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又名蓮花、水芙蓉等,為1985年5月評選的中國傳統(tǒng)十大名花之一。荷花自古就有眾多的別號,如古人稱未開的荷花為菡萏,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稱有“敷布容艷之意”的水芙蓉,三國曹植《芙蓉賦》中將荷花比喻成水中的靈芝(水靈芝)等。荷花還有強調(diào)其生長環(huán)境和安靜嫻雅之狀態(tài)的溪客、靜客,及高潔形態(tài)和難得品性之贊賞的金芙蓉、草芙蓉等雅號,無怪乎其題材多次被搬上有著“國家名片”之稱的郵票。
我國至少有著三千余年栽培荷花的歷史。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經(jīng)》中,有“灼灼芙蕖”之詞美其形。唐代李白、王昌齡的《采蓮曲》中,有“若耶溪傍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北宋周敦頤的《愛蓮說》中,更有“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之辭,來贊譽荷花廉潔正直的品格。有鑒于此,古往今來的畫荷名家層出不窮,并對荷花題材的創(chuàng)作樂此不疲。其中齊白石、潘天壽、劉海粟、俞致貞、黃永玉、孫傳哲等中國現(xiàn)代繪畫大師的荷花圖,還分別搬上了郵票之“方寸天地”的畫面。
普10《花卉》中的“荷花”郵票
1958年9月25日,原國家郵電部發(fā)行了志號為普10的《花卉》普通郵票。此新中國的第一套花卉郵票一套3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紀念》《梅蘭芳舞臺藝術(shù)》《黃山》等獲獎郵票的設計者,新中國第一位郵票設計家、著名郵票設計大師孫傳哲(1916-1995)設計。該套郵票以素雅大方的白色作底襯,以小巧玲瓏的票型來構(gòu)圖,以裝飾性畫法表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名花的風姿。郵票圖案盡管素中見艷,簡潔淳樸,但仍不失神采飽滿,美觀大氣。尤其是第二枚“荷花”(圖1,帶版四方聯(lián)),此面值叁分的郵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枚以“荷花”命名的郵票;方寸中票輔以綠色為之,生動描繪了荷花亭亭玉立的動人姿態(tài),可謂別有洞天。1980年,普10《花卉》郵票被評為“最佳普通郵票”。
T44《齊白石作品選》中的“荷花”郵票
1980年1月15日,原國家郵電部發(fā)行了志號為T44的特種郵票《齊白石作品選》。該套郵票共16枚,發(fā)行量200萬套。它精選了一代畫壇巨匠齊白石大師60歲以后的十六幅作品,其動植物、山水等繪畫題材應有盡有,高度概括地體現(xiàn)了白石老人的藝術(shù)成就。按順序排列,此套郵票名稱分別為“牡丹”“松鼠葡萄”“酒蟹圖”“蛙聲十里出山泉”“小雞”“荷花”“紅梅”“翠鳥”,以及“葫蘆”“秋聲”“藤蘿”“菊花”“蝦”“荔枝”“白菜蘑菇”和“桃”。其中面值8分的第六枚郵票“荷花”(圖2),是白石老人經(jīng)常描繪的題材之一。畫作筆墨簡約,意蘊豐厚,具有畫家大寫意中典型的“紅花墨葉”風格。
郵票的構(gòu)圖畫面上,荷花實中帶虛,荷葉自畫面底部貫直而上,由淡轉(zhuǎn)濃;荷花則掩映其間,游魚置于下部空間。荷葉純以墨色鋪毫刷筆,再勾出葉脈紋絡,形成如陰似蓋的效果。兩葉之間,用胭脂紅涂出荷花?;ò谔锾锖扇~之間,有一種“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感覺。白石老人說過:“余作畫每兼蟲鳥,則花草自然有工致氣。若畫尋常花卉,下筆多不似之似,決不能此荷花也?!庇^郵票上的這幅荷花畫作,用筆重拙而輕靈,力度與情趣兼具,饒有金石之氣;墨色酣暢淋漓,紅花與墨葉相映,富有生機;荷葉團團,游魚生動;畫面筆墨凝練、形象生動、格調(diào)清新、雅俗共賞,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蘊涵著豐富的審美趣味。
