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計算機技術在人們生活中的普及與應用程度越來越大,國家教育部門要求學校教會學生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與處理技術,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教師在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研究計算機知識,加強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文字和圖片編輯能力,提高學生計算機技術的熟練程度。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通過勻出一定的課堂教學時間供學生實踐操作、舉辦涉及一定計算機操作的活動、通過漸進式提問逐步提高問題深度三方面來展開相關論述。
【關鍵詞】初中計算機 探究能力 教學策略
21世紀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必要的電子操作能夠幫助學生獲取有用的信息,豐富學生的信息源,為學生與他人間的交流和聯(lián)系提供更多的便利。由于網(wǎng)絡信息質量的參差不齊,再加上學生還缺乏一定的判斷能力和自制能力,使得學生容易被五花八門的網(wǎng)絡信息所迷惑,沉迷于電子游戲、網(wǎng)絡視頻等無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網(wǎng)絡資源中。如此一來,學生只是對電腦的娛樂功能了如指掌,卻不懂得如何編輯和修改文檔與圖片格式、制作表格和網(wǎng)頁。對此,教師應在計算機教學不斷增加課程的實踐性和創(chuàng)新性,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計算機學習過程,使學生對計算機有關原理及技術產(chǎn)生一定的興趣,主動探索和鉆研更多的計算機功能。
1.勻出一定的課堂教學時間供學生實踐操作
教師想要學生掌握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單靠向學生示范和展示操作流程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讓學生親身體驗一遍操作流程,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和記住操作要點。所以,教師應特意勻出一定的課堂教學時間供學生實踐操作,為學生提供實踐交流和探討的時間。比如,教師在教學生如何編排文稿時,教師先向學生示范如何繪制標題,教師通過在鍵盤上打字輸入標題文字,選定文字,選擇“格式效果”中的“文字效果”工具,任意選取一種藝術字形態(tài)來美化文字,再插入主題一致的圖片對標題進行修飾,教師按住鼠標左鍵單擊“插入”選項卡,找到“圖片”,左鍵單擊點開,找到目標圖片,選定圖片,點擊“插入”即可在標題旁邊插入圖片。教師接著教學生如何編輯全文格式,教師通入“插入”操作在“形狀工具”中選擇適合的形狀進行繪制,在繪制好的形狀中編輯全文文字。教師在“插入”選項卡選擇“剪貼畫”來作為全文文字的配圖。然后教師設置文檔頁面,通過點擊“頁面布局”來設置頁邊距和紙張大小。最后教師讓學生根據(jù)之前教師的示范進行自主操作,允許學生根據(jù)創(chuàng)意自由設計頁面,激發(fā)學生的實踐興趣。教師應在學生操作期間認真觀察學生操作是否正確,鼓勵學生遇到操作難點時大膽向教師求助。教師除了鞏固學生在計算機方面的理論知識,還要加強計算機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融合,引導學生在計算機實踐操作過程中主動運用理論知識。
2.舉辦涉及一定計算機操作的活動
在傳統(tǒng)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學生一直處在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機械地接受教師所傳達的計算機知識。教師應多給學生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通過舉辦涉及一定計算機操作的活動,引導學生主動研究相關的圖片、影像制作技術,學習如何利用計算機技術更好地呈現(xiàn)出自己理想中的效果。比如,教師可舉辦以保護環(huán)境為主題的網(wǎng)頁制作比賽,設置一定的獎項與獎勵,鼓勵學生踴躍參與比賽。教師可先展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門戶網(wǎng)站,讓學生瀏覽這些網(wǎng)站,學習他們的網(wǎng)頁結構設計和排版分布。教師再引入網(wǎng)頁的概念知識,以便學生在制作網(wǎng)頁時能更好地聯(lián)系理論知識,即網(wǎng)頁是用HTML語言寫成的文件,它存放于某一臺計算機中,且這臺計算機必須與因特網(wǎng)相連接。接著,教師教學生使用如何使用FrontPage、Dreamweaver等網(wǎng)頁制作工具,Photoshop、Fireworks等圖像處理工具,F(xiàn)lash等動畫處理工具,VideoPack等視頻處理工具,并強調學生在設計網(wǎng)頁內(nèi)容時必須要保證內(nèi)容緊扣比賽主題,要將最具有吸引力的內(nèi)容放在網(wǎng)頁顯眼的位置上。教師可向學生展示“廠”字型、“口”字型、POP型三種網(wǎng)頁布局方式,方便學生參考三種布局方式,對自己已有網(wǎng)頁布局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最后教師對學生設計的網(wǎng)頁作品進行評估,選出其中優(yōu)秀的作品進行展示,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教師利用學生對比賽的參與熱情,加強學生對計算機常見軟件的學習和使用。教師應積極發(fā)掘更多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同時又能學到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巧。
3.通過漸進式提問逐步提高問題深度
部分教師在通過提問設置情境時,不是問題過于簡單,不足以激發(fā)出學生一定時間的思考過程,就是一開始設置的問題難度過大,沒有學生可以回答出來,造成課堂上教師提問無人回應的尷尬局面。教師應采用漸進式的提問方式,逐步提高問題深度,引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對應對對策可行性的討論。比如,教師在教學生如何使用Flash動畫軟件中的動作補間動畫功能時,教師向學生播放一段節(jié)選的影片片段,影片中每一張照片的出現(xiàn)伴隨著另一張照片的消失,教師可先提問學生每張照片出現(xiàn)、消失主要用到了哪一計算機軟件,以此引出對Flash軟件編輯圖片動作功能的介紹。教師再展示一段動作特效,提問學生補間動畫的特點是什么,促使學生主動觀察補間動畫流程并思考動畫形成原理。之后教師對補間動畫中的動作補間動畫進行著重分析,動作補間動畫需要學生先在開始關鍵幀中設置一個元件,然后在結束關鍵幀中通過改變這個元件的大小、顏色、位置、透明度等特征,使得Flash在拼接兩個關鍵幀的時候最終能呈現(xiàn)連貫的表現(xiàn)效果。教師可繼續(xù)提問學生不同圖形元件和按鈕的作用,加強學生對圖形元件和按鈕在關鍵幀中作用的認識,幫助學生正確分辨和使用不同圖形元件和按鈕。最后教師讓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動作補間動畫,請學生分享各自的設計想法。教師應合理安排問題難度,做到層層推進,逐漸深入知識點,促使學生反復實踐、驗證教材知識,鍛煉并提升軟件操作能力。
4.結語
教師在計算機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樹立學生利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問題的意識,促使學生通過計算機的信息搜索和篩選功能來加強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同時也為學生日后的就業(yè)提供了必要的硬性條件。教師應立足于學生對計算機教學的反饋結果,不斷增加教學內(nèi)容的趣味性與互動性,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學習更多的高級計算機知識。
參考文獻
[1]梁順生.探究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J].讀寫算:教研版,2014(6).
[2]旭仁其其格.初中計算機教學探究[J].雜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6):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