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言傳身教在班主任在日常德育工作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教師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很有可能就是學生長大成人后對待同事、朋友、社會的態(tài)度。因此,班主任除了要用自身的優(yōu)秀素質(zhì)影響學生,更要注意對待學生錯誤的方法和態(tài)度,培養(yǎng)他們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關(guān)鍵詞】言傳身教 疏導 批評 心理健康
教師是給學生傳授知識的,但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如何做人??鬃釉f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苯處熞詡魃斫?,要求學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教師要有這種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學生所敬佩。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的言行往往就是道德的標準。有人說,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起著耳濡目染的作用,學生的眼睛是“錄像機”,耳朵是“錄音機”,腦子是“電子計算機”,教師的舉止影響太大了。
《史記-夏本紀》記載:在堯的時候,洪水滔天,堯?qū)ふ夷苤嗡娜?,群臣推薦鯀。鯀率領(lǐng)人們用堵塞的辦法去對付洪水,九年不成。最后被舜處死在羽山。于是舜舉薦鯀的兒子禹繼續(xù)治水,禹接受父親失敗的教訓,采用疏導的方法,終獲成功。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也應當以疏導為主,用自己得行為和品質(zhì)影響學生,將思想工作做得如順水行舟,力求水到渠成。
雖然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在當今教育中“良藥何必苦口,忠言無須逆耳”才是教育要求的境界。
批評在有些時候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往往有一部分學生是大部分不良現(xiàn)象和錯誤行為的發(fā)生者。對于他們的錯誤思想和不良的言行,教師給予批評,并無不當。即通過對學生的缺點、錯誤的否定,有意識的激起學生的自責和內(nèi)疚,從而達到學生克服自身的缺點和錯誤的目的??墒桥u歸批評,有些時候,往往得不到預期的效果,有時反而使學生產(chǎn)生嚴重的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這是一個令許多班主任頗感頭痛的問題。
在心理學中,批評是一種負強化,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大多學生都不樂于接受。這就更要求老師講究批評的藝術(shù),使學生在如沐春風,如飲甘露中達到問題的解決。特別在現(xiàn)在整個教育界都提倡“要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個個都渴望得到尊重、理解、關(guān)心和愛護。這就要求教師在批評學生時,要以藝術(shù)的批評去感化人、促進人、激勵人、提高人、升華人,把忠告學生的良言,化作順耳的善意的規(guī)勸,使學生心悅誠服,達到良藥甜口,忠言順耳,讓學生仿佛在欣賞美、感受美的過程中接受教育,糾正錯誤。
那么,老師怎樣對學生批評才能使良藥甜口,忠言順耳呢?
一、聲東擊西
如果我們批評的語言過于刺耳,引起學生的反感,使他拒絕我們的批評,那么即使我們的動機再好也沒有意義。而要使動機和效果統(tǒng)一起來就必須講究語言藝術(shù),使學生愿聽、愛聽,從而使批評達到自我批評的目的。因此,有時采取一些迂回戰(zhàn)術(shù)是必要的。
曾經(jīng)有一位學生,我發(fā)現(xiàn)他屬于那種逆反心理比較嚴重的類型。有時候他明明犯了錯誤卻不肯承認,有時候即使承認也是敷衍了事,過后照樣我行我素,對老師的諄諄教導他往往是左耳進,右耳出,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口服而心不服。我記憶最深的是有一次他違反了班級紀律,我把他狠狠地訓了一頓。當他回到教室時,他竟然把旁邊同學的課桌翻倒在地上。我深感自己對他的教育失敗。但我沒有放棄,我決定改變一下教育方法。
也不記得是哪次他又和同學打架了,我把他叫到辦公室,問他:“一個人走路時被石頭絆了一跤,腳好痛,他氣極了又用腳狠狠的向石頭踢了一腳,你看這個人聰明嗎?”他愣了一下說:“傻瓜一個?!薄八翟谀睦??”“腳已經(jīng)很痛了,再踢不是更痛嗎?”我因勢利導把他與同學打架和“絆腳”的道理放在一起比較利害得失,真沒有想到,以前疾言厲色地批評半個小時都無法解決的事,如今卻只花短短的十分鐘便解決了。因此只要正確地誘導、耐心的講理,就能消除學生的對抗心理,讓教育水到渠成,這個例子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二、暗渡陳倉
中學生的自尊心往往很強,如果老師在公開場合批評學生往往使學生感覺很沒面子,甚至會有個別學生會對老師懷恨在心。我們也常常能夠見到很多老師會在班會上點名批評學生,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妥的,缺乏人性化。在眾多學生面前批評一位學生,不但會打擊士氣,更會打擊人心。反過來說,由于老師批評學生,就會使學生對老師有了看法,認為老師不會批評人,也不會管理班級,更不會反省自己。這樣的老師帶領(lǐng)出的班干部也會帶著這種工作作風批評同學,并且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這樣的老師帶出來的班級往往缺乏團隊精神,缺乏戰(zhàn)斗力。
表揚可以文字公告的形式來表現(xiàn),而批評有時只需一個眼神就足夠了,這樣既能夠尊重被批評的人,也能促進被批評的人反省自己的缺點。
三、欲擒故縱
我們批評學生一個缺點的時候不妨先表揚他的三個優(yōu)點,此謂之“退三進一”。我們班有個男生,性格比較反叛。但在一次班級籃球賽中,他一個人得了五分,為班級勝利做出了貢獻。我立即把握住這個時機找他出來談話,首先我贊揚他在球場上表現(xiàn),積極英勇,力挽狂瀾,獲得了同學們一浪接一浪的掌聲。然后我又大力表揚他出的黑板報如何的別具一格,這個時候我看準時機話題突然一轉(zhuǎn):“但是你有沒有好好想過,你那么有才干班上卻沒有一個人選你當班干部,這是為什么?”然后我跟他一一分析原因,開始的時候他還只是點點頭,到了后來他自己主動表態(tài)。過了一段時間我又跟他出來長談了一次,慢慢的我發(fā)現(xiàn)這個學生在學習態(tài)度及與同學相處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觀,期中考試后他第一個跑到我辦公室來問自己的成績。
批評本是治病救人,是不應當引起學生的反感的。引起反感,析其原因,大都是因為我們沒有對癥下藥,沒有找到合適的那把鑰匙。當然,每一個犯錯的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批評時,我們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對待,只要我們能真誠的對待他們,并且能講究方法,相信我們有藝術(shù)的批評,會像一瓶香噴噴的清潔劑,讓學生及時清潔頭腦,消除體內(nèi)的污漬,一定能讓學生愉快的地接受批評的。
倘若學生能愉快的接受批評,從而修正自己的行為,成長為不但身體健康,而且心理也無恙的一代新人,那么作為教師,也可以無愧于自己的工作,無愧于國家,人民,學生家長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