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國家社科基金數(shù)據庫1991—2015年“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領域高校青年項目情況進行分析。從項目的起止時間、項目主題、項目負責人地域及單位分布、項目負責人職稱、項目結項成果等方面進行統(tǒng)計。以期為我國高校圖情檔專業(yè)青年人才的選拔、培養(yǎng)和鍛煉提供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舞臺,也為讀者探究青年社科人才培養(yǎng)體系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國家社科基金;高等學校;青年項目;一般項目
中圖分類號:G25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17.0038
1引言
高校是我國社科研究的主力軍,青年人才是提升高校社科研究質量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骨干力量。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2011—2020年)提出:大力提升人才培養(yǎng),造就一批年富力強、銳意進取的青年拔尖人才,構建結構合理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體系,增強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為鼓勵青年項目負責人圍繞重要學術問題開展較長期、系統(tǒng)和深入的研究,形成自己的學科特色、優(yōu)勢和穩(wěn)定的學術梯隊,國家社科基金委從結題的青年項目中擇優(yōu)遴選具有突出進展、具有創(chuàng)新潛力的項目負責人,繼續(xù)申請一般項目給予優(yōu)先資助。本文通過對高?!皥D書館、情報與文獻學”(以下簡稱圖情檔)領域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負責人繼續(xù)獲得一般項目資助的情況進行分析,以期為我國高校圖情檔專業(yè)青年人才的選拔、培養(yǎng)和鍛煉提供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舞臺,也為讀者探究青年社科人才培養(yǎng)體系提供參考與借鑒。
2數(shù)據來源與篩選
本文數(shù)據源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網站數(shù)據庫。為避免漏檢,筆者只按“學科分類=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進行檢索,檢索日期為“2016-09-07”,獲得1 332條項目立項數(shù)據,時間范圍在1991-2015年。
對檢索到的數(shù)據分兩步進行篩選,第一步篩選條件為“所屬系統(tǒng)一高等院?!焙汀八鶎傧到y(tǒng)一高等院校、其他學?!眱身棧瑪?shù)據分別為120條和959條,共1079條。第二步,在獲得的1079條記錄基礎上再進行篩選,篩選條件為“項目類別=青年項目”和“項目類別=一般項目”,數(shù)據分別為308條和587條,共895條。將這895條記錄按照“主要關鍵詞=項目負責人”升序和“次關鍵詞=項目類別”升序排列,發(fā)現(xiàn)有60條記錄符合同姓名,獲批過“青年+一般”項目。其中有10條同姓名但單位不同的項目負責人,經查閱項目負責人個人簡歷,發(fā)表文獻等途徑確認,其中的2條并非同一個人,還有1條重復數(shù)據,故剔除。最終獲得的有效數(shù)據為57條,共有28位項目負責人獲批過“青年+一般”項目。
3數(shù)據分析
3.1 28位項目負責人“青年+一般”項目的起止時間分布
28項青年項目的立項年代情況詳見表1。整體呈波浪起伏的態(tài)勢,大致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1991—1999年),在1996年達到頂峰;第二階段(2000—2007年),在2006年達到頂峰;第三階段(2008—2010年),在2009年達到頂峰。這說明我國圖情檔領域的青年人才梯隊發(fā)展不完善。
