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班(三·五)教室的窗臺上,有四盆普通的吊蘭,兩盆蘆薈,一盆仙人球,還有一盆野蘭花。那是去年科技節(jié)種植活動后,有幾個同學自愿把他們留下來,說是裝扮我們的教室。剛開始,那幾個熱心的小主人隨時都照顧著他們的“小花”,那些花盆里雖沒有開出艷麗的花朵,但我們教室的窗臺上確實多了一些綠意,教室里也增添了不少生機。
隨著時間的推移,那幾個熱心的孩子不再關注他們的“小花”,缺水少肥的花盆里有了枯萎的黃葉。漸漸地,孩子們忽略窗臺上的綠,忘了他們的花。一次大掃除活動時,有幾個孩子甚至建議把那幾盆快要枯死了的吊蘭和蘆薈搬出教室扔掉。
“真的要搬出去嗎?你們誰愿意照顧它們?”原先的小主人們一個勁兒地搖頭,其他同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也沒有誰愿意主動承擔那份責任??粗切安回撠煛钡暮⒆觽?,再看看那無精打采的即將被搬出教室的幾盆吊蘭和蘆薈。我真是無話可說,孩子們看我不出聲,也沒有動手搬走花盆,只是默默地擦凈了窗子玻璃和窗臺,順便給那些“小可憐”澆了一些水。
隨后的日子里,我讓擦窗臺的同學順便給那些花兒澆些水,我也時常去關注那些被孩子們遺忘的“小花”,偶爾再施一點肥料。有了水分和養(yǎng)料的滋養(yǎng),那些垂頭喪氣的枝葉又有了生機??粗菐着杪謴蜕鷻C的吊蘭和蘆薈。我在想:我班那幾個孩子(李根、李渝、李奇、尹羚、向鋒銳、王春芳、張楠青等),他們和窗臺上那幾盆吊蘭是多么的相似??!剛上一年級時,他們的家長和其他家長一樣,滿心的歡喜,滿臉的熱情,滿滿的期待。那幾個孩子也和其他孩子一樣熱情洋溢、天真爛漫,不同的是他們有時候多了一些遲疑和呆滯。
剛入學的新鮮和好奇被一個個生字和一道道數學題所取代,幼兒園時的隨心所欲被小學生行為規(guī)范所管束,加上每一學段的學業(yè)檢測結果,無形中他們落后于班上大部分同學。先是這幾個孩子沒興趣了。(也許他們一開始就沒有興趣,只是不得不上學而已。)他們的識字能力、理解能力、閱讀能力、書寫能力、甚至是數學的計算能力,更不要說邏輯思維能力了。他們明顯落后于同班同學。就這樣,哪有學習的興趣嘛!接下來的表現就是,他們上課時無精打采,做作業(yè)時亂七八糟,下課時躲得無影無蹤。作業(yè)不能按時交,課文背不了,老師著急了,他們無所謂了。老師苦口婆心,他們左耳進右耳出。老師逗硬檢查作業(yè)了,他們無賴到底了,大不了就是請家長或者打手板嘛!老師拿他們沒辦法了,就與他們家長溝通交流,密切配合。希望借助家長的威力來改變這幾個孩子的現狀。誰知道,老師還在不斷想辦法轉化這幾個弱差生,家長卻失去了耐心。
李渝媽這樣說:“王老師,我看我那兒子送得了?!蔽议_玩笑說:“你送給誰呀?好好管管他,他頭腦聰明,只是沒有把心思用在學習上,我們一起努力幫幫他,不要讓他離班級同學太遠就好?!彼f:“那不行呀!寫作業(yè)慢得不行了,讀書總是結結巴巴,不看他我不來氣,一看他做作業(yè)那樣,我就想打人。我現在是不管他了,看他那樣,我就夠了?!币鐙屵@樣說:“王老師,我發(fā)現我那女子這學期有進步了哈,我雖然認不到字,但可以給她報聽寫,我看書上好多字她都會寫了喃!”“確實有進步,現在是三年級了,你可得天天督促她學習哦!”“我哪兒顧得嘛,工地上天天都忙得不得了,有時回家晚了,我女子早就睡著了?!保ㄎ倚南耄耗氵€天天報聽寫,原來就是哄老師開心的。因為我每次聽寫,尹羚都過不了關,家庭作業(yè)幾乎不做。)還有好幾個家長也這樣,他們疏于對孩子的管理,又怕老師過問,他們就變著法兒忽悠老師了。其實我可以理解家長,畢竟他們還得維持一家人的生計,怎么可能時時圍著孩子轉呢!我更理解這些孩子,他們現在就像我們教室窗臺上那幾盆沒有人愿意管理的花一樣。
難道我真能像孩子們說的那樣,把他們搬出教室扔了嗎?家長們不管了,“小老師”不管了,我也能坐視不理嗎?答案是否定的,誰叫我是他們的老師呢!我知道,這幾個孩子之所以差,不僅是家長管理不夠,跟重要的是他們的學習能力不足。目前,就他們的現狀根本不可能跟得上三年級的學習步伐。如果我硬要拉著他們隨著大部隊一起出發(fā),一起到達終點,結果只能是苦了老師,累了同學,還得放慢所有人的步伐,這個代價似乎太大了一些。
看著這些孩子,我決定采取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從此,他們的作業(yè)和其他孩子不一樣,別人聽寫,他們抄寫;別人做五道題,他們做三道題;別人背書,他們讀書;別人考試,他們開卷做題。他們不和其他孩子比較,只是他們幾人比賽就好。降低難度、降低要求,這幾個孩子居然可以“按時”完成作業(yè)了,家庭作業(yè)少了,他們也就不偷懶了,慢慢地,他們基本能按時交作業(yè)、也能大聲讀課文,雖然距離同學們的差距還是很大,但我可以看到他們不再排斥作業(yè)、不再躲著老師。有了近距離的接觸,我盡可能找他們的優(yōu)點進行表揚,時不時在他們的家長面前夸夸他們,家長們看到了孩子的進步,也不再忽悠老師了。我告訴家長們不要大聲呵斥孩子,他們的遲疑和呆滯并不是他們的錯,我們要慢慢來,就像我們窗臺上的那幾盆花一樣,長時間沒有人管,他們就會枯萎,失去生機。如若天天澆水、施肥,他們也會受不了,一樣會失去原本的嬌艷。就像我現在這樣,偶爾施些肥,時不時澆些水,窗臺上幾盆吊蘭卻長得如此茂盛。
教育是個慢過程,我們真的要因人而異,對于不同人,要有不同的心境,就好像對于窗臺上的那幾盆花一樣,我多用了一份心思,沒有指派任何人,只是時不時關注一下,施些肥、澆些水,他們就能生長的很好,對待孩子也一樣。多一些心思,多一些關注,考慮一下他們的個別差異,他們的生活中也會多一些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