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jù)聾童生理和智力結構以及小學中段語文特點,論述“程序”、“閱圖”、“角色”、“對比”為聾校小學中段語文的主要導讀方式,“釋疑”和“簡筆畫”為聾校小學中段語文的次要導讀方式。
【關鍵詞】聾校 語文 導讀 方式
由于聾童聽力損失,他們的感知活動發(fā)展受到極大影響,失去了語言和思維的組織、指導作用,因而感知過程不完善,感知效果很差。由于缺少語言,他們無法通過各種不同渠道獲得大量的間接知識,無論形象思維能力還是抽象概括能力都趕不上同齡正常兒童。他們缺少一個正常社會成員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在填補這一缺陷的聾啞教育中,精心設計朗讀是一項極重要的教學活動。
小學中段語文教學面臨三個特點:一、聾校是九年義務教育,習慣上把四、五、六年級叫做中段,用三年的時間完成普校三、四年級的教學任務,對于聽力障礙和語言障礙的兒童來說,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二、中段聾生的年齡一般在十至十五歲,但他們的語言僅為實際年齡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甚至更低。三、中段聾生已接受了三年的特殊教育,掌握了一些基本手語,也有一定感知語言的能力,對簡單的空間、方位、場景一有一定的感知基礎。
根據(jù)以上特點,在聾校中段語文教學的導讀中,我認為需要采用以下方式:
一、程序導讀
所謂程序導讀是指課堂上的常規(guī)導讀。在中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課堂示范朗讀和學生課堂模仿朗讀這種程序始終是必要的,教師在示范朗讀時,要求口語、手語、表情三結合。從教學上講,這種示范型導讀可以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可以揭示重點所在。從生理學上講,示范型導讀在于調動聾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調動參與面積越大對大腦的刺激越深,聾生獲得的信息越能保持長久,建立的表象越清晰,從而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也就越準確。
二、閱圖導讀
以圖導讀是指導聾童根據(jù)固定畫面來朗讀課文,使畫面蘊含的形象和語言文字統(tǒng)一起來。這種有聲語言加上形象的揭示,既能加深對語言文字及圖畫內容的理解,又能反映聾兒理解的感受程度。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圖對聾兒加以誘導,使其在圖上建立思維聯(lián)系和語序,從而完整、準確地去理解課文中的語言文字。
三、角色導讀
角色導讀是一種讓聾生代表課文中的角色。通過對話、動作、表情演示來朗讀課文的方式。這種朗讀方式可以充分調動聾生的視覺功能,彌補聽覺缺陷。通過角色演示可以將抽象的、復雜的、深奧的、較遠的知識變成具體的、簡單的、淺顯的、貼近的內容。它的特點是直觀形象、生動具體。角色演示可以為聾童提供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激發(fā)他們的參與意識。
對于具有角色意義的課文,諸如人物對話和童話、寓言等等,均可采用角色演示的方式進行導讀。在采用這一方式時,教師可以排列出角色演示的過程,列表也可,不列表也可。如果列表現(xiàn)以“狐貍和烏鴉”一課為列(表1):
綜合表格,老師講讀:狐貍對烏鴉說了三次奉承話,語氣和態(tài)度越來越親熱,烏鴉在一步緊一步的吹捧下失去了警惕,終于開口唱歌,狐貍把肉騙走。狐貍的吹捧過程也就是烏鴉受騙過程。角色演示的方式形象地表演出來,讓語言文字和生動的形象統(tǒng)一起來,從而可以大大地提高聾童的理解力和語言的感知效果。
四、對比導讀
采用對比導讀的方式指導聾生閱讀的和理解課文是一種較高層次的導讀方式。小學中段聾生從生理已經(jīng)是少男少女,但對于外界事物,他們往往還停留在簡單的認知階段。生理上的躁動讓他們急于希望認知更復雜的世界,所以在導讀模式中加進“對比法”(如表2),以強化其感知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多層次不同程度的具有細微差別的對比屬于復雜的對比,比如在《熊媽媽收菜》的教學中,作對比導讀圖如表3:
聾生對外部世界很敏感,但對程度把握卻比較差。對比導讀讓他們準確地把握程度,在聽力和語言缺陷的情況下,具有一個正常社會成員所應有的辨別力。
在小學中段聾生的導讀教學中,我個人以為除了以上四種導讀方式、方法很重要,便可經(jīng)常使用之外,“釋疑導讀”和“板畫導讀”也是比較重要,必須經(jīng)常使用的。我提出的“釋疑”并非陳舊的指揮捧教學,而是一種“傳道,解惑”的必然。學生在預讀、感知基礎上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質疑,老師根據(jù)課文需要可以設問質疑。有的課文本身出現(xiàn)的主題性設問質疑,這些疑問是教師無可回避的,必須解決的。老師在使用“程序”,“閱圖”,“角色”,“對比”諸方法進行導讀時,總是離不開“釋疑”,總把“釋疑”包容其中。“板畫導讀”就是簡筆畫導讀,使用簡筆畫導讀是一種輔助性導讀方式,教師在黑板上幾筆勾勒出人物,動物和器具,對聾生產(chǎn)生一種直觀形象的語言效果,同時學生對老師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教師的素質可以直接激發(fā)學習興趣和發(fā)散思維,拓寬他們的感知面。
總之,精心設計導讀方式的根本目的就如葉老所說“多方設法使學生自學得之”讓聾生擁有一個正常成員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以填補他們聽力和語言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