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文片段習作是伴隨著閱讀教學進行的,它融讀寫為一體,以讀引寫,以寫促讀,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或者學生把對文本的理解表達出來,又可以當做作文教學一種有效的輔助手段——隨時動筆,提高學生學寫書面語言的能力?,F(xiàn)代信息技術集圖片、視頻、文本、動畫及網(wǎng)絡多種手段為一體,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結合,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三、四年級的每個單元都安排了一次習作,每學期共八次習作。但是,僅僅靠一學期的八次習作練習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老師練就一雙慧眼,因文而異,充分挖掘教材中練筆的訓練點,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小練筆訓練,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與習作水平。隨文練筆的關鍵在于結合文本找到恰當?shù)木毠P引爆點,有效啟動學生的練筆欲望。就教材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落點:
一、巧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情感噴發(fā)處練筆
在很多文質兼美的文章中,情感脈動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情節(jié)的深入、人物的漸趨豐滿,感情的沖突與轉折往往形成文本耐人尋味之處。緊緊地抓住,你就能讓學生的心與文字直接對話,聆聽著文字的呼吸,感受著文字的張力,從而能夠達成深刻思維、細膩情感與敏銳語感的共生共存。同時,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的感悟和積蓄的情感,若沒有凝結成文字,過不了多久,就會消解,會淡散。捕捉這種情感的蓄積點,及時練筆,使他們語言的內(nèi)化、情感的積淀、思想的領悟噴薄而出,并將這種情感、感悟沉淀下來,久而久之凝結成學生的思想。
如執(zhí)教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在引導學生讀懂了父親的語言、動作、外貌,樹立了偉大父親的形象之后,插播汶川大地震中偉大的父親、母親的形象、動作、語言,并配上催人淚下的文字敘述,深深打動了學生和在場的老師,有的人甚至潸然淚下,學生體會了深沉偉大的父母之愛,在美好的情感體驗中受到人文的熏陶,然后老師引導學生有感而發(fā),為苦苦救子的父親書寫內(nèi)心獨白:“親愛的阿曼達,你渴不渴?餓不餓?你害怕嗎?我來了,我要救你出來,一起回家?!?、“親愛的阿曼達,你在哪兒?如果你怕了,就想一想,我就在你身邊,我向你承諾過,無論發(fā)生什么,我都會跟你在一起的。你一定要堅持住,爸爸馬上就來。等著我,我親愛的兒子?!?、“親愛的寶貝,你在那黑暗的廢墟中渴嗎?餓嗎?害怕嗎?如果害怕就閉上眼,想想我和你在一起時那些快樂的回憶。你一定要堅持,你忘了我常對你說的那句話嗎?爸爸來救你了,相信爸爸,爸爸永遠愛你?!薄渚浜?,感人至深,整節(jié)課的教學達到高潮。利用一體機的記憶、回放功能,還可以讓學生重溫當時的情景,課下修改習作,提高習作能力和興趣。
二、巧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空白補充處練筆
文本是一個召喚讀者參與的意義空間,在經(jīng)意與不經(jīng)意間,作者都會留下一些“空白”,這些地方正是作者沒有言盡,情感表達最為強烈、深沉、含蓄的地方。這些空白點是學生閱讀時馳騁想象的“空間”,引導學生捕捉文本中“言雖盡而意無窮”的空白點進行練筆,可以觸動學生的真情實感。例如《黃山奇石》一文,課文根據(jù)黃山巖石名形相似的“奇”,通過“猴子觀?!薄跋扇酥嘎贰薄敖痣u叫天都”等石的具體描寫,突出“很有趣”。其他奇石,像“天狗望月”“獅子搶球”等一筆帶過,進行略寫,形成了空白。我利用網(wǎng)絡資源搜索這些奇石,巧用多媒體播放圖片和相關黃山奇石的視頻,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緊扣“奇形怪狀”,抓住巖石的名字,發(fā)揮想象力,分別把這三塊略寫的巖石的具體形狀寫出來。通過寫,巖石的千姿百態(tài)得以充分展現(xiàn),學生對它的神奇的理解和認識也得到進一步提高和升華。
三、巧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文本拓展處練筆