T54《荷花》郵票和小型張
荷花,還是中國民俗“十二花神”中的“六月花神”。1980年8月4日(當年農(nóng)歷六月廿四),這天恰是古代民間傳說中的“荷花生日”,中國人民郵政為此發(fā)行了特種郵票T54《荷花》,寓意深長。該套郵票一套4枚,發(fā)行量150萬套;加小型張1枚,發(fā)行量25萬套,郵票、小型張的設計者均為陳曉聰先生。但郵票的原畫,卻是由中國現(xiàn)代著名工筆重彩花鳥畫家俞致貞女士,以及其丈夫劉力上先生共同創(chuàng)作完成。郵票選用了“白蓮”“佛座蓮”“碧絳雪”和“嬌容三變”這四個荷花品種為圖稿,再配以池蓮中茁壯的荷葉,真實地再現(xiàn)了生活中荷花的美妙,完美地追求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境。
郵票上的荷花,無論是白蓮、紅蓮,還是紅中透白的碧絳雪,無不構(gòu)思巧妙,別具一格,婀娜多姿,意境悠遠,顯示了畫家高超的工筆技藝。其中面值8分的第一枚郵票“白蓮”(圖3),為白色荷花的泛稱。其花朵潔白、碩大,而所結(jié)蓮藕大、甜、脆,具有食用性強、品質(zhì)優(yōu)良的特點,故人們亦常將“白蓮”稱為“菜蓮”。另外中國栽培的荷花,分為藕蓮、子蓮、花蓮三個類別。白蓮雖屬于子蓮,人們主要食其飽滿的蓮子,但它那純白色的花朵,它那素潔、淡雅、清新的形態(tài),卻更體現(xiàn)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之品性。
面值8分的第二枚郵票“碧絳雪”(圖4),繪畫的是一個半重瓣花型的荷花品種。這是一個以觀賞為主的花蓮品種,其動人之處在于有著“現(xiàn)代工筆重彩花鳥女狀元”之稱的俞致貞,于粉白色的花瓣上鑲嵌著絳紫色的邊飾,使得荷花畫面絢麗多姿,美麗大方。特別是“碧絳雪”的花名,令人情不自禁地聯(lián)想到古代詩詞的優(yōu)雅;而其在俞致貞神來之筆下的荷花風姿,更是傳神而又貼切,可謂與花名相得益彰。
面值8分的第三枚郵票“佛座蓮”(圖5),畫面為陽光照耀下的“佛座蓮”圖案。“佛座蓮”屬于重瓣花型的荷花品種,是適用于湖塘或缸栽的一個花蓮品種。其花多,有呈蝶狀的花型,淡洋紅玫瑰的呈色;另外它開花繁密,花朵盛開怒放的時候,其花瓣競可達150余片之多?!胺鹱彙庇屑t色、粉紅色和白色三種顏色,此郵票上俞致貞選用的繪畫題材,為荷花名品即紅色的“佛座蓮”。饒有興趣的,是由于“佛座蓮”其名、其狀,“蓮如佛座、佛若荷花”,故在神圣的佛教中,有崇高圣潔、平安吉祥之寓意的荷花,還因此被視為“圣花”。
面值70分的第四枚郵票“嬌容三變”(圖6),其圖稿作于1979年夏日一個雨后的清晨。當時在公園寫生的俞致貞、劉力上兩伉儷,目睹一朵初放的荷花于水面斜依,像極了少女醉臥之態(tài),于是當即欣然作下此圖。此“嬌容三變”是荷花的一個珍貴品種,為復瓣花中形色俱佳的品種之一。其色略帶白粉而透微紅,初開時為淡粉紅色,盛開時呈粉白色,最后變成了白色,就像含羞的青春少女美麗之嬌容,因此得“嬌容三變”美名。
面值1元的郵票小型張,票名為“新荷凌波”(圖7)。盡管畫面的主要空間由綠色的荷葉占據(jù),但小型張并沒有給人以荷葉為主題之感,綠色為主基調(diào)的荷葉仍然只是起陪襯作用。主題在畫面的中心,即三朵被荷葉簇擁的荷花:上方有一朵花蕾,中間有一朵怒放,下方有一朵含苞欲放,可謂是“萬綠叢中三點紅”。小型張構(gòu)思巧妙,意境悠遠,顯出了俞致貞大師傳統(tǒng)工筆畫荷的無窮魅力。而其用線條勾勒的淡雅清新的畫面,遠處水天相接,近處荷葉舒卷、荷花凝香,將荷花“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的意境,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令人遐想萬千。
郵票小型張的圖稿,其實也是出自畫家夫婦去荷塘散步的一個初夏的早晨。那日兩人見朝霞未退,清風徐來,在水天一色的曉霧中,一朵朵或初放、或待放的粉紅荷花,繁茂挺拔,綻蕊凝香,隨風搖曳,蔥郁多姿。兩人被眼前之景所陶醉,旋即采用工筆淡彩的方法,用畫筆譜寫了荷花清新醉臥之容、煙波出浴之姿,無不令人心馳神往。
