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導生制度作為高校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文章從分析班導生制度存在的問題入手,針對班導生的選拔、培訓、實踐技能、工作參與度、考核制度五個方面提出了改進措施。
【關鍵詞】高校 班導生 問題 對策
“導生制”一詞譯自英文“monitorial system”,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由英國國教會牧師安德魯·貝爾(Andrew Bell)和公誼會教師約瑟夫·蘭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同時創(chuàng)行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又稱“蘭貝制”或“級長制”。[1-2]國內(nèi)有關導生制的研究正處于起步階段,大部分高校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嘗試并形成自己的特色,班導生制度在高校管理育人中發(fā)揮的作用已愈來愈凸顯,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1.班導生制度存在的突出問題
1.1 班導生自身素質(zhì)不過硬
班導生的根本身份是學生,其存在著思想未完全成熟,且專業(yè)知識不夠熟練等客觀現(xiàn)實,因此,其對新生的指導與幫助是有限的。具體體現(xiàn)在:(1)由于新生個體鮮明,性格各異。他們有的愿意與班導生親近,有的則相反。因此班導生對于新生會有主觀上的偏愛,這樣不利于客觀的評價新生,也就不能理性的向輔導員匯報新生相關情況或是推薦學院和班級層面的學生骨干候選人。(2)班導生在向新生傳經(jīng)送寶時也可能存在誤導。如:“考試課認真聽、非考試課有選擇的聽”、“60分萬歲、多一分浪費”等等。可能會對新生的思想產(chǎn)生“先入為主”的影響,從而誤導新生甚至產(chǎn)生負面影響。(3)班導生與新生的年齡差距小,基本不存在代溝,他們既想給新生留下親和的學長學姐的印象,又要在新生中樹立一定的威信。這個平衡不好掌控,可能導致新生與班導生過于親近,亦或對班導生產(chǎn)生畏懼甚至逆反心理,這兩種情況都不利于班導生對新生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管理和服務。
1.2 班導生工作熱情沒長性
班導生往往會對其所承擔的工作持有三分鐘熱度,沒有長性。在班導學身份確認之初,他們熱情滿滿,在各高校高考錄取剛剛結束,他們便利用各種網(wǎng)絡群組與新生建立聯(lián)系,為新生進行多方答疑解惑,他們的熱情會持續(xù)到新生入學報到和新生軍訓。但隨著新學期的開始,他們同時要擔當起學生的角色,因為自身學業(yè)繁忙,而忽視了班導生的工作。但可能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后,認為班導生的工作并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想象,從而喪失了興趣。班導生這些狀態(tài)的出現(xiàn)會對新生產(chǎn)生各種負面影響。
1.3 班導生之間的工作缺乏協(xié)作性
目前,班導生制度的運行模式已由最初的“1+1”模式發(fā)展成“1+N”模式,即一個新生班級配備多名班導生,他們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協(xié)作。以筆者所在的大連醫(yī)科大學檢驗醫(yī)學院為例,施行的是“1+4”模式,即一個班級配備思想引領、學習科技、生涯規(guī)劃、班級建設4個班導學。在具體工作中,由于新生的入學季工作量大、班導生間雖有任務分工,但可能會出現(xiàn)思想引領班導生很少參與新生的學習、學習科技班導生很少參與新生的思想動員的情況,并且每位班導生在做完自己對應的任務后,一些需要共同完成會存在分工不到位的現(xiàn)象,從而造成“多個和尚沒水喝”的后果。
2.改進班導生制度的路徑探析
2.1 做好班導生的選拔
班導生應從品德好、政治強、情商佳、學習優(yōu)、熱情高,且有著較豐富的學生干部經(jīng)歷的高年級學生中選拔。選拔應本著自愿為主的原則,通過公開競選,并由輔導員和上一任班導生擔任評委,共同商討選拔產(chǎn)生,確保每個班導生團隊都是“互補式”組合。
2.2 做實班導生的培訓
新任的班導生在工作實踐上是零基礎,要通過開展經(jīng)常性的培訓來提高其綜合技能。首先,開展新老班導生經(jīng)驗交流會,針對新生在報到、軍訓和第一學年頻繁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薪火相傳,防患于未然。其次,組織優(yōu)秀班導生編寫《班導生入門手冊》,供新任班導生作為入門指南。再次,每月開展班級內(nèi)、班級之間、同類班導生座談會,互相探討班級發(fā)生的情況及應對策略和近期規(guī)劃。
2.3 提升班導生的實踐技能
在開學前,可以利用網(wǎng)絡媒體搭建新生與班導生的交流平臺。如建立QQ群、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一方面可以使班導生提前了解新生的個人基本情況和性格特點等,以便入學后有針對性的進行管理和服務。另一方面,同時也可宣傳優(yōu)秀班導生的先進事跡,使新生在榜樣力量的引導下不由自主的向優(yōu)秀的學長學姐學習。此外,在開學后,班導生充分利用校內(nèi)的物質(zhì)媒介,通過走訪新生寢室、教室、參與班級建設,深入新生了解其思想動態(tài)、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等,進一步引導新生更快更好的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
2.4 提升班導生的工作參與度
二級學院應積極搭建平臺,為班導生服務新生提供機會。如班導生陪同新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與新生班委會和團支部的競選會;定期參與新生的主題班會;參與新生其中考試的出卷、監(jiān)考、批卷和總結等等。同時,可以設立班導生工作日志,記錄活動參與情況以及心得感想,并定期匯報。輔導員也可定期召開班導生交流會,反饋信息、交流并匯報新生的近期動態(tài)。
2.5 完善班導生的考核制度
為了進一步提升班導生對工作的積極性,可以制定班導生考核標準和獎懲制度,通過日常表現(xiàn)、所獲成果、及班導生日志等對班導生進行評價。通過師評、自評、互評、新生評四個方面對班導生工作進行全面考核。根據(jù)評價結果舉辦每年一度的優(yōu)秀班導生表彰大會,為優(yōu)秀的班導生頒發(fā)證書并適當獎勵。在學?;蚨墝W院的線上和線下平臺積極宣傳其優(yōu)秀事跡,發(fā)揮榜樣力量的輻射力。
參考文獻
[1] 胡風陽,李捷.導生制發(fā)展的歷史回顧與斷想[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3(5):45- 48.
[2] 鄧敏.中國的“導生制”探微[J]上海教育科研,1999(1):28- 30.
通訊作者:李斌(1980-),女,遼寧盤錦人,單位:大連醫(yī)科大學,116044,講師,輔導員,碩士研究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