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論文探討了“打”字的六個動作過程,根據(jù)這六個動作深入探究打字的含義,然后已生活中的打麻將為例,分別解析“打”字的六個動作含義。最后運用這個理論基礎,認真分析“打”字在生活和學習的具體含義,詮釋漢字復雜內涵,突破古詩文閱讀中的動詞難點。
【關鍵詞】形象動作 動作過程 漢字內涵
我在上高中語文必修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钡臅r候講到了“雨打風吹去”的“打”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心里明白又說不出來。我就要求學生查字典探究打字的意思,我也在教室的電腦上百度打字的意思,通過教室的大屏幕學生看到了百度出來的注釋。
可是百度詞典的意思非常繁雜,一共有22種意思,分別是:1.擊,敲2.放出3.制作4.撥動5.揭,破,鑿開6.舉,提起7.涂抹,印,畫8.寫出,開出9.捆,扎10.合,結合11.捕捉,獲取,購取12.除去13.定出,計算14.用,采用,使用15.玩,玩耍16.截,停,減,退17.表示人體發(fā)出某種行為動作18.進行某種活動,從事或擔任某種工作19.與某些動詞結合,基本上保留原動詞詞義20.自,從21.收割22.量詞,指十二個。這么繁雜的注釋,我和學生都一頭霧水,這就讓我產(chǎn)生了研究打字來龍去脈的沖動。因為不把這個動詞搞清楚就無法弄明白這么多的含義是怎么串起來的。
一、一切從拆字開始
查出這22種解釋,我原來以為學生會把“打”字解釋得很清楚,可是學生紛紛表示,根本就記不住打字的這么多意思,學生也不知道選擇哪個意思。說真的,面對這22種解釋,作為老師的我也感到麻煩,所以我決定帶領學生從“打”字開始探究漢字的本源。我們一起找到打的古字。
我們發(fā)現(xiàn)左邊是提手,右邊是個丁字。然后,我們從“打”的形象動作開始研究,然后全班討論,從左手抓釘子,右手舉錘子。
二、反復推敲演練,總結打的過程
左邊是提手,右邊是個丁字,從左手抓釘子,右手舉錘子。這個動作開始反復推敲演練,我們得出如下結論:
動作一:抓
打的第一步,就是一手抓釘子,一手抓錘子。要完成打的動作,從字面上來講,首先要有抓的動作。
動作二:舉
抓到某個東西,不管是一手抓釘子,還是一手抓錘子,都要把它舉起來,然后才開始下面的工作。所以說,要打某個東西就必須要先把它舉起來。
動作三:計算、定出
舉起來以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要舉到什么高度,舉到什么位置,所以就需要計算定出,采用,使用什么方法。面對目標,要考慮把目標放在什么地方。有時候甚至需要計算打在什么位置,打的力量的大小,需要打重點還是輕點等等。所以,計算和定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含義。
動作四:采用、使用
有了動作三這個動作過程,有了精確的計算,就可以根據(jù)計算的結果,采用適當?shù)姆椒?,使用一些手段,為后面的達到、結合做鋪墊。當然動作三、動作四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的過程。
動作五:達到、結合
有了動作四的思考,計算以后就定出方法,采用、使用相應方式,讓左手和右手的物體接觸,以達到相應的目的,效果。
動作六:做成、打住等動作行為
通過不斷的接觸,不斷地敲打,最后就可以做成,然后把東西打住,完成打的動作。
三、運用結論解釋案例
學生對動作演示很感興趣,他們舉出了很多例子。例如:打麻將中的“打”是什么意思?我和學生一起用打這個動作的六個過程來詮釋這個打麻將中的“打”
動作一:抓
要把麻將打出去,就必須要把麻將抓起來。
動作二:舉
要把麻將打出去,把麻將抓起以后就必須要舉起來才能把麻將打出去。
動作三:計算、定出
把麻將抓起以后就必須要舉起來看一下,要思考究竟出哪塊牌,所以有思考定出的意思。
動作四:采用、使用(吃、胡、杠、碰的哪一種方式)
考慮好要出哪塊牌后,就要定出一種方式,有時需要考慮選擇吃、胡、杠、碰的哪一種。
動作五:達到、結合
有了吃、胡、杠、碰的一種方式,你就可以達到要求,實現(xiàn)結合。
動作六:做成、打住等動作行為(打的結束)
當你需要的牌全部都到位時,你就做成了,打麻將的動作就打住了,這就表示打的結束。
學生聽完對打麻將這個打字的解釋,大家都非常興奮,好像瞬間找到了語文與生活的某種關系,一下子興趣高漲,提了很多關于打的問題。
四、再得理論再現(xiàn)神奇
很多學生首先提出的疑問是:難道每個打字都要用這六個過程嗎?大家通過討論發(fā)現(xiàn)如下問題:
打魚側重于“抓”,即抓魚,后來有了網(wǎng),才引申為捕魚。打火把、打燈籠都側重于“舉”,這些“舉”都以“抓”為前提。精打細算側重于“計算(謀劃)”,打腹稿側重于“謀劃、定出,打酒、打醬油側重于“計算價值”,買賣雙方都有計算謀劃和相應的動作。打氣、打槍側重“采用或使用”向內或向外的方式。打氣、打槍側重“采用或使用”向內或向外的方式,打稻子、打被子側重“采用或使用”分離的方式,打補丁、打毛線側重于“達到、結合”,打手勢側重于“打住”,打工側重于去“做成”某種動作行為。
研究結論:解釋一個打字,不必用打的六個動作過程,一般只側重于六個動作的一個或幾個方面。
五、“打”在生活其樂無窮
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我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關于“打”的文字,讓和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增進對打字的理解。打瞌睡,頭“舉”不起來,從上往下墜落。打架,實質是“抓”和“合”,發(fā)生肢體接觸。打算盤,采用撥動的方式。打蠟,一種東西附著在另一種東西上,這個打就是達到、結合的意思,打伙,打伙的實質是結合。打成一片,實質也是結合在一起。蔬菜被蟲打了,結合——進入口里——咬住。買了一打毛巾,這里是量詞:十二(一把抓十二個組合成一打)。
六、回歸問題拓展延思
學生通過討論:“打”字是什么意思是采用、使用社會和自然的力量,淡忘或除去風流人物的豐功偉績。其實,這里的打就是淡忘或除去的意思。
我還進行了拓展訓練,以鞏固學生的知識:
打證明就是計算——謀劃——寫出——出據(jù)
打本(拓本)就是采用、使用紙和墨在金石或其他刻物上進行椎拓所獲取的書法或圖象。
打格子就是采用、使用筆和墨在紙上畫出。
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過零丁洋》意思是雨墜落擊打浮萍。
宣宗見其綴痕,問曰:“汝套褲亦打掌乎?”——《清代皇帝傳略》意思是達到、結合:一種東西附著在另一種東西上。
今見隴西牛,臥地打草頭。——《朝野金載》卷四意思演變是結合——進入口里——咬住
道光辛巳,龔子在京師,過初彭齡尚書之故居,始得讀大敦之打本?!濉徸哉洹墩f衛(wèi)公虎大敦》拓本:采用、使用紙和墨在金石或其他刻物上進行椎拓所獲取的書法或圖象。
通過對“打”字這個動詞的研究,特別是研究它的六個動作過程,根據(jù)這六個動作深入探究了打字的含義,用形象動作詮釋漢字復雜內涵,在古詩文的閱讀中,遇到解不了的字,就可以考慮用動作過程詮釋漢字復雜內涵突破古詩文閱讀中的動詞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