教材中許多內(nèi)容留有發(fā)揮的余地,存在文本的空白召喚力,在言而未盡之處拓展練筆,充實了文本,也圓滿了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的情感體驗。
有些課文結尾(或中間)的語言嘎然而止,耐人尋味,有一種余音繚繞之感。這種“余音”正是作者沒有言盡,情感表達最為強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把這種“余音”挖掘出來,這些語言的空白賦予了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和創(chuàng)作的財富。讓學生寫寫作者沒有言盡的話,把課文中情節(jié)跳躍的空白處補上,使已經(jīng)接近尾聲的情節(jié)再掀波瀾,使文章內(nèi)容更具體、完整,也使小讀者能過把小作家的寫作癮。如《蒲公英的夢》一文的結尾處余意未盡,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課文在蒲公英進入夢鄉(xiāng)中結束了,然而夢總是要醒的,為此,一老師設計這樣一次練筆:凡卡蒲公英美夢可以成真嗎?當他醒后會發(fā)生什么事?學生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想,利用網(wǎng)絡資源適時展示生活中環(huán)境污染的情景以及人們保護環(huán)境所采取的措施,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延續(xù)了故事的情節(jié),增強了環(huán)保意識。孩子們“言之有物”、“有感而發(fā)”,在練筆中升華了情感。
四、巧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意象還原處練筆
漢字是表意性的文字,一個漢字往往就是一個特定的意義世界。教學時可以詞語為基點,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潛心涵泳體悟,展開詞語意象的練筆,那么漢字豐富的內(nèi)涵、靈動的精神就會生動鮮活起來。如在執(zhí)教《小澤征爾的判斷》一課時,對“全神貫注”一詞的練筆是這樣設計的——師:請大家想一想,小澤征爾“全神貫注”是什么樣,想好了,請用幾句話寫出來。(學生練寫,巡視教師指導。同時老師用手機抓爬一段某學生全神貫注寫作的視頻)師:寫好后,自己讀一讀,修改一下。誰來讀給大家聽?生讀,師:寫得多好啊,“全神貫注”的意思就在其中了。此時,手機與多媒體聯(lián)網(wǎng)播放老師拍的視頻,讓學生再次觀察練習寫片段。既讓學生理解了“全神貫注”的意思,又讓學生作了一次人物外貌描寫的練習。還原詞語意象的課堂練筆,使本來相對靜態(tài)的凝固的“全神貫注”一詞在學生心靈中被激活了,賦予了強烈的、深刻的、高妙的生命活力。
五、巧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文章的經(jīng)典、精彩處練筆
新教材文質兼美,語感鮮明。對于文本中出現(xiàn)的經(jīng)典、精彩的語段,教師除了引領學生反復誦讀感悟,還要巧妙地抓住這一語言學習的“點”進行練筆?!八街梢怨ビ瘛?,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積累語言、積淀語感,掌握寫作方法。如《觀潮》一課第四自然段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的壯觀景象,是文章的精彩段落。在學生品讀過這一自然段后,網(wǎng)絡適時搜索錢塘江的處女潮、回頭潮、交叉潮的視頻,讓學生仔細觀察,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從聲音、形狀、顏色三方面來描寫,學生加上自己的想象用上比喻的修辭手法就將大潮雄偉奇特的生動的描繪出來了。把學生所寫內(nèi)容上傳班級空間,讓同學、家長提出意見評價作品,增強了習作的自信心。
把握教材,充分利用好課堂主陣地,巧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依托文本,尋找隨文練筆的落點,適時適度地進行課堂練筆,這樣既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起著獨特作用,更對學生言語生命的成長發(fā)揮著持續(xù)的、潛移默化的熏染陶冶作用,讓學生的認知、情感、能力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整體構建,讓課堂煥發(fā)生機,實現(xiàn)“語言”和“精神”的同構共生,進入“禪房花木深,奇峰報曉春”的另一重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