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一直都是教育難點,許多學生表示作文很難理解,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作文寫作素材。在實際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為了切實增加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學生閱讀基礎,除了教材文本資源以外,還需要注重開展課外閱讀。文章主要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對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在大力落實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國現(xiàn)有許多小學語文課程教育依舊存在閱讀量不高、閱讀興趣不濃厚的現(xiàn)象,導致學生寫作能力普遍較差?;诖饲闆r,教師需要及時提高課外閱讀的重視,不斷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為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提供優(yōu)質的條件。
一、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基于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現(xiàn)實背景,基礎教育受到教育部門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視,要求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重視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開展課外閱讀是十分必要的,其最為顯著的教育作用就是可以切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F(xiàn)階段我國推崇的小學課外閱讀書刊類型比較豐富,課外書內容涉及范圍廣泛,要想切實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須要保證課外閱讀素材的趣味性要求。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棉鞋里的陽光》這一課時,本篇課文是一篇充滿人情冷暖的短文。借助文章中小峰母子為老人曬棉被、棉鞋的情節(jié),引導學生深度體驗人物的動作、對話及心理活動,以此來切實樹立學生尊老敬老的道德品質,使小學生懂得如何關愛自己的長輩。在教學結束后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與其主題相應的課外書籍,如《我愛我爸爸》《猜猜我有多愛你》《艾麗絲漫游奇境記》等。在選取書籍過程中需要盡可能選取一些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的書刊,比較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生被書籍吸引后教師再次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就會簡單許多。因此,在實際開展課外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切入點,為學生推薦適宜閱讀的課外讀物,使學生在閱讀中獲取新知識,在無形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有助于小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在小學課外閱讀中學生所閱讀的課外書籍均歸屬于兒童文學,其主要包括故事、筆記、散文、詩歌等內容。教師在日常教育活動中需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這也是增加學生文學閱讀量的主要途徑。在閱讀兒童文學作品過程中,學生會受到文學作品的熏陶,不斷擴大自己的學習視野,幫助學生掌握大量的寫作素材,并將其有效應用至語文寫作活動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過程中,需要側重引導學生做筆記,將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優(yōu)美句子、名人名言等記錄在筆記中,不僅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還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如《大衛(wèi)不可以》這一故事主要講述了母親和兒子大衛(wèi)的故事。大衛(wèi)是一個性格比較調皮喜歡惡作劇的孩子,大衛(wèi)的媽媽則是一個十分嚴厲甚至有點暴躁,但是內心卻十分溫暖的母親。當大衛(wèi)闖禍時媽媽會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一下子化解了大衛(wèi)的委屈。在閱讀課外書籍過程中學生會隨著情節(jié)的變化情緒產(chǎn)生波動,并被濃濃的親情所吸引。有效幫助學生積累人物描繪手法,對寫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幫助。
三、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過去傳統(tǒng)教育活動中,課外閱讀與學生的考試成績并無關聯(lián),事實證明這一說法是錯誤的,課外閱讀對學生的學習發(fā)展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寫作方面。課外閱讀可以切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積累大量寫作素材的基礎上,還可以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促使學生的想象能力的提升。如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小學語文《小熊住山洞》這一課時,在學生理解小熊一家寧可自己住得艱苦也舍不得砍樹造房子的想法后,也會自我反思自己的生活行為是否存在浪費問題。在課堂接近尾聲時為學生推薦《蠟燭的故事》這一圖書,與學生一起分析故事情節(jié),并鼓勵學生聯(lián)合故事情節(jié)去總結本節(jié)課程的收獲,學生們暢所欲言,學習情緒十分高漲。在教學結束后教師需要要求學生圍繞今天的學習收獲寫一篇文章,可以自我創(chuàng)造故事情節(jié),也可以模仿故事書中的情節(jié),切實強化學生素材的使用能力。只有為學生提供想象的空間與時間才可以切實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的作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此舉對提升小學生寫作能力具有諸多幫助。
四、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發(fā)展
基于當前大力落實素質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背景,促進小學生健全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教育活動中的根本任務。通過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可以切實促進學生個性化的學習發(fā)展。主要因為課外閱讀素材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形式十分新穎,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意識、興趣、行為與思想會受到熏陶影響,進而切實促進學生的學習發(fā)展。如學生在閱讀《三毛流浪記》這一書籍時,會受到文章中的主人公三毛的影響,在學習生活中時刻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并深刻體驗三毛生活的不如意,更加愛惜現(xiàn)在擁有的一切。再如學生在閱讀《十萬個為什么》這一書籍時,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引導學生積極探尋科學的秘密。不同類型的文學書刊會帶給學生不同的學習感受。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積極推薦兒童文學,借助不同形式的兒童文學,如《女巫》《好心眼的巨人》《了不起的狐貍爸爸》《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等,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進而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落實教育改革的當下,小學語文教師要想切實提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要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結合班級中學生的學習需求,精心選取課外閱讀書籍,促進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閱讀,在閱讀中總結經(jīng)驗,積累寫作素材,并將自我所學合理應用到作文寫作中,以此來切實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徐艷.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學周刊,2015(1).
[2]韓桂榮.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辦公室業(yè)務,2016(23).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