1997-4《潘天壽作品選》中的“朝霞圖”郵票
1997年3月14日,國家郵政局(原郵電部)在畫壇巨匠潘天壽的百年誕辰之際,發(fā)行了1997-4的《潘天壽作品選》特種郵票一套6枚。這套編年郵票采用影寫版印刷,由潘天壽之子潘公凱、兒媳勵國儀兩人共同設計,以此紀念這位現(xiàn)代著名繪畫大師。其中第二枚郵票“朝霞圖”(圖8),表現(xiàn)的就是潘天壽的畫荷作品。
這幅現(xiàn)藏于潘天壽紀念館的“朝霞圖”,原作尺寸為82×79.5厘米,創(chuàng)作于1964年。此圖為增添作品的柔美情調(diào),其左上角題有款識“朝日朝霞無限好,花光艷映水云酣。一九六四年甲辰初秋雷婆頭峰壽”。另還加蓋有四個印章“潘天壽印”“寵為下”“石雕”和“阿壽”。擅長潑墨的潘天壽,在此圖中不僅彰顯了他“厚、重、平”的潑墨特點,而且以一輪濃重焦墨的荷葉、一朵旁逸斜出的淡紅色荷花,表現(xiàn)了佇立于晨曦之中迎朝陽的紅荷。怒放的紅荷雖小卻明艷秀麗,與黑的荷葉、白的底色構(gòu)成暢快鮮明的色彩對比,極富裝飾美感。
2010-15《第十屆世界旅游旅行大會》中的“荷”郵票
2010年5月25日,中國郵政為當年5月25-28日在北京召開的第十屆世界旅游旅行大會,特別發(fā)行了2010-15《第十屆世界旅游旅行大會》紀念郵票。那次的大會由世界旅游業(yè)理事會(WTTC)組織,由國家旅游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大會以“旅游,世界第一大產(chǎn)業(yè),邁向新領(lǐng)域”為主題,被稱為“旅游界的奧林匹克”會議。而這枚面值1.20元的紀念郵票,主圖就選用了著名繪畫大師黃永玉所繪、其為北京榮寶齋大廈捐獻的巨作《荷》(圖9)。
黃永玉在北京郊外的住所,有一處以湘西鳳凰古建筑風格為主的建筑群和一方三畝的荷塘。荷塘取名“萬荷塘”,里面種植著來自國內(nèi)和世界各地不同品種的荷花。每到夏末時節(jié),萬荷塘就一片蔥郁、一派生機。而黃永玉創(chuàng)作的郵票圖案《荷》,應該就是取自這里的荷花美景。畫作含義豐富,寓意深遠,滿塘荷花映襯一輪紅日的畫面,色彩濃郁,生機盎然。其不僅象征著全球旅游業(yè)和諧發(fā)展、合作繁榮,更象征著我們偉大祖國的旅游產(chǎn)業(yè)欣欣向榮的美好前景。無怪乎就連世界旅游業(yè)理事會的總裁鮑姆加藤先生,都贊譽這枚畫荷郵票“是一個非常美妙的創(chuàng)意”。
2016-3《劉海粟作品選》中的“墨荷圖”郵票
2016年3月16日,國家郵政局為紀念中國新美術(shù)運動的拓荒者、現(xiàn)代藝術(shù)教育的奠基人、享譽海內(nèi)外的藝術(shù)大師劉海粟先生誕辰100周年,特別發(fā)行2016-3《劉海粟作品選》郵票一套3枚。這3枚郵票選用上海劉海粟美術(shù)館珍藏的三幅劉海粟經(jīng)典畫作圖稿,前兩枚分別是面值均為1.2元的“江山如此多嬌”“墨荷圖”,第三枚為面值1.5元的“黃岳人字瀑”。其中第二枚郵票,即為大師劉海粟于1972年所作的畫荷精品“墨荷圖”(圖10)。
此圖雖創(chuàng)作于大師飽受摧殘迫害的十年浩劫期間,但仍可見其為追求真理、為藝術(shù)獻身而堅持美術(shù)創(chuàng)作的崇高品德。眾所周知,劉海粟大師的潑墨潑彩畫,在近現(xiàn)代美術(shù)史中具有極高的地位。他的潑墨不僅有山水,還有花鳥,特別是他潑墨技法與美學思想的結(jié)晶——潑墨荷花。而這幅水墨淋漓、大膽狂放的“墨荷圖”,就是極具海粟大師性格的潑墨荷花精彩杰作。此收放自如、氣吞山河的畫荷作品,潑墨技法大膽而富有高超的變化,充分展現(xiàn)了劉海粟技融中西、藝通古今、汪洋恣肆、氣魄過人的繪畫藝術(shù)風采。
從普10《花卉》,最后到《劉海粟作品選》,我們在“國家名片”的方寸畫面上,著實領(lǐng)略了小小郵票中現(xiàn)代名家畫荷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