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最直接的成長環(huán)境是班級,而班級是學校組織的基本單元,是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教學工作的一個基本群體,是一個最為核心的學習成長群體,且班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使學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發(fā)展。所以,班級管理的好壞對于班級活動能否順利進行,對于學生能否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都具有很大的影響。作為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教育者和共建者,經過多年的工作,我深刻意識到,作為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顆愛心,一顆公正心,一顆民主心,一顆發(fā)展心,要有對學生的摯愛之情和為教育事業(yè)的獻身精神,“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成為學生健康而全面地成長的樂園”,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到班級建設中去,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班級管理的質量。
一、讓班級成為師生互動發(fā)展、快樂成長的親情家園。
在班級管理中,注重學生在認知能力、道德風貌和精神力量等諸方面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
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珍視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提升師生作為鮮活生命個體的生命價值,推進師生個體精神生命的相互創(chuàng)造與主動發(fā)展。
1、班級成為學生個體發(fā)展的場所。
班級是一種不可替代的教育資源。班集體是學生成長最直接、最有影響力的課堂。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說教,而是形成使人向上、向善的積極氛圍。風氣是無形的力量,它能引導人、陶冶人、教化人,塑造美好的人格。學生在班級里,通過集體的共同學習與生活,養(yǎng)成行為規(guī)范,積累社會經驗,逐步培養(yǎng)個人在集體中的角色意識、責任意識、平等意識、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2、讓班級成為學生形成健全人格的主陣地。
一是以教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為師者首先是為人者,一個師德高尚、知識淵博、教育教學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老師,會把自己的精神融人教育事業(yè)中,與事業(yè)一起成長、成功,與學生一起提高、升華,因而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人格榜樣。二是以班級的主題教育活動影響學生。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往往能將抽象的道理、空洞的說教具體rsnxiZMZE3A4/hQqwW9HzjR1c6PL2LUCETXNMvGH9sQ=化、形象化、生動化,活動的過程其實也就是教育的過程。任何班級都有形成積極班級精神的潛能,任何學生都有通過教育獲得積極發(fā)展的需求。
二、讓班級成為師生互助發(fā)展、共同成長的文化佳園。
班級的每項活動,都應努力滲透和彌漫文化氣息,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
1、以愛國主義凝聚人。
愛國,是每一個公民的應盡之責,更是每位公民的神圣義務。觀縱中國的、甚至世界的發(fā)展歷史,人,只有擁有了繁榮富強的祖國,才能安居樂業(yè),才能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而創(chuàng)建強大的祖國的光榮職責,則義不容辭地屬于國家的棟梁----青少年。班主任要以此為契機,凝聚班級人心,使其成長為一個團結的、仁愛的、充滿活力的班級,所有的學生自覺凝聚在班級周邊,形成合力,互助發(fā)展,共同成長。
2、以民族文化塑造人。
在學校教育中,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和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興趣,培養(yǎng)積極的、理性的研究態(tài)度,承擔起維護和發(fā)揚本民族文化的責任心,造就具有扎根于本土又向世界開放的文化心態(tài),從而初步造就有創(chuàng)造現(xiàn)代文化意識和能力的新人。
3、以情感文化教育人。
情感文化是良好班級文化的基礎,教師的關心、同學的友誼、民主的氣氛、集體的鼓勵對學生的成長是一種積極的動力因素。班級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場所,而“愛”是培養(yǎng)班級情感文化建設的核心,班主任和學生都是構建班級情感文化的主體,班主任更是班級情感文化的引導者。別林斯基說過:“愛,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愛也是情感文化核心。班主任了解、尊重學生的情感,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平等、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理解、寬容學生的無心之過,讓學生在感受到師愛的溫暖中產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形成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在班級中,我充分發(fā)揚民主,尊重學生的“童言無忌”,保護學生的“異想天開”,理解學生的“盲目過錯”,讓每個學生在老師面前,都能暢所欲言,勇于展示內心世界,成為富有創(chuàng)造精神的一代新人。小愛細言,滋潤學生,大愛無言,潤物無聲。在潛移默化中熏陶學生、塑造學生。
三、讓班級成為師生互動發(fā)展、健康成長的精神樂園。
真正的教育,應該是充滿著生命活力的人的教育,是生命與生命的交往與溝通的過程,有了這種生命溝通,教育才能深刻地實現(xiàn)對生命發(fā)展的影響。教師面對的是具有思維能力、有主觀能動性的活生生的學生,他們是自我的主體,具有自覺能力。教育者培養(yǎng)受教育者首要是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關注他們的生命性,承認他們的差異性。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性與自覺性,促進自我教育。
1、營造寬松的班級管理氛圍。在班級內,營造一個相對寬松的管理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班級管理。比如班會時間,我會讓學生對班級里出現(xiàn)的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這樣既使學生的意志和愿望通過合理渠道得到了滿足,又密切了師生關系,同時容易使學生對自己的行為產生自我約束,可謂“一舉數(shù)得”。
2、寬容地對待學生,尤其是違紀學生。十一、二歲的學生自我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還不是很強。在其生活、學習的過程中犯點錯誤是在所難免的。如果學生動輒得咎,處處受罰,他的情緒一定會大受挫圻,信心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喪失殆盡。一旦整個人在精神上萎靡不振,就算有高超的智慧、才能,也將難以發(fā)揮。反之,如果用欣賞的眼光來看他,他將因受到尊
重而振奮,基至能夠挖掘出他特有的潛能。
3、給予學生寬廣的活動、思維空間。如果班主任將學生的活動、思維時空僅僅局限于教室和宿舍,僅僅局限于書本和作業(yè),沒有一個寬廣的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班級管理水平也不會得到提高。予以學生寬廣的活動、思維空間,讓他們自我發(fā)展、主動發(fā)展;多方面培養(yǎng)興趣,通過書本和各種實踐活動獵取知識。這樣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問題與麻煩,有效的提高班級管理的質量。
班級是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主陣地,只有在這塊主陣地上做文章,學生才會長得茁壯,長得健康。讓每個學生都來分享班級帶給他健康成長的快樂吧!
(作者單位: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qū)關公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