青年項目完成時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研人員的科研效率。研究報告、論文的完成時限一般為1年,專著一般為2—3年。統(tǒng)計的28位項目負責人有2位青年項目沒有結題,可能由于系統(tǒng)沒有及時上傳等因素。其余的26項完成時限1年的1項,2年的7項,3年的5項,4年的9項,5年的2項,6年的2項。按時完成的占青年項目總數(shù)的46.43%,比原計劃推遲1年的占青年項目總數(shù)的32.14%,比原計劃推遲2—3年的占青年項目總數(shù)的14.29%。
青年項目結項后申請到一般項目的間隔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研人員的學術認可程度以及學術方向是否具有新穎性和創(chuàng)新性。提前1年申請到一般項目的有1項,結項當年申請到一般項目的有2項,結項后1年申請到一般項目的有7項,結項后2年申請到一般項目的有4項,結項后3年申請到一般項目的有5項,結項后4年申請到一般項目的有3項,結項后5年申請到一般項目的有2項,結項后7年申請到一般項目的有2項。有2項無結項時間的,青年項目與一般項目的立項時間分別間隔4年和9年。
另有1位項目負責人承擔過2個一般項目,第一個一般項目完成時限為5年,第二個一般項目與前一個結項時間間隔1年。
3.2 57個項目的主題分布
一篇文獻的關鍵詞或主題詞是文章核心內容的濃縮和提煉,如果某一關鍵詞或主題詞在其所在領域的文獻中反復出現(xiàn),則可大致反映出該關鍵詞或主題詞所表征的研究主題是該領域的研究熱點。筆者借助于由北京理工大學張華平教授開發(fā)研制的Nlpir分詞軟件對57個項目主題內容進行關鍵詞提取,并且結合項目負責人發(fā)表的該項目相關文章的關鍵詞,構建用戶詞典,進而對項目主題分詞處理,并輔以人工甄別和標注。共獲取172個主題詞,主要的研究熱點包括:信息資源管理與信息服務、網絡信息挖掘與共享、圖書館的制度建設與信息服務、檔案數(shù)字化建設與服務、網絡資源開放存取與共享服務等。圖1顯示了57個項目關鍵詞的可視化圖。
3.3 28位項目負責人地域、單位分布
28位項目負責人中有4人位獲得青年項目時的單位與獲得一般項目時的單位不一致,經查實為同一個人,其中有2人跨省流動,故統(tǒng)計地域分布時單獨統(tǒng)計共26人次。這4人分別為蔡東宏學者,其青年項目在華南熱帶農業(yè)大學經濟貿易學院,一般項目在海南大學;司馬朝軍學者,其青年項目在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一般項目在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王余光學者,其青年項目在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一般項目在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魏建香學者,其青年項目在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一般項目在南京郵電大學(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2014年后并入南京郵電大學)。按照人數(shù)從多到少,依次為北京和廣東各5人,湖北3人,四川和上海各2人,浙江、山西、江蘇、湖南、黑龍江、河南、海南、福建、安徽各1人。由此可見,我國圖情檔領域青年科研人員主要集中在東中部,東北和西部較少。
因4位項目負責人單位不一致,故只統(tǒng)計其余24位項目負責人的單位性質。來自“985工程”高校15所,中山大學3位,武漢大學2位,北京師范大學2位,華東師范大學2位,北京大學1位,清華大學1位,四川大學1位,浙江大學1位,中國人民大學1位,中南大學1位;“211工程”高校4所,安徽大學1位,華南師范大學1位,武漢理工大學1位,鄭州大學1位;普通高校5所,成都理工大學1位,福建師范大學1位,黑龍江大學1位,山西大學1位,深圳大學1位。由此可見我國圖情檔領域青年科研人員的依托單位主要集中在教育部重點建設院校。
3.4 28位“青年+一般”項目負責人職稱分布
按照“青年+一般”組合形式看28位項目負責人職稱情況變化,主要有以下形式:“中級+副高”(7項),“中級+正高”(2項),“副高+正高”(7項),“副高+副高”(5項),“正高+正高”(1項),還有6人的青年項目沒有職稱結構,其中1人一般項目都沒有職稱結構。筆者發(fā)現(xiàn)這6人的青年項目立項時間都在2000年以前,可能由于2000年以前的申報說明里專業(yè)職務信息不作要求,也說明項目申報書填寫越來越規(guī)范。在有統(tǒng)計數(shù)據的22位項目負責人的職稱分布來看,其中有16人職稱分布為,一般項目的職稱較青年項目的高一級,占比72.73%。由此可見,通過青年項目的認真完成一方面申請到一般項目的可能性更高,從而提升學術造詣,使其往深度發(fā)展;另一方面也能提升自己的職稱,往專家型人才發(fā)展。
