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英語教學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作為一門語言教學課,聽、說、讀、寫是基礎,運用英語交流溝通是提高,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格素養(yǎng)則是目的。本文就根據多年的中學英語教學經驗,嘗試著從課堂內外、書本內外,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轉變教學理念等方面就英語教學的有效策略做一探究。
【關鍵詞】中學英語 現(xiàn)存問題 解決策略
1 導言
現(xiàn)階段的教師教學的確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說教師的教學仍舊是以自我為教學中心,而不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教學;同時,英語教師還是繼續(xù)以往的教學方式,在英語教學中,關注的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因而采取的教學辦法也是題海式的教學模式,讓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等嚴重的問題。想要改變目前的英語教學現(xiàn)狀,就必須創(chuàng)設教學語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注重因材施教,轉變教學理念。
2 現(xiàn)階段的中學英語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2.1 中學英語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教學目標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所想要達到的預期教學效果,也就是衡量教學任務是否能夠完成的重要指標之一。但是現(xiàn)實情況是,很多英語教師并不關注教學目標制定的是否合理,也不在乎教學效果是否達到了當時所制定的教學預期值。就是只管上完一節(jié)又一節(jié)的英語課。但是又面臨著分數的壓力和升學的壓力。很多英語教師就讓學生拼命背很多單詞,英語語法。導致學生學習壓力過重,在長期的壓迫下,學生反而產生了厭學情緒。這樣下去教出來的學生學習的也都是啞巴英語。能勉強應付考試,但是在實際交往中卻起不到任何的作用。這與新課改下對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吻合的。
2.2 中學英語教學的教學理念落后
很多的中學英語教師的教學理念還是停留在過去的教學方式上,就只顧一昧的填塞式的教學。教師主要就是講,而學生在學習英語上就負責背誦和記憶。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和教師很少的互動。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的意識比較薄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比較差。而且中學英語教學嚴重的脫離文化教學。很多教師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每一種語言都有著自己的特點,不能只靠單純的條條框框就能夠學好掌握一門語言。英語同樣也是一樣,英語也有著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特色,因此教授英語就絕對不能脫離英語文化教學。英語重要的一個就是英語的思維方式,而英語的思維方式不是詞匯、語法就能夠學好的。但是很多英語教師卻是忽視了這點,忽視了文化因素就造成了學生在學習英語中的各種不適應情況出現(xiàn)。
3 有效推進英語教學的對策策略
3.1 創(chuàng)新語境,因材施教
英語教學是一門語言文學課程,不同的語系、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域都為學生學習英語制造了障礙。因此,創(chuàng)設符合英語國家文化特色的語境,制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毫無疑問是學好英語的前提和基礎。中學英語以基礎口語為主,基本的聽說讀寫語境是創(chuàng)設的基礎條件。比如,教師可以在學校不定期舉行英語沙龍,設計各類小游戲等,通過開展一系列有興趣的活動,吸引學生加入英語學習,提高口語練習機會,加深英語記憶過程。同時,根據學生學習在聽說讀寫上的差異,分類分組,因材施教,勢必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開展興趣教學法
英語教學作為一門語言文學課程,它的內容涉及到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民族、文化、宗教、社會、政治、經濟、地理等各個方面,中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求知欲特別強烈的年齡階段,因此對于英語教學中的聽、說、讀、寫訓練、口語交際、閱讀、寫作能力提升等都要運用非常靈活的方式方法。以科學性為指導,以目的性為手段,以大綱為規(guī)范,以實用性為前提,通過課堂氣氛的調節(jié)、課堂內容的趣味性設置、教學手段的多樣化發(fā)展方能解決學生學英語困難的問題。
3.3 英語教學中多元評價機制建立的研究
英語教學改革中的評價機制是否合理、是否健全直接關系到英語教學是否符合高效的標準,主要從教師教的效果和學生學的成果兩方面進行評價。教師是否目標明確、思路清晰、師生互動、設計有效環(huán)節(jié)、落實方法技能;學生是否樂學、學會、會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評價的主要方面,另外還可以建立自我評價、組員互評、師生互評、教師互評和家長評價等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尤其在小組合作中,評價機制是否健全、合理直接關系到能否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關系到這種積極性能否成為常態(tài)保持下來。班級評價機制與學習成果相結合,班級評價機制與班級文化建設相結合,班級評價機制與學校獎勵機制相結合,真正實現(xiàn)班級評價的長效性和有效性。
3.4 不斷加強英語教師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評價一個學校整體教學能力的一項硬性指標,優(yōu)秀的教師隊伍、良好的教學風范和嚴謹的教學態(tài)度是決定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基本元素。首先,學校應該定期組織英語教師通過教學比賽,考量教師的教學能力,達到及時查缺補漏的目的;其次,學校應該建立一定的考核標準,不斷加強師德師風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身正為范,以身作則,將自己所知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做到大公無私;再次,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應該在生活、學習和工作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不斷加大投入,切實提升教師的切身利益。同時,科研項目和課題研究也是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有效策略,通過科學研究,教師既能將教學經驗形成科研成果,與其他教師共同分享,又能激發(fā)教師的愛崗、愛教激情。另外,要加大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的教師隊伍交流,通過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教學風格的交流與學習,積極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英語教學變革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每一個親歷者都應該根據各自的校情、學情和本人的知識體系,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采取合適的方式進行。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改革也無固定方法可套用。任何人和學校切不可照搬照抄,唯有適合的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王永琴.情景教學法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06:172.
[2]趙薇薇.優(yōu)化中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25:273-274.
[3]陳紅英.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扮演[J].新西部(理論版),2016,12:167+133.
[4]張玉秀.中學英語教學中興趣對中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J].亞太教育,2016,25:46.
[5]劉繼榮.提高中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措施與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6,3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