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學類文本閱讀解題是必須建立在閱讀基礎之上的,最好是經(jīng)歷整體把握—瀏覽劃分—認真審題、精讀段落的過程。最忌諱粗略讀、匆匆做,平時一定要養(yǎng)成沒有讀懂讀透不輕易下筆解題的習慣。
【關鍵詞】文學類文本;解題策略;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整體把握,圈畫開頭結尾的抒情議論性的語句,明確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讀一篇文章如果沒有著眼于全篇的眼光,沒有把握整體的意識,其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分。如果理解能力不強,讀完還不知所以,我們還可以回頭看開頭結尾的抒情議論的語句,那就是作者情感流露或主旨所在。
比如學群的《走向珠穆朗瑪》的結尾段:
(1)這些年,我的靈魂一直蟄居在一具小小的肉體里,身體又裹在一件某個型號的服裝里,衣服連著椅子桌子,連著好些東西。抖落了這一切之后,遼闊的青藏高原一下子把我拓展得很寬很寬,珠穆朗瑪又把我舉得這樣高,這樣高。
(2)這是一座真正的山,一座要用一生一世來走的山,一座一生一世也走不完的山,一座一旦走過便決定你一生的山。
解讀(1):“抖落這一切”,便是抖落人身上太多的物質的追求,掙脫物質欲望的束縛;“遼闊的青藏高原一下子把我拓展得很寬很寬”,指青藏高原讓人的胸襟變得開闊;“珠穆朗瑪又把我舉得這樣高,這樣高”,指珠穆朗瑪?shù)母邌酒鹆宋易晕页蔚目释?/p>
解讀(2):“真正的山”寫出了珠穆朗瑪?shù)谋旧?、靜穆、高峻;“一座要用一生一世來走的山,一座一生一世也走不完的山”,既表達對山的贊美,也抒發(fā)了走珠穆朗瑪?shù)倪^程對于認識生命的意義;“一座一旦走過便決定你一生的山”,意思是:走完此山,便完全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由此概括:人活著不僅需要物質,更需要凈化自己的靈魂,而珠穆朗瑪?shù)母呔?、靜穆完全能讓你的靈魂得到洗禮,精神得以提升,甚至改變一個人平庸的人生!
大多數(shù)散文都是有明顯的抒情議論段落的,我們抓住這些便不難看清作者的內(nèi)心。
二、理清思路,梳理文章結構,可以抓住主要段落的時間、地點或有明顯引領思路的詞句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決不亂走?!彼悸罚褪亲髡咚季S發(fā)展的線索,在文章中體現(xiàn)為各部分之間內(nèi)在的邏輯聯(lián)系,文章結構就是這種思路的具體展現(xiàn)。如果我們在閱讀時理清了文章的層次,包括段落內(nèi)部的層次,就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的主旨。而很多同學缺乏耐心,粗粗讀完就急著答題,完全跟著自己的感覺走,結果沒有答到點子上,費時費力不得分。
比如嚴陣的《絕唱》:
(1)因此我愿在每年的初冬季節(jié)到圓明園去,不是為別的去,就是為了在這個時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
(2)誠然,荷花的綠葉的美是無可比擬的,它淺淺的深深的綠葉上凝聚著汪汪點點的水露……
(3)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時候嗎?“接天蓮葉無窮碧”的名 句……
(4)誠然,荷花的紅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
(5)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時候嗎?“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行,……可是,我現(xiàn)在越來越不這么以為了。
(6)既然綠葉不是最美,紅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時候才是最美的呢?
(7)那是一個10多年前的十月,我獨自一人到圓明園,想去尋找那里的殘秋,可是當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綠葉也找不到一朵紅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無意之間,我卻被驀然呈出在我面前的另一種景色震撼了……
畫線處非常顯著地表達了作者的思路:去看荷花—荷葉美—荷花美—但都不是最美,殘秋時的荷花才是最美。以荷葉荷花之美襯殘荷之絕唱。如此,理清思路結構輕而易舉,文章的主旨也凸顯無遺。
三、解題要明確區(qū)域,精細閱讀,品味含義
作者往往在文章的最后深發(fā)感慨,命題者也喜歡在含義雋永處設置考題,我們要解好題,必然要精讀段落,才能準確感受作者的意旨。以任林舉的《岳樺》為例。有一道含義題:
“命運伸出了它無形的腳,一部分樺便應聲跌倒。一個跟頭跌下去,就掉入了時間的陷阱,再爬起來,一切都不似從前?!背鲎韵露危?/p>
想當初,所有的樺都是長白森林里白衣白馬的少年,峰頂谷底任由馳騁。后來,那場聲勢浩大的火山噴發(fā),將所有的樹逼下峰頂,就在向下奔逃的過程中,命運伸出了它無形的腳,一部分樺便應聲跌倒。一個跟頭跌下去,就掉入了時間的陷阱,再爬起來,一切都不似從前。前邊已經(jīng)是郁郁蔥蔥的一片,每一種樹都沿著山坡占據(jù)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沒有了空間,沒有了去路;而后面,卻是火山爆發(fā)后留下的遍地瘡痍與廢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里卻有著絕地求生的巨大空間,盡管那里有風,有雪,有雷電,有滾燙的巖石和冰冷的水,最后,它們還是選擇了調頭向上。
要理解畫線句的含義,必須精心品讀該文段?!懊\伸出了它無形的腳,一部分樺便應聲跌倒。”聯(lián)系前后文,“無形的腳”便是火山爆發(fā)這樣不可預測的災難,對于岳樺而言是不幸的命運。一場火山噴發(fā),峰頂?shù)臉鍢洳铧c滅絕,而再活過來,前面已經(jīng)被其他植被占領,而后面只有火山留下的廢墟,于是只能改變存在的方式,反身向上,匍匐生長。生存的形式發(fā)生了變化,而且再也不是從前的樣子。所以說一個跟頭跌下去,就掉入了時間的陷阱,再爬起來,一切都不似從前。句子的含義:(1)不幸的命運常常在毫無準備中降臨;(2)樺的生命軌跡與生存環(huán)境因災難而發(fā)生了根本改變;(3)它們將面臨新的抉擇。
總之,文學類文本閱讀解題是必須建立在閱讀基礎之上的,最好是經(jīng)歷整體把握—瀏覽劃分—認真審題、精讀段落的過程。最忌諱粗略讀、匆匆做,平時一定要養(yǎng)成沒有讀懂讀透不輕易下筆解題的習慣。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