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在了解農村中學數學導學案應用現狀的基礎上,幫助農村中學數學教師更細致的分析當前導學案應用不足,并結合農村教學資源,有針對性的為農村中學數學教師提供幾點農村中學數學導學案應用策略,希望本文的分析研究可以為農村中學數學教師提供參考,使教師更好的在課堂中應用導學案。
【關鍵詞】農村 中學 數學導學案
前言
對于農村中學生來說,課堂是學生接觸數學知識、學習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的主要渠道,然而,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常常處于被動接受數學知識的狀態(tài),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著主動性、積極性不高的問題,為此筆者發(fā)現在農村中學數學中使用適合的導學案有助于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提升中學數學教學有效性。
1.農村中學數學導學案應用現狀分析
筆者通過對農村中學數學教學情況的調查發(fā)現,雖然當前社會處于信息化教學背景下,農村中學數學教師也掌握了導學案使用方法,但是大部分教師仍然更加重視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而忽視前期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一方面,當前大部分農村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少使用導學案[1]。另一方面,即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了導學案,仍然存在著幾點問題:一是學生對導學案內容不感興趣,造成學生在后期學習過程中無法對本節(jié)課數學知識產生興趣,降低了課堂教學有效性;二是導學案內容以復習上節(jié)課知識為主,缺少與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有效聯(lián)系,雖然在這種導學案支持下,學生可以加深對舊知識的記憶,但是課堂教學并沒有舊知識與新知識的過度環(huán)節(jié),學生學習新知識時難度相對較大;三是教師缺少對導學案使用情況的總結與反思,導致后期在制作到宣傳過程中仍然存在以上兩方面問題,影響了導學案的使用效果,降低了農村中學數學教學整體水平,阻礙了學生發(fā)展。
2.農村中學數學導學案應用策略研究
在上文對農村中學數學導學案應用現狀的分析后,我們可以了解到當前導學案應用不足,為了使農村數學教師更好的使用導學案,下面就提出幾點策略。
2.1 結合實際準備導學案
導學案內容取決于農村中學數學教師前期準備,只有中學數學教師在前期準備可以考慮到學生實際情況與教學內容時,所準備的導學案才可以更好的滿足學生發(fā)展需求以及課程教學需求[2]?;诖耍P者建議農村數學教師在制作導學案前,需要詳細考慮到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班級學生學習興趣。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分析班級學生日常課堂中的教學表現以及不同課程內容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了解到學生真正感興趣的內容,并將該內容融入于導學案中,使后期運用該導學案時,能夠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二是班級學生整體數學水平。如果班級學生數學水平相對較低,而教師所引入的導學案難度相對較大時,會極大的打消學生學習積極性,由此可見,根據學生數學水平設計導學案是保證導學案成功的必然工作;三是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這也是導學案準備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只有全面考慮到該內容,導學案才可能更好的為學生引入新知識,使學生可以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學習到新課程內容。
2.2 結合課程靈活運用導學案
農村中學數學教師在完成導學案準備工作后,在課堂實際應用導學案時,需要根據學生課堂狀態(tài)靈活使用導學案。一方面,教師在課前需要考察學生對本節(jié)課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并根據學生對該內容的理解,有側重點的引入導學案,重點為學生講授其在預習過程中存在問題之處,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另一方面,中學數學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對導學案內容的及時反饋,像學生參與程度、回答導學案中問題積極性等,合理調整導學案的運用方向,引導學生思考他們學習興趣更高的知識,保證導學案的使用可以更加靈活、科學,使中學數學教學課堂氛圍更加活躍,促使中學數學教學質量得以提升。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授《二元一次方程組》一課時,在課堂剛開始階段,教師需要借助導學案中“一元一次方程”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營造更活躍、寬松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可以在回顧舊知識的基礎上,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與二元一次方程組之間的異同,從而促使學生更準確、快速的掌握本節(jié)課知識重點,保證課堂教學效果[3]。
2.3總結分析應用導學案
雖然在以上兩項策略的支持下,農村中學數學教師可以更靈活合理的使用導學案,但是為了使導學案的準備以及運用更加有效,筆者建議農村中學數學教師需要及時總結、分析導學案應用效果[4]。總結分析工作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一是在導學案引入后,學生的直觀反應,這是判斷導學案對學生影響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在教師引入導學案后,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更高,此時導學案內容設計與引入方式就是合理的,反之,教師則需要總結造成該導學案不成功的主要原因,由于大部分農村中學學校中,一位數學教師負責好幾個班級,因此教師需要及時完善導學案不足之處,并將完善后的導學案運用于其他班級數學課堂教學中;二是班級學生課堂知識掌握情況,明確導學案制作與運用重點內容,同時中學教師還應該搜集學生對制作導學案給出的建議,在后期制作與運用時更好的滿足學生需求,提升導學案應用效果[5]。
例如,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學中使用導學案后,教師需要及時判斷學生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全面分析自身在該內容導學案制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時進行完善,使學生可以更準確的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知識。
3.總結
綜上所述,要使農村中學生更有效的掌握數學知識,加深學生對數學新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提升中學生課堂學習參與積極性,中學數學教師在使用導學案時,就應該結合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水平等實際情況,準備內容有趣、難度恰當的導學案,同時還需要結合中學數學課程實際內容靈活運用導學案,最終數學教師應該全面分析導學案,使后期利用導學案的數學教學可以更順利的開展起來,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興福.導學案在農村中學數學教學中使用現狀的調查研究——以貴州為例[J].高教學刊,2015,(14):199-200.
[2]梁成萬.中學數學教學的幾點拙見[J].學周刊,2013,(01):79.
[3]譚瑞軍.數學“導學案”教學的再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3,(01):49-51.
[4]李小紅.中學數學“導學案”的應用與設計[J].學周刊,2012,(09):116.
[5]桂秋云.“學案導學”模式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研究[J].成功(教育),2008,(12):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