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思想發(fā)生了巨大改變,馬克思婦女主義同西方女權進行結合,使得馬克思女權主義變得更加完善。本文以馬克思女性主義角度來分析《珍妮姑娘》中珍妮的悲慘結局。通過研究指出作者當時的男權主義思想,并分析珍妮姑娘這個形象造成的悲劇原因。
【關鍵詞】女權主義;珍妮姑娘;悲劇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一、序言
西奧多·德萊賽是美國知名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他寫的小說揭示了當時美國資本主義的社會矛盾。我們可以從《珍妮姑娘》一書中清楚地了解到當時美國貧苦女子珍妮的悲慘結局。這部作品面世以來,在世界文學歷史上產(chǎn)生巨大影響力?!墩淠莨媚铩肥俏鲓W多·德萊賽以他的姐姐為原型撰寫的。他在其作品中藐視了當時的傳統(tǒng)道德,揭露了資產(chǎn)階級的陰暗面目,因此受到了當時社會的輿論譴責,《珍妮姑娘》一書還將他的男權主義思想表達了出來。這部小說描述了一位年輕標志、具有女性魅力的姑娘,為了追求富足的生活成了當時資產(chǎn)階級社會的犧牲品。因為她的天真、善良就注定了她與上層社會格格不入,這部小說是一部典型的西奧多·德萊賽作品,本文將根據(jù)馬克思女性主義角度對《珍妮姑娘》進行研究。
二、研究背景
1900年,西奧多·德萊塞的父親去世了,他的父親保羅是一個具備了傳統(tǒng)封建思想的人,他對于自己的女兒和上校西爾斯的丑聞有著極大的不滿。父親和姐姐之間的關系,使得西奧多·德萊塞產(chǎn)生了創(chuàng)作《珍妮姑娘》的想法?!墩淠莨媚铩愤@部作品,使我們發(fā)現(xiàn)了西奧多·德萊塞對于其女性意識和女性覺悟還是存在問題的。西奧多·德萊塞是美國文學史上第一位描述美國城市生活的作家,他以自己的姐姐為選型,他的《珍妮姑娘》出版于1911年,為讀者講述了一個悲傷的故事。小說中珍妮姑娘是一位善良、可敬、具備種種美德的姑娘,她生活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她沒有受過教育,她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成了資本主義社會和父權文化的犧牲品,他的作品給美國文學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本文通過對《珍妮姑娘》人物形象進行分析,了解了珍妮姑的悲劇不僅是由當時社會環(huán)境影響造成的,還是由當時的父權造成的,因此珍妮姑娘的悲劇在當時社會是無法避免的。
三、研究內容
在《珍妮姑娘》小說中,我們知道珍妮姑娘一家生活及其貧困,家里的主要經(jīng)濟支撐是她的父親威廉·葛哈特。但是她的父親卻失業(yè)了,因此珍妮姑娘只有跟著自己的母親為別人洗衣服來賺取微薄的經(jīng)濟收入。在小說里面,珍妮姑娘和母親來到旅館打工,她第一次感到了貧困的實現(xiàn),她對于富足的生活產(chǎn)生了向往。而參議院布蘭德的出現(xiàn)給珍妮姑娘的生活帶來了希望,他多次幫助珍妮姑娘一家,因此珍妮姑娘很快愛上了他。由于珍妮姑娘的溫順和善良,使得她對家庭充滿了責任感,因此珍妮為了救她的哥哥,委身于布蘭德。而布蘭德明知道兩個人之間的差距,明知道他們之間的關系于社會不容,但是他在知曉自己只能夠活兩個月的時候,他覺得社會階級都變成了過眼云煙,而珍妮對于他來說,美貌和青春才是他所追求的東西。因此他答應會娶珍妮,告知珍妮會給她幸福的生活。因此后文才有了珍妮姑娘的未婚先孕。而布蘭德因病去世的消息,給珍妮帶來了沉重的打擊。未婚先孕導致她被傳統(tǒng)思想的父親趕出家門,無奈之下,珍妮姑娘只有離家謀求新的發(fā)展。在這里本文還對珍妮的父親葛哈德進行了說明。珍妮的父親知道了珍妮跟布蘭德交往的時候就堅決反對,因此在得知珍妮未婚先孕的時候,將珍妮趕出來家門。說明了那個時期的父權對女性的欺壓是當時社會普遍現(xiàn)象造成的。而珍妮的悲劇也有由于自己的個性造成的。她面對布蘭德的金錢誘惑,明知道布蘭德對自己有所圖,還是沒有抵擋得住。而父親的不諒解,導致珍妮的這種自我犧牲精神,顯得不值得。
對于珍妮和萊斯特之間的愛情,我們認為珍妮雖然沒有嫁給萊斯特為妻,但是她享受到了萊斯特給予的物質生活。因為萊斯特是一個富家子弟,他最初被珍妮的美貌吸引,他喜歡跟不同的女性發(fā)生不正常關系,他認為男人只要將這個事情當做逢場作戲就可以了,因此他一直不和珍妮結婚,他們一直保持情人關系。因此萊斯特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心態(tài)與珍妮在一起,由此我們可知珍妮的結局是悲慘的,她成了當時男權主義下的附屬品。雖然珍妮渴望婚姻,但是她的家庭不允許她有這種另類的婚姻,而萊斯特的父親也非常憤怒自己的兒子和珍妮之間的情人關系,因此萊斯特的父親對萊斯特提出了要求,只要萊斯特與珍妮斷絕關系,那么他就可以得到繼承權,如果他不與珍妮斷絕關系,那么只能夠每年得到父親給予的一萬元生活費用。而萊斯特知道了父親的意圖以后,選擇了繼承財產(chǎn),放棄珍妮。由此可知,珍妮對于萊斯特來說,只是一個附屬品,可見萊斯特是一個自私的人。他放棄了珍妮,選擇了能夠滿足他物質欲望的基拉特夫人,他對于珍妮的愧疚逐漸消失,他開始享受屬于自己的生活。珍妮得知了萊斯特的選擇以后,沒有勇氣去捍衛(wèi)自己的愛情,她對自己是沒有信心的,因此她認為自己不配與萊斯特成為夫妻。由此可知,珍妮的悲劇主要原因是她自己造成的。
四、結論
對于珍妮的悲慘結局,我們只能夠嘆息,只能夠抱怨當時的社會階級和男權主義的不公平待遇。基于馬克思女性主義的角度我們知道珍妮的悲劇造成的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是當時社會階級影響,第二是珍妮自身的原因。本文根據(jù)馬克思使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態(tài)度審視了珍妮姑娘,并重點分析了珍妮受到的壓迫,還提出了婦女的經(jīng)濟獨立。由此我們可以意識到,作者仍然沒有擺脫當時的男權意識,他仍然對女性充滿了不公平意識。
參考文獻
[1]將道超·德萊賽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2](美)德萊賽.珍妮姑娘[M],傅東華,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1995.
[3]杜榮芳.珍妮姑娘的男性視角探析[J].北京:社會科學出版,2005.
作者簡介:施秀川,女,1983年生,黑龍江佳木斯人,碩士,講師,哈爾濱商業(yè)大學外語學院,研究方向為跨文化交際、英語教育及英語語言文學。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