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過程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保證人才的質(zhì)量并使之素質(zhì)不斷提升。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與時俱進的理論知識以及扎實的思想品德基礎是高素質(zhì)人才的基本判斷標準。新時期,如何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成為多方位關注的焦點,因而本篇作者針對這一問題進行綜合探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所產(chǎn)生的影響
1.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影響高校學生的思想品德
當下的高校學生或多或少的出現(xiàn)心理承受能力差、理想信念持久性差,抗壓能力弱等情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從規(guī)律性思想教育體系以及學生自身發(fā)展情況出發(fā),以理論知識,教學模式,社會志愿服務為傳播黨中心思想的載體,幫助學生形成為國家和黨服務的思想。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著重注意人的自身發(fā)展,正體現(xiàn)出高校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始終把大學生的自身發(fā)展放在第一位,時時刻刻關注著高校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及人際交往。
2.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影響著大學生的人格塑造
當下,高校對大學生人格塑造的主要途徑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nèi)容的教育體系。不難看出,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對于大學生的影響力是無可非議的。它在一定意義上使大學生真正意識到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從而形成合理的政治理論體系,樹立明確的政治立場,把個人的愛國情感轉(zhuǎn)化為實際行動。同時,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和關愛、人與人之間的互幫互助、人與人之間的道德情感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3.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影響著大學生的主體性角色
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之所以能夠影響大學生的主體性角色,是因為它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始終是關懷學生的未來發(fā)展。綜合教育學中提到的,影響大學生自我能力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是大學生的階段需要,接受到的知識以及感性情緒。對大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深度交談,同時也是能夠通過思想風暴體現(xiàn)人的主體地位的直接途徑。換句話說,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注重人主體地位的弊病由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加以彌補,一方面,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以客觀環(huán)境為重要影響因素對學生進行指導,另一方面,它重點關注人的自身發(fā)展,從而保證人的主體性角色。
4.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影響著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
當下,大學生在沒有形成完善的自我管理體系和判斷能力之前就過早的涉足紛繁的社會生活,因而他們的心理健康被諸多主客觀因素所支配,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其進行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以滿足人的基本主觀需求為核心,帶領人確立更遠大的理想信念。在過去,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多以共性為基礎開展群體性工作,而現(xiàn)在,隨著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理念的不斷更新和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開始綜合考慮個人的發(fā)展情況,從而挖掘個人潛力。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改革的要求下,需要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不斷更新教育的知識點和方法,以期用新形式帶領大學生更好的完善自身,為國家效力。
二、探究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措施
1.普及“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人們通過不斷總結(jié)實際的社會經(jīng)驗發(fā)展而成的認識事物的體系稱之為“理念”,用理念來指導人的思想,引領人的社會活動,從而促進事物的發(fā)展。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更新了傳統(tǒng)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它有以下幾點要求:首先,把高校學生隨著年齡推進而產(chǎn)生的自我需要納入輔導體系中,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個體不同性。重點突出大學生的主體性角色,提高他們對發(fā)展前途的自信心,同時老師要把人文關懷始終貫徹落實于教育教學中,給大家?guī)砀玫妮o導和引領;其次,迎合大眾需要。為不同種類的學生提供適合自己的舞臺,從而是他們充分獲得自我滿足感;再次,綜合提高高校學生的各項能力,使他們的身心得以健康發(fā)展;最后,以學生為主體,指導他們進行積極主動的個性發(fā)展,從而促進個體的學習積極性,為未來打下良好基礎。
2.完善人文關懷以及心理疏導的工作開展體系
思想政治教育相對于大學生來說,如果運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與方法就會顯得太過于簡單、乏味,而且其教育的目的太過于理想主義。對學生進行教育的背景和宏觀的目標與實際相比相差甚遠。如果想要形成一個健全的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工作體系,我們首先要從該體系的思想、內(nèi)容、方式以及對其的評定等方面來進行。如果想進行更高層次的提升,就需要具體的規(guī)劃、設計來進行整體推進,從而達到由理念上升到精神層面的目的。在具備了以上的工作體系后,再具體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體系進行進一步的健全完善。
3.增強教育者的人文素養(yǎng)
在大學,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絕大部分是由各自的輔導員老師來進行組織與實施的,她們同時也是人文關懷以及心理疏導的實行者。對于該工作的落實,則需要輔導員老師具備優(yōu)秀的專業(yè)水平以及豐富的實踐性經(jīng)驗,同時還要有高尚的品德。目前,我國對于輔導員老師這個隊伍的建設十分重視,在對其素質(zhì)進行加強輔導的基礎上,還開設了各式各樣的輔導培訓班,對老師進行全方面的培訓,從而大大的提高了輔導員老師的素質(zhì)。但是,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絕大部分的輔導員老師由于與學生之間缺乏深度的交流,這主要是因為輔導員老師常常會陷入學生平時的繁忙事務中。所以,輔導員老師提高其個人人文素質(zhì)是更好的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首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zhì)量的重要途徑。
(作者單位:鄭州工業(yè)應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