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觀念、教學技能等都對教學改革成效和教學質量的推進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然而由于受條件限制,許多較落后的地區(qū)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學現狀及教學質量不容樂觀,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機受到影響。因此英語教學研究日趨重視非智力因素在外語教與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學生的學習動機狀態(tài)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行為。那么,如何應用策略及激勵機制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呢?針對農村初中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筆者主要運用了學習動機激勵理論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設立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要求,逐漸體驗成功,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提高農村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從而教會學生如何正確面對英語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
【關鍵詞】學習動機 動機培養(yǎng)策略 農村初中
一、制定相應合理的學習目標,及時給學生鼓勵和表揚
對于高、中、低不同水平的學生,我們應該要有相應高度的目標,低水平的學生,高目標,容易挫敗學生繼續(xù)學習的積極性,而高水平的學生,低目標,又會使這部分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而感覺索然無味。所以合理的目標對學習動機產成積極的、正面的影響。廣義上的目標我覺得應該包括學生的社會目標和學業(yè)目標。大部分農村家庭的學生,由于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的原因,為了自身及家人的生存生活,他們可能為了今后的工作和發(fā)展而學習英語,英語有點特長或讀個英語專業(yè)的學校就是他們的社會目標,抓住這一點,在思想策略上我們可以教育學生要想改變自身的命運,學習才是出路,多懂得一門外語,將為我們今后的發(fā)展增加砝碼。再者,學習目標上,有的就是要中考考好,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水平、分數。因此學生有了學習目標,帶著目的感去學習,就能對學習產生認同感,學習的動力就激發(fā)出來了,這樣就能更加積極地尋求理解、堅持不懈地克服困難。具體如在閱讀方面,教師可以首先幫助學生設立閱讀本篇文章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并督促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目標上。當然,所選定的目標主題要突出、難度要適中,是學生通過學習努力可以完成的,這樣就可以較好的完成文章的閱讀任務。而針對農村學生現狀,我們教師引導學生所設立的目標可適當降低,讓他們跳一跳就能摘到蘋果。
二、豐富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
內部學習動機學者指出,對于那些與他們現有的知識和技能水平相匹配并因此為他們發(fā)展自身能力提供恰當挑戰(zhàn)的活動,人們通常會沉迷其中并從中得到樂趣。學習興趣是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核心,對于學習來說,即激發(fā)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利用有限的教學條件,豐富我們的教學內容,舉辦一些生動有趣的英語活動,以此來誘發(fā)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
比如,可以在第一課堂上,針對農村學生特點,我們所選取的學習材料難度應該適中,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給學生提供難度各異,學生感興趣的材料,內容盡量廣泛,讓學生有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這樣才會促使“要學生學”轉變?yōu)椤皩W生要學”,主動去激發(fā)學生內部的學習動機。再者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我們可以開辟英語第二課堂。利用教室或者個別活動空間舉辦英語角、練習簡單的口語,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利用班級墻報開設英語專欄,要求學生從報紙雜志上收集一些小故事、成語、謎語、笑話等供大家欣賞,還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他們加以改編成故事、游戲、對話等,適時舉辦此類的比賽和表演節(jié)目。要求學生都積極準備,踴躍參加,讓他們在活動的過程中學到一些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提高自身能力,使學生英語知識得到延伸,一旦學生體驗到成功,就能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中感到無比的樂趣,知識也會由此印象深刻,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內驅力和內部學習動機。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滿足學生學習動機需要并激發(fā)其好奇心
農村學生在英語學習環(huán)境上相對缺乏,這就需要我們一線教師盡可能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激發(fā)起學生自身內在的好奇心,進而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相當多的學習動機理論家們諸多建議的根本驅動力他們認為就是好奇心。若要學生們主動地去發(fā)現他們在學習當中的問題并努力找出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的前提就是學生的好奇心要充分地被激發(fā)出來。
創(chuàng)設有一定的新穎性和挑戰(zhàn)性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心理上具有一定的懸念,給他們制造一定的矛盾情境,讓他們形成發(fā)現問題并產生出解決問題的強烈要求和欲望,促使他們的記憶、注意、思維得到調動,從而達到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首先成功的英語課堂教學應該是創(chuàng)造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利用語言材料。我們知道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際的一種工具,而交際總是要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的。也就是說交際離不開情境。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先感受、后表達。要想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對教材熟悉,掌握所授教材整體結構、以及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其次還要求教師要做到充分了解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狀態(tài),讓新的問題學習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具有一個適當的跨度,不宜過難或過于簡單。課堂外還可通過豐富多彩的英語學習活動等情境來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在主觀上接受英語,讓學生去模仿、體驗和感知書本中學習到的知識,把它們還原到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和生活情景中去。比如在介紹西方復活節(jié)時,可讓學習到草坪上活動,涂彩蛋,找彩蛋,并設定為什么要這樣做,激發(fā)學生好奇心。
四、進行適度形式的競爭,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動機
適時合理運用各種競賽方法,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具有重要作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進取,激發(fā)個人動機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只有競爭才能增強活力,激發(fā)動力、競爭還可以使他們集體生活變得更富有生機,減輕學生對學習材料的單調感,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生之間進行適當的競爭,學生對自己的能力可以獲得認同,增強自身的自信心。競賽還可以帶給他們名次或勝負,這能滿足學生自我肯定的需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收到好效果。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英語教學環(huán)境勢必也會逐漸得到改善。農村的學生已經感受到社會進步發(fā)展的快節(jié)奏,初步了解了滲透于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教育相關部門和學校也會加大農村英語教學投入,配備齊軟、硬件教學設施,正確恰當的施于動機培養(yǎng)策略,使英語教學能更易激發(fā)學生興趣,降低學習難度,從而提高學習效益和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