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學是一門基礎性課程,其專業(yè)性、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在生命科學領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與工業(yè)發(fā)酵、醫(yī)學衛(wèi)生和生物工程等密切相關,對生活生態(tài)和經(jīng)濟發(fā)展影響很大。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都開設有微生物學這門課程,是生物制藥、生物科學、食品科學、環(huán)境科學、醫(yī)藥及化工等相關學科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可見提升微生物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此,教師要盡快轉變微生物教學觀念,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微生物教學效果得到提升,既促進了微生物學科領域的發(fā)展,還可以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應用型復合人才。
一、提升微生物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各大高校的擴招,學生數(shù)量與日俱增,但是從本科教育水平來看,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尤其是對微生物教學而言,更需要注重提升教學質量,加快課堂教學的改革步伐,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微生物能力,促進微生物領域研究內容的健全與完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掌握更多的實踐技能,讓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但是因為微生物學科涉及內容較多,基本概念的學習非??菰铮芏嗷纠碚撝R點比較深奧與抽象,如生理代謝與遺傳變異代謝,其途徑過于復雜,若僅僅依靠教師的講授,學生很難真正理解,只能采取死記硬背的方法,這樣學習效率就很低。從以往微生物課堂教學現(xiàn)狀來看,還有著教學方法單一、思想觀念落后等問題,教師只是照本宣科,不重視引導學生獨立自主思考問題,加之微生物學是一門注重實踐與應用的課程,而教師很少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難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此外,大多數(shù)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學習能力不強,這些影響了其學習微生物的興趣,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xiàn)。為解決上述問題,教師要合理運用微生物教學方法,開闊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技能,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這樣才與現(xiàn)代教學標準相符,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綜合素質高、專業(yè)能力強的微生物學人才。
二、提升微生物課堂教學效果的幾點建議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微生物是一門應用學科,與生活實踐聯(lián)系非常緊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引入生活生產(chǎn)中和微生物生命活動相關的知識與實例,以此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微生物對生產(chǎn)生活帶來的重要影響。在微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對于微生物理論知識,教師要以微生物實踐的方式進行驗證,并獲得正確的結論,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教師在講解“酵母菌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的應用”、“細菌、酵母菌、霉菌和放線菌形態(tài)結構的異同”、“酵母菌的分離純化”等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參觀果汁廠、葡萄酒廠和藍莓酒廠,讓學生觀察酵母菌發(fā)酵藍莓酒、葡萄酒和蘋果醋等過程,同時指導學生在藍莓基地、葡萄園采摘鮮果樣本。學生利用學習的酵母菌發(fā)酵原理與方法,自己動手做實驗,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中,學生都表現(xiàn)的非常積極,既熟悉了相關流程,也在實驗中牢固掌握了知識,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又如:在講解“微生物次級代謝產(chǎn)物”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講生活中常見的抗生素和青霉素的生產(chǎn)、抗菌效果及化學結構等知識,這樣學生能夠認識到微生物為人們帶來的益處。
(二)豐富教學內容,逐步開闊學生視野
微生物學作為生物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xiàn)階段很多新的生物學科逐步發(fā)展起來,包括微生物基因組學、微生物蛋白質組學等,同時熒光-PCR、生物芯片技術和生物信息學等新技術、新方法也在微生物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這要求教師除了要為學生講解教材中的內容以外,還要讓學生了解有關科學的前沿動態(tài)知識。例如:教師在講解“病毒”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利用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案例,讓學生了解其鑒定歷程、形態(tài)特征、分類地位、基因序列以及基因多樣性等。同時,還要為學生介紹其主要編碼、致病蛋白和分子生物學分離檢測技術等。通過這種方法,既讓學生掌握了最新知識,還幫助學生理解了“病毒”相關知識點,有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始終能夠始終保持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又如:在講解“乙型肝炎”時,學生通常對乙肝了解不多,教師要專門為學生介紹其形態(tài)特征、傳播途徑、檢測技術和預防接種方法等知識,并讓學生了解和乙肝患者交往時需要注意的事項,能夠全面、科學的對待這種流行比較廣泛的傳染病。
(三)引入科學實驗,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
為提升微生物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講解微生物理論知識的時候,還要適時引入相關科學實驗,讓學生明白前人是如何設計實驗的,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這樣學生會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逐步形成了科學的思維。例如:在講解“DNA是遺傳物質”這個概念時,教師要先為學生介紹英國微生物學家弗雷德里克·格里菲斯做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實驗中,有莢膜的死細菌中有某些物質進入無莢膜的活細菌,讓無毒性細菌轉化成有莢膜的毒細菌,并讓學生思考是什么物質造成了這個轉化。之后教師在為學生介紹美國生物學家艾弗里利用轉化實驗,證實了該物質是DNA,讓學生通過這些實驗設計,感受到生物學家們的智慧,并從中獲得啟發(fā)。由此可見,在微生物課堂教學中引入科學實驗,讓學生了解到知識的形成過程,對他們的微生物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教師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微生物基本理論,并實現(xiàn)了自身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
(四)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十世紀末期,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進入了快速發(fā)展的時期,在信息處理上具有集成性、生動性、廣泛性和高效性等優(yōu)勢,并逐步在微生物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有力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微生物學是當前很多高校所開設的一門基礎性課程,除了有豐富的內容以外,覆蓋面也非常廣,近年來發(fā)展速度也逐步加快,加之個體微小,與動物與植物相比,學生認識到存在很大困難,尤其是微生物的營養(yǎng)方式獨特、遺傳類型多樣和代謝機制復雜,經(jīng)常讓學生感到不能理解,顯得過于抽象與繁瑣。對此,可以在微生物課堂教學中充分應用信息技術,形象、直觀、生動的呈現(xiàn)出微生物知識,降低學習的難度,幫助學生理解,讓學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教師可以在網(wǎng)絡上下載微生物教學軟件,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精心制作Power point教學軟件,利用動態(tài)的畫面、鮮明的圖表,讓微觀世界宏觀化,這樣學生學習起來也更加輕松。例如:教師將細菌、真菌和病毒等制作成形象生動、色彩豐富的三維畫面,在課堂上展示在學生的面前,通過動畫的方式,讓學生直觀的觀察到鞭毛的運動、T4噬菌體的增殖和基因轉移與重組等過程。這樣一來,避免了學生產(chǎn)生枯燥、乏味的感覺,會認為學習微生物是一件非常有趣的興趣,能夠長時間保持著濃厚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對微生物知識的理解與接收。從而突破了微生物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總之,為保證微生物課堂教學效果,要不斷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豐富教學內容,增加授課信息量,同時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利用起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高效學習。微生物學作為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需要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多提供動手操作和觀察分析的機會,逐步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復合型人才。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