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現在小學生作文,大多數學生取材陳舊,內容平淡乏味。如記敘文寫母親,大多數學生都會寫自己生病時,母親背著去醫(yī)院看病。寫同學,無非是寫同學怎樣幫我解題,我沒帶鋼筆同學給我借鋼筆……這樣的文章內容取材單一,千篇一律。這樣的文章怎么能吸引人、打動人?實際上,就學生本身而言,何嘗不也是苦不堪言,那么從何處尋找寫作的素材呢?怎樣才能寫得生動?這正需要我們教師及時的去引導。
現在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肯教科書,平時又很少課外閱讀,以致孤陋寡聞,這樣又怎能寫出生動豐富的作文呢?要改變這一狀況,就必須跳出狹隘的“井底”,放眼望世界。大至社會,小至學校和家庭,讓我們關注身邊的事。同時,我們每一個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的材料?!皩τ谖覀兊难劬Γ皇侨鄙倜?,而是缺少發(fā)現?!彼?,教師應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和體會。
一、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
大自然是神奇而美麗的。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去欣賞一望無際的棉田、高低起伏的沙漠、碩果累累的果園……去捕捉豐富多彩的作文素材。封閉式的學習生活,使學生無話可寫,每次作文詞 “硬擠出來的、笨拙的、背誦下來的句子和詞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復別人的詞語和句子。”而走進大自然的學生則不然,大自然的美景會觸發(fā)他們的靈感,激起他們的詩情。例如我在讓學生寫《迷人的秋天》這篇作文時,我首先布置學生利用星期天去觀察我們團場的果園、棉田、瓜地、林帶等景物,抓住景物的特點寫。我在批改這篇作文時,讓我驚喜的發(fā)現這次作文真是“百花齊放”。同樣一處景物,他們卻寫出了不同的美。例如寫果園里的香梨時,學生有的寫“它們兩三個擠在一起好像在比美,又好像在說悄悄話;有的寫香梨躲在樹葉后面好像在和我們捉迷藏……”在寫瓜地時,有的學生寫到,“瓜地里的西瓜圓圓的,像畫了水波紋的綠皮球”。“金黃色的哈密瓜像一個個金娃娃躺在地上曬太陽,有的正咧著嘴等著我們去抱它呢!”有的學生寫到,“哈密瓜像一位長滿皺紋的慈祥的老奶奶”。在寫林帶時,學生寫到,“金黃的樹葉隨風飄落,像一群群黃蝴蝶,在風中跳舞。滿地的黃葉像鋪了一地的金子,又像黃地毯。踩在上面軟軟的,還發(fā)出沙沙的聲音……”讀了這些句子,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如果沒有學生的親眼觀察,絕對寫不出這么生動活潑的語句。對自然的觀察不僅可以給學生提供大量的寫作素材,更可以陶冶清操,使他們的作文具有健康豐富的情感。
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
現在的小學生一看電視就是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沒》……中國的四大名著不知道,“神六”上天了,卻不知道宇航員是誰,這樣的學生,能寫得出新鮮而有活力的文章嗎?一個有遠見卓識的教師,應鼓勵學生關注社會生活,擴大信息接受量。要鼓勵學生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金口常開?!把邸币嗫础?础缎侣劼摬ァ贰督裹c訪談》《十大感動人物》等電視節(jié)目;看《中國少年報》《兒童文學》等報刊。節(jié)假日可以跟家人游名山大川,觀風土人情。耳要勤聽。聽廣播節(jié)目,聽民謠、諺語、笑話、相聲?!翱凇币i_。嘗試即興采訪,練習口頭作文。如果多看、勤聽、常說,何愁寫作文沒素材?寫出的作文又何愁視野開闊、別具風格。
三、引導學生關注凡人小事
關注生活,把目光聚集在凡人小事上,“以小見大”,“細微之處見精神”。引導學生學會從身邊選材,從小事入手。日常飲食起居、鄰里親情都可以成為寫作的材料。沒有人可寫嗎?可以寫寫擺攤修鞋的老師傅;寫寫打掃馬路的清潔工人。你接觸到的各色人都可以去觀察、描寫。沒有事可寫嗎?寫母親,完全可以寫寫她以往的生活經歷,寫寫她的喜怒哀樂。寫同學,完全可以寫寫某次上課時的調皮搗蛋。寫自己,何必一定要寫如何如何認真刻苦學習,如何如何“改邪歸正”?生活瑣事都可入文。另外,鄰里糾紛,市場上的爭吵,連隊的早晨……只要你留心觀察,這些都可以成為寫作的材料。
四、引導學生多看書
美國的約翰.盧??嗽凇蹲x書的樂趣》中說:“書籍所賦予我們的思想比現實生活所賦予我們的更加生動活潑。”從書中汲取寫作材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我們每一個人對社會的了解總是有限的,要積累素材,也不可能樣樣親歷,這就必須學會多積累間接經驗。而獲取間接經驗的最有效途徑便是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獲取寫作范例的唯一途徑?!白x書破萬卷,下筆手有神”這都是前人在讀寫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讀書是吸收、積累的過程。一旦需要,這些積累都會蜂擁而至,跳出來供你選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進而推陳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達得生動、完美。多讀的確是一條通向學習寫作的成功之路。
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寫作的源泉一定汩汩滔滔,長流不息。觀察生活,發(fā)現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惡丑,積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擁有自己的思想,對周圍的點點滴滴才會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獨到的見解。對生活觀察的越細致,則描寫的事物越生動形象。因此,讓我們引領學生走進生活,用真情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