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圖像圖示系統(tǒng)是中學地理課程教材的三大組成之一,是地理課程教材與其他學科區(qū)別的顯著特征,是地理課程教材中最能體現地理課程標準意志的組成部分,它即可單獨形成系統(tǒng),又是聯(lián)系課文系統(tǒng)和作業(yè)系統(tǒng)的紐帶。基于此,地理圖像圖示教學策略就成為了中學地理教學的核心。對于中學生掌握對工作和生活有用的知識,能力素質培養(yǎng),形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都可通過建構、設計科學嚴格而活潑開放的地理圖像圖示教學系統(tǒng)來完成。為地理科教育教學質量的穩(wěn)步提升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著力于改善中學地理教學現狀,提高中學地理教師教學技藝,最終達到師生在地理科上的和諧、良好的發(fā)展。
地理教材、資料中用來解釋或呈現地理知識、原理、規(guī)律、現象的圖像圖示,稱作地理圖像圖示。圖像圖示系統(tǒng)是地理教科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傳遞地理信息、展現地理事物、提示地理原理及規(guī)律,具有直觀、具體、生動、概括等特點。即用直觀形象的地圖、地物像片、地理繪畫、地理圖示等形式儲存和傳遞地理信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進步,地理圖像圖示所包含的內容將會更加豐富和全面。充分利用地理圖像圖示進行教學,發(fā)揮其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核心價值功能,是提高中學地理教學質量的極其重要的教學設計。
教師應采取多種教學策略、教學手段來控制學生的注意并激發(fā)學生采取適當的學習策略以形成自己的認知風格,從而促進自己的學習能力的提高。地理圖像圖示教學設計的一切活動都應是為了學生的學,在教學設計中要了解教學對象,正確分析其學習需要,著眼于激發(fā)、促進他們的學習。當教學設計與學習者思考或學習風格相匹配時,學習者可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地理教學設計者遵循個體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教學設計中根據學習者個體學習方式、學習傾向,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進行選擇、組合、管理,因材施教,給每個個體顯露自己特長提供條件,發(fā)揮各層次學習者學習積極性和個體素質優(yōu)勢,讓每個學習者都處于教育優(yōu)勢中。
1.教學氛圍愉悅化教學策略
建立愉快、喜悅、和諧、融洽的(教育)教學氛圍(包括學校、社會和家庭氛圍),是成功實施現代中學地理教學的必要基礎。建立具有時代特征的新型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教學氛圍中最重要的一個要素,因而,建立具有時代特征的新型師生關系是一切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必要前提。師生關系是一種民主、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教師在要求學生尊重老師的同時,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學生學習的根本動力來自學生的內在動機,但外部賞罰等外在因素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進一步激活、引發(fā)和加強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因。教學內容設置使學生產生“跳一跳,能夠得著”的感覺,最大限度地刺激學生對知識渴求的欲望。幫助學生增加成功與獲得成功喜悅的機會。學生的學習不可能“一帆風順”。當學生學習遇到障礙,而且經過主觀努力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特別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克服不了時,教師應予以暗示、提示或者誘導,盡量使學習者能領悟到參與教學的喜悅及獲得成功的喜悅。
2.教學起點問題化教學策略
按照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學習內容應該是學習者認為有價值、有意義的知識或經驗。根據這一觀點,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另一方面應努力使學習內容興趣化。其中學生身邊的問題是產生學習興趣的最直接源地?!皢栴}”來源是多方面的。常用的辦法有:①借助直觀手段,顯示與已有知識矛盾的事實,形成問題情境。如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世界輪廓圖,引導學生觀察大陸輪廓的吻合情況,啟發(fā)學生進行世界海陸狀況演變的推測,最后引入海陸變遷的依據及產生原因的教學。②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如在中東教學時,中東地區(qū)為“三洲五海之地”,四周臨海,但本地區(qū)卻沙漠廣布,由于爭水而引發(fā)的戰(zhàn)爭經常爆發(fā)。在抓住學生迷惑不解,而又急于求知的時機,即產生問題的情境,引出大氣降水與大氣運動密切相關的教學。
3.課堂教學設計策略
教學實踐證明,課程設計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當前地理新教材力圖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將“教材”變?yōu)椤皩W材”。導致可讀性增強,但是學科知識的系統(tǒng)性卻減少了。針對新教材的這一特征,可將課堂教學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采用以激發(fā)、強化學習興趣,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為主要目的啟發(fā)引導式教學方法,完成新授課教學任務。例如對中東地區(qū)教學時,先由學生談對中東的印象,最終歸納出對中東最感興趣的印象——戰(zhàn)亂不斷。第二階段,采用指導學生學會整理知識,建立、擴展與優(yōu)化認知結構為目的的引導探究式教學方法,進一步理清學科教學內容體系。例如:中東多戰(zhàn)亂的原因有重要的戰(zhàn)略位置、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有復雜的民族矛盾等。這些原因恰恰是教材的內容組成,通過以問題形式把地理知識體系化,培養(yǎng)學生較強分析問題的邏輯能力。在用引導啟發(fā)式教學方法教學后,利用最后約十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建立相應的知識結構,這樣會大大減少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遺忘程度。教學是一種藝術,藝術的探究是永無停止的,尤其在當今教學改革中,教師的感情的投入、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的培養(yǎng)、教學要求的設計、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結構的編排、教學機智的運用、教學節(jié)奏的控制都在構建著現代教學趨勢,只有教師全身心的投入,設計出與學生認知風格吻合的教學方法與策略,才能使學生的認知結構直接參與新知識的相互作用,逐漸產生新的學習能力并保持和在新情境中的遷移,探索出有生命力的教學。
地理圖像圖示教學要注意的因素
1、要加強對學生地理圖像圖示觀察和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觀察是智力發(fā)展的基礎,沒有觀察就不可能有豐富的想象、理論的概括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觀察還能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地理觀察是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對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感知、考察和研究,其形式主要有對各種地理事物的實地考察和研究、地理對象典型物品或模擬制品的觀察和各種地圖、示意圖、圖解、地理畫片、照片、圖表及其聲光顯示制品(錄音、錄像、幻燈、電腦等)的觀察。地理教學為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多讓學生觀察,使學生逐步學會觀察的方法和養(yǎng)成善于觀察的良好習慣,不斷提高他們觀察地理事物的能力。
2、要著重訓練和發(fā)展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地理思維就是地理現象之間和人地之間有規(guī)律的聯(lián)系和關系在人頭腦中的概括反映,它具有綜合性、區(qū)域性、廣闊性的特點。這就要求地理教師的課堂教學中,進行地理思維時要符合地理思維的這些特點.也就是說應該做到不論研究或學習地理、引導學生思考和解決地理問題,都要在分析的基礎上,將各自然要素進行綜合思考,以獲得地理現象整體性的認識,避免只注意個別要素,而忘記其它要素顧此失彼的紕漏。同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地理思維時,要善于辨別地理區(qū)域差異,掌握地理區(qū)域特征,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改造自然,突出區(qū)域性的特點,防止學生由于地理區(qū)域特征模糊,出現張冠李戴現象的發(fā)生。此外,對于空間廣闊的地理事象,在引導學生思維時,要將地理對象同它所處的空間位置和空間分布聯(lián)系起來,借助地圖,將地理現象聯(lián)系地圖進行思維,以便形成準確的空間概念。
(作者單位:泉州師范學院附屬鵬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