障礙,不易和教師親近,在教學中稍不注意就引起了師生間的對立情緒,如不及時溝通,或教師情急之下,采取訓斥的手段,師生關系會越來越惡化,師生間的否定情緒相互影響,就會形成一種心理情緒的惡性循環(huán)。要實現(xiàn)落后生學習上的轉(zhuǎn)化,就要避免那種對立情緒的產(chǎn)生。這就要求教師做細致工作,摸清他們的興趣點所在,然后發(fā)揮其長處,使他們處于一種樂學好學的狀態(tài),讓他們的身心更加健康的發(fā)展。在教學中,對于他們的每一點進步都及時的鼓勵和表揚,落后生一旦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愛,他會在心理上和老師有一種親近感,才會轉(zhuǎn)變對學習的態(tài)度,甚至會出現(xiàn)執(zhí)著地喜愛某一學科的奇跡。曾記得有這樣一件事,那是我在1997年所任九年級的物理教學中,作為一個科任教師接觸學生的時間自然就沒有班主任多。但是班上一位調(diào)皮的學生,因為在外校違紀被退學轉(zhuǎn)入我校,在我校又因為極度違反紀律,被學校處分,班主任責令不再留這個學生繼續(xù)學習。當時學生及家長都來找我,要我替其說情。我對學生進行了以心換心的換位思考教育,雙方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交談,該生當場淚涕俱下,并表示決定痛改前非,從新做起,努力學習。于是我隨即領他去班主任及校長處說情,我擔保使其不再從犯,讓他努力學習爭取做一個有用的人。事后,該生努力學習,更喜歡學習我所任的這一科,也沒有違規(guī)違紀了。那年正值我校接受省普實驗收。當驗收組的領導走進我校的實驗室抽查到直流電動機的組裝及工作情況時,學生們踴躍裝好了電動機,但通電后不轉(zhuǎn),眼看前功將棄,實驗室將會以不合格而告終。在這緊要關頭,該同學大膽走到被抽查的哪一組實驗桌前,說:“由于摩擦等原因,本機組啟動前需要外力。”在他的動手作用下,電機轉(zhuǎn)動了,試驗成功。這事說明,在教學中力求創(chuàng)造一種友愛、融洽的人際環(huán)境這不僅對現(xiàn)在課堂,對學生今后在社會生活中,對社會主義建設都有很好的引領作用。
四、愛是班級“柔性”管理的靈魂
愛本身具有超越性,在班級管理中,許多教師可以允許學生不愛他,也寬容學生之間的相互傾軋行為,因為這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監(jiān)督,以便于管理。但這種沒有親密感與輕松感的冷漠關系使班級管理顯得蒼白無力,績校平平。而以“愛”為核心的班級管理,卻能使師生之間相互關愛。這種愛能使教育信息的流通渠道更為通暢,使管理措施更容易為雙方所接納。學生之間的愛有利于同學中形成共同的班級目標與信息,使全體同學形成一股推動班級前進的合力。這種全員參與更為自覺、自動的班級管理必定會取得良好的實效。
總之,新課程改革的啟動,呼喚著教師新的教育理念的樹立和新型師生觀的建立。只有在教學中樹立新型的、正確的愛生觀,才會使教學工作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前進,才會闖出更多的、更有實效的能使學生生動、主動、活潑發(fā)展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