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國家對學生的教育意識也在逐步加強,在我國新課程改革之后,國家更是加重了在歷史方面人才的培養(yǎng)力度。就目前來看,雖然在歷史科目上設有考試測評,但是僅僅依靠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是不全面的,因此這就需要創(chuàng)建一套合理的學業(yè)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不僅能夠帶給學生一個更加明確的成績分析,更重要的是能夠給老師指引一個教學的核心方向。因此,主要論述了高中歷史課學業(yè)評價體系的建構(gòu)。
[關(guān) 鍵 詞] 高中歷史;學業(yè)評價;建構(gòu)體系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6-0035-01
一、為高中歷史課學業(yè)評價創(chuàng)建基本的體系框架
目前,在我國任意一所學校中,教師都是通過給學生安排的各種考試,從而對本校學生這段時間知識的掌握情況有一個了解,這種方法是值得采取的,但是教師和學生在執(zhí)行過程中沒有把設定考試應該達到的效果體現(xiàn)出來,因為教師和學生都過于重視分數(shù),而忽略了安排考試的真正目的,僅僅一個分數(shù)是存在一定的偶然性的,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和分析,讓教師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能夠明確對每個學生教學的重點。因此,我國高中歷史課的學業(yè)評價體系需要有一個合理并且完整的模型框架,對于學生來說,僅僅只靠最后一次的考試是不能夠說明什么的,還需要加強對學生日常學習中的考驗。對于教師來說,僅僅針對每次考試的成績進行排名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jié)合,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以及教師的日常觀察,才能對學生得出一個更為準確的評價。由此可見,一個更為嚴謹?shù)母咧袣v史課學業(yè)評價體系,就是在給學生內(nèi)容豐富的考試和測驗的情況下,教師再對每個學生進行客觀成績和主觀層面的觀察分析從而得出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才是真正具有參考價值的。
二、為高中歷史學業(yè)評價體系創(chuàng)建評價標準
對一門學科進行評價的前提除了需要對學生進行考試測驗之外,就是需要一套為學生量身定做并且足夠完整的評價標準。有了評價的依據(jù)以及標準,才能將對學生的評價工作進行的更好。
(一)對學生歷史認知方面的評價標準
在目前的教育工作中,教師一味地向?qū)W生灌輸知識,通常情況下并不會考慮到每一位學生是否都能夠理解,是否都能夠更好地吸收。這樣的現(xiàn)狀不僅不能夠讓老師對學生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自身的學習效果。相反,如果教師能夠想辦法通過開展一些小活動來了解學生自身對歷史的理解以及學生對歷史的認知,那么在教師的心中會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學生在歷史課上各自的起步程度,能夠知道自己的學生在歷史方面的欠缺,或者能夠糾正某些學生對歷史錯誤的認知。由此可見,教師對學生的認知進行評價是開展教育工作的前提。
例如,在對《中國近代史》進行講述之前,老師先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讓學生思考自己腦海中所了解到的中國近代史是怎么樣的,之后再組織學生互相探討自己對中國近代史都有哪些認識,說說自己持有的觀點是什么。在最后進行學生輪流交談的時候,有一位學生說,在中國的近代史中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并且被割占了大面積的土地。接著馬上就有學生站起來說出了割占的土地的名稱,還有一部分學生談到中國當初是因為閉關(guān)鎖國才導致國家落后。這樣的交談能夠讓教師對學生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評價,有些學生的認知全面,而有一部分學生僅僅是了解到國家曾經(jīng)有過一段屈辱史,這就形成了對學生評價的分層。
(二)對學生行為表現(xiàn)的評價標準
對于歷史這門學科,學生需要通過自己對歷史課文的理解和深思,從而形成自己的觀點,要求學生具有主動思考問題、自己想辦法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在歷史學習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思考問題的能力、語言組織表達能力進行必要的考查和評價。
例如,在講述《近代中國革命史》時,首先老師將學生進行分組,每一組的任務都相同,需要設計一個以近代革命史為主題的漫畫。設計漫畫的原因是漫畫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繪畫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想象力,這就需要學生對該課題有足夠充分的理解,才能設計出邏輯合理的漫畫。最后,每一組學生都分工合作,制作一個表格,將自己的分工任務書寫明確,教師最終通過繪畫、文字、選材等方面對學生行為表現(xiàn)方面的能力進行評價。
(三)對學生掌握和應用知識能力的評價標準
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是學習歷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很多教師會忽略這一點,學生在學懂歷史的基礎上,更好一層的要求就是需要學生能夠?qū)δ吧氖录鞒鼍珳实姆治?,作為一名教師有責任完全挖掘出學生的潛力,因此,判斷學生是否能夠完成一個完整的課題需要教師進行統(tǒng)計并且通過此項能力對學生進行評價。
例如,在完成對《國民革命運動》的講述后,老師組織學生進行一次問答考驗,這次考驗不同于平時的測驗,是需要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其余學生進行回答,在這種特殊問答測驗過程中,學生都很積極地進行思考,有很多學生都能夠提出具有價值的問題,但是也不乏存在一些基礎不牢固的學生。因此,教師通過此項活動對學生進行評價,能夠自己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將歷史知識應用很好的學生,并且能夠做到精準地把握重點核心內(nèi)容,大多數(shù)只能夠回答問題的學生則處于中等水平,個別想不出問題也想不出答案的學生的應用能力略差一點。
三、結(jié)束語
由此可見,我國高中歷史課學業(yè)評價體系還需要不斷地改革和完善,采取理論和實踐結(jié)合、測驗與表現(xiàn)結(jié)合的教學評價體系能夠明確教學的重點核心,并且通過給學生一個更加完整的評價,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進行改進。
參考文獻:
梁海成.學會行動:社會科課程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