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城鎮(zhèn)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農(nóng)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zhèn)轉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兒童”這一非凡群體。指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而被留守在家鄉(xiāng),并且需要其他親人或委托人照顧的中小學生。
【關鍵詞】留守兒童 關愛 管理 期盼
關心關愛留守學生,不單是學校的事,應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一提到留守兒童,我不禁就想起之前的一件小事。
校園里一片喧嘩氣氛,剛吃過過中午飯,朱砂老師笑著對我說:“你中午有什么安排”,我笑著回答:“在電腦上下下象棋”。好,有伴嘍,我們去踩踩籬笆小路,行不行。我的心咯噔一下,又要去。隔壁桌子的紅老師笑著說:‘“你可得把我們丹朱老師照顧好,她現(xiàn)在屬于國寶級人物?!睕]問題,小意思。
十二點二十五分,我們急匆匆的騎行在山村小泥子路上,幾天來的梅雨季節(jié)路有點細軟,今天太陽很熱力。樂呵呵的鄉(xiāng)民正在收割油菜。我們也覺得內心非常高興,又是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啦??墒堑乩锏睦先思疫€沒有吃早飯呢?
由于農(nóng)村正在村村通公路,上次好行的泥路經(jīng)過改道變寬。輪胎里的泥沙棍子敲了好幾次,摩托車只能在1.5公里處扎營了。我和丹朱老師一起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只想快點到南陽小郡一個學生角小鹿家。一片狗吠聲,我們知道目的地到了,有一大娘問:“老師,你們去角小鹿”家嗎?丹朱老師說:“是的”。大娘說:“家里沒人管,角大爺去幫別人收割油菜啦”。我們進了門,廚房一片漆黑,小狗爬來舔我的褲子??措娨暤奈葑永飻[滿啦衣物,糧食,生活用具?老師來了,快給老師倒水,你今天怎么不去讀書,是學不懂嗎?他說:“他怕我一個人在家里摔倒,怕我又中風”?聊了半個小時,聽到院壩洪亮而醇厚的生音,高大瘦瘦的身軀,老師來了。我一早出門的,剛打完油菜?丹朱老師親切的問角大爺:“你們家的油菜肯定好”“我要等明天再收割,油菜米脫落的好”是啊,明天,星期六,我們離開了靜謐樸實的壩沙村逃離啦喧鬧富裕的這片土地?下午,接著我們的任務,國家的十三五計劃將實現(xiàn)我們的偉大中國夢,一定會提高改善我們的教育和醫(yī)療服務。角小鹿,愿你在教育的森林里成為一只祖國漂亮健康的梅花鹿。
小鹿是眾多留守兒童中的一名,還有眾多的留守兒童等著老師,家長,學校和社會的關心和愛護,他們渴望陪伴渴望呵護。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該如何去做呢?
1.密切關注兒童、增強情感投資。學校是留守兒童的第二個家,老師就是他們全權負責的“父母”。學校和教師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思想變化情況。首先讓班主任做本班留守兒童的“愛心媽媽”,讓全班留守兒童結對子。
2.對留守兒童開展學習輔導、思想教育、生活服務、全日制寄宿等服務等。特別是生管老師謝孝忠的責任心很強,經(jīng)常晚間起床幫助小同學蓋被子,尤其是在甲型流感其間更加對學生的關心,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有病,馬上帶領學生去醫(yī)院治療,還要自己掏腰包。
3.學習上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懷,更重要的是始終注重他的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教育,使他經(jīng)常受到老師的表揚,還評上縣“三好生”,以優(yōu)異成績完成了小學的學業(yè);趙伏棗和張小珠老師自己掏腰包買蛋糕、水果給班上的留守兒童過生日;常關心留守兒童,經(jīng)常與他們一起散步、拉家常,了解他們的具體情況,這樣使他們親近、信任老師;每當逢年過節(jié),學校都把他們當“貴賓”,在經(jīng)濟十分拮據(jù)的情況下給每位留守兒童買節(jié)日禮物。
4.這樣默默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投資,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師愛”勝過“母愛”。此外我們還組織班干部協(xié)助老師對留守兒童進行動態(tài)跟蹤,有的放矢地做好相關幫扶工作,這樣一來二去,留守兒童就覺得自己在這兒讀書擁有“大家庭”的心理歸屬感,使留守兒童能安心生活和學習,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大大增強教育實效性。
5.健全”留守”檔案、便于信息捕捉。我們對留守兒童的性格、興趣、學習、思想、心理、品格等各個方面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分析,為每個留守兒童建立專門的檔案。檔案包括學生的家庭情況、家長的相關信息、監(jiān)護人的信息,并將這些檔案進行管理。
6.保持融洽感情、填補深邃溝壑。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務工,雖然時時惦記著家里的孩子,但是由于工作的繁忙,意識上的疏忽,不能隨時與孩子保持聯(lián)系,造成孩子情感和心靈的創(chuàng)傷極為嚴重。留守兒童中品質低下、心態(tài)不良、性格倔強等兩極分化也不在話下,我們老師總不能看著這些留守兒童的悲劇一幕幕地重演下去,就想方設法把情況反饋給家長,要求家長通過電話、書信隨時與孩子保持聯(lián)系,同時要求家長定期與子女溝通;期初期末還給每位家長發(fā)去《致家長的一封信》,讓他們了解學校的辦學方向和子女的在校情況。許多家長照著這種方法去做起到積極的作用,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補了父子母子之間的深邃溝壑,有力地促進孩子們的身心沿著正確的軌跡發(fā)展。
7.“第二家長”言教、發(fā)展良好事端。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不是一就而蹴,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程。
關心關愛留守學生,不單是學校的事,應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總之,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是學校、家庭、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應提高認識,協(xié)調一致,為此做出積極努力,使留守兒童和所有孩子一樣享有同一片藍天,受到同樣的關愛,把素質教育落實到每一個孩子身上。
參考文獻
[1]農(nóng)村“留守兒童”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范先佐.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07).
[2]淺談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和對策[J].農(nóng)素琴.赤子(上中旬).2014(09).
[3]淺談“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J].張云敏.湘潮(下半月).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