3.5 28位項目負責人“青年+一般”項目結項成果統(tǒng)計
28項青年項目有2項沒有結項時間,故不在統(tǒng)計之列。其余26項青年項目中結項但沒有形成結項成果的有3項。國家社科基金管理規(guī)定,項目結題成果為研究報告、論文、專著等,鼓勵以研究報告、論文為最終成果形式。23項青年項目結項成果形式主要有3種,“專著”8項,“研究報告、(軟件、論文集)”14項,“論文集、工具書”1項。在有結項成果形式的23項里,有4項沒有成果等級成績,成果等級包括“優(yōu)秀”2項,“良好”10項,“合格”7項。
29項一般項目有10項已結項,結項率為34.48%,形成結項成果形式為“專著”4項,“研究報告、(論文集)”6項;成果等級“優(yōu)秀”1項,“良好”3項,“合格”4項,2項沒有成果等級成績。
4結論
不難發(fā)現(xiàn),在有統(tǒng)計數(shù)據的年代以來,共有308位項目負責人獲批過國家社科基金圖情檔領域青年項目的資助,但其中只有28位項目負責人繼續(xù)獲批了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占比9.09%。這不到十分之一的負責人能得到國家社科基金委的青睞,原因是多方面的。
4.1基金申請方面
首先,選題具有新穎性。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申請要把握國內外學科發(fā)展前沿熱點問題,從最新的動態(tài)中挖掘具有價值的研究課題。第二,選題立意準。青年社科項目一般最多3年計劃,因此選題應該在一個合適的尺度上進行,過大或過小的目標都不合適。本研究按時完成的有13項,占青年項目總數(shù)的46.43%。第三,可行性分析到位。包括研究隊伍搭配是否合理、研究內容和方案是否可行。第四,工作基礎簡要貼切。工作基礎是衡量申請人是否有能力承擔該項目的重要方面。青年學者從事科研工作時間往往較短,在本領域內缺乏影響力,評審專家主要通過工作基礎和個人簡歷來評判申請人的科研實力。在這種情況下,工作基礎就要簡要貼切,但不能簡略,容易影響評審專家做出恰當評價。最后,申請書撰寫要嚴謹細致。
4.2基金立項方面
學科交叉、滲透和融合日益廣泛和深入,學科間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有些項目申請人基于交叉學科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性提出自己的理論思想、研究方法,增強了創(chuàng)新能力,開創(chuàng)了新的領域與空間。本研究從主題分布角度分析,發(fā)現(xiàn)57個項目主題集中在“圖書館”、“開放存取”、“數(shù)字”、“網絡信息資源”等方面,說明圖書館研究不再僅限于二維的紙本資源,已經與多維空間資源密切聯(lián)系。職稱越高,基金項目的績效可能也越高。高級職稱人員在同樣的經費水平下發(fā)表的論文可能更多,同時也更容易出版著作,這是因為職稱越高自身的學術積累相對也較多。另外,所帶領的博士生、碩士生資源也越多,從而更容易發(fā)表文章與著作。本研究中青年項目有職稱結構的22位負責人中,有13位是副高級職稱及以上的,占比59.09%
4.3基金結項方面
基金項目的成果,包括研究報告、論文及專著的質量在相關領域內以及國際上都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青年社科基金資助與青年人才的科研成果存在明顯的正相關,說明青年社科基金項目有效地促進了青年人才的培養(yǎng)。本研究中青年項目結項成果主要是研究報告、論文集的形式為主,成果等級良好以上的12項,占有成果等級數(shù)的63.16%。青年項目結項后申請到一般項目的間隔時間越短,說明學者的學術認可程度以及學術方向具有新穎性和創(chuàng)新性。在青年項目結項后仍可在之前的研究成果基礎上,繼續(xù)研究,獲得更深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論文,為申請一般項目做研究基礎方面的工作。本研究中青年項目結項后申請到一般項目的間隔時間主要集中在結項后的1—3年,共16項,占有結項時間項目的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