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梨飛,劉 棟
(湖南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2)
2013-2016年中外優(yōu)秀體操運動員雙杠成套難度比較研究
匡梨飛,劉 棟
(湖南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2)
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錄像觀察法、對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第44屆、45屆、46屆世界體操錦標賽及里約奧運會競技體操雙杠項目決賽成績和成套動作難度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雙杠項目競技水平不斷提高,優(yōu)秀運動員之間的實力差距不斷縮小,我國運動員在成套難度價值上領先,但整體優(yōu)勢明顯下降;希里、蒂佩爾特、后上類等動作是當今雙杠潮流動作,我國運動員在空翻類動作上占優(yōu),應適當發(fā)展轉體類難度;雙杠下法動作較單一,提高下法穩(wěn)定性,是我國雙杠項目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關鍵。
競技體操;雙杠;成套難度;比較研究
雙杠項目是競技體操男子六項之一,是我國競技體操中的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從我國選手樓云在1983年第22屆世錦賽獲得雙杠冠軍開始,我國不斷涌現(xiàn)出雙杠項目的奪冠選手,但隨著評分規(guī)則的變更和優(yōu)秀運動員退役以及其他國家競技體操水平的迅速提高,對我國雙杠項目的優(yōu)勢地位提出了挑戰(zhàn)。
本文以第44屆、45屆、46屆世界體操錦標賽和里約奧運會進入雙杠決賽的運動員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資源系統(tǒng)等電子檢索系統(tǒng)進行相關資料的查詢。對搜集、查閱到的文章和專著進行詳細閱讀與研究,較全面地了解當前競技體操雙杠研究的現(xiàn)狀,為本研究的設計、研究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和理論基礎。
2.專家訪談法。就研究的相關問題向長期從事體操訓練或研究的高水平教練員、裁判員、專家進行咨詢和訪談,了解我國及世界競技體操雙杠項目的發(fā)展現(xiàn)狀,為本研究提供更多理論支撐。
3.錄像觀察法。通過觀看第 44屆、第 45 屆、第 46屆世界體操錦標賽和里約奧運會的雙杠項目決賽錄像,對運動員的成套動作進行分析與統(tǒng)計,并得出相關研究數(shù)據(jù)。
4.對比分析法。通過對比中外運動員在第44屆、第45屆、第46屆世錦賽和里約奧運會的比賽中所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分析出中國運動員的優(yōu)勢和劣勢所在。
1.世界競技體操雙杠項目難度發(fā)展的整體水平。競技體操項目,成套動作難度價值(D分)是反映運動員的能力水平的主要指標,[1]通過對D分統(tǒng)計,可直觀看出當前世界競技體操雙杠項目的發(fā)展整體水平。由圖1可知,四次賽事平均D分分別為6.63、6.82、6.94、7.00,呈遞增趨勢;通過圖表數(shù)據(jù)可知,成套動作難度價值對成績影響明顯,難度價值低的成套很難在比賽中獲得獎牌;通過圖表曲線可以發(fā)現(xiàn),四條曲線逐漸趨于水平,反映出參加決賽運動員間的實力差距不斷縮小,競爭越來越激烈,世界競技體操雙杠項目的整體水平在不斷提高。
圖1 四次比賽決賽成套難度分統(tǒng)計
圖2 雙杠進入決賽選手地域分布
2.世界競技體操雙杠項目的區(qū)域特點。通過分析圖2可知,四次大賽進入雙杠決賽選手均來自亞、歐、美三大洲,并有趨于區(qū)域均化傾向,相對而言,亞洲選手整體實力較強,歐洲選手整體實力比美洲選手整體實力略高。
美洲運動員主要以美國為主,動作流暢、爆發(fā)力較為突出,動作幅度大且輕盈是美洲選手的特點,[2]但是節(jié)奏控制不夠,相應在細節(jié)動作的處理上不夠精確;歐洲運動員在地域分布上較為分散,相對集中在希臘、羅馬尼亞、烏克蘭以及俄羅斯這些國家。[3]歐洲國家選手整體實力較強,但實力兩級分化明顯。歐洲選手的風格和美洲選手風格較為類似,在重大比賽中會選用些其他選手不太敢選用的動作或成套,技術特點突出。從三屆世錦賽視頻分析可知,歐洲選手多數(shù)較為擅長縱軸類轉體動作,動作風格硬朗,動力足,動作規(guī)范。
亞洲優(yōu)秀的雙杠選手幾乎均出自中日兩國,我國運動員在雙杠項目上實力明顯要高于日本。[4]亞洲運動員在雙杠上的特點有別于歐洲選手和美洲選手,動作類型選擇上較為豐富,在動作空間類型中傾向于選擇橫軸類動作,[5]動作節(jié)奏感較好,完成動作規(guī)格高,動作完成精致清晰。
從表一至表四可以看出:雙杠作為我國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每次比賽均有兩名運動員進入決賽,我國運動員在成套難度價值上具有明顯優(yōu)勢,四次比賽獲最高難度分的均是我國的運動員;其次也反應出我國運動員難度完成成功率高,出現(xiàn)不認可難度的現(xiàn)象極少,因此在成套難度計算中極少選用A組或B組的難度計算成套D分;難度價值高低在成套競爭力中起決定性作用,成套難度過低無法在比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但過渡追求成套難度價值,使運動員在成套完成中出現(xiàn)過多失誤,從而使成套動作失去競爭力,如我國運動員尤浩在里約奧運會比賽中難度分獲得驚人的7.4分,但卻只獲得第八名的成績。
從圖3可以看出:運動員選擇的難度主要為D、E兩個組別的難度,超過總難度的80%,A、B組的難度選擇極少,G組難度只有一次;我國運動員選擇的難度主要是D、E組,選擇F組難度的比例比國外運動員要略高,選擇C組難度卻比國外運動員比例要少,相對而言我國運動員在比賽中更傾向于追求成套動作的難度而選擇難度動作較大的動作比賽。
表一 第44屆世錦賽雙杠成套動作難度動作統(tǒng)計表
表二 第45屆世錦賽雙杠成套動作難度組別統(tǒng)計表
表三 第46屆世錦賽雙杠成套動作難度組別統(tǒng)計表
表四 里約奧運會雙杠成套動作難度組別統(tǒng)計表
圖3 中外運動員決賽成套動作難度組別統(tǒng)計
從圖4可以看出,我國運動員成套難度選擇第Ⅲ類型難度動作的比例明顯要高于國外運動員,這類動作是懸垂大擺動作,動作幅度大,在完成好的情況下能提高成套的觀賞性和流暢性,但同時也相對更容易失誤,對運動員的能力要求更高。注重成套動作流暢性是我國雙杠保持持久優(yōu)勢的原因之一,但近年來,由于李小鵬、黃旭等優(yōu)秀運動員退役,我國運動員在雙杠項目上成績有所下滑,雖然還是保留著成套流暢性優(yōu)勢,但運動員的能力及穩(wěn)定性還有所欠缺,因此造成成套質量下降,很難取得理想成績。
圖4 中外運動員決賽成套動作難度類型統(tǒng)計
向前空翻類向后空翻類轉體類希里成背撐總數(shù)第44屆第45屆第46屆里約奧運總計次數(shù)百分比(%)1D?4D1E2D?3D1D?2D1E2D1720.481D1E1D2E?1E?1D2E?910.841A2C4E3C3D2E2C2D4E2C1D3E2934.942D?6D2D?4D2D?5D2D?5D2833.742322201883100
注:大寫字母前的數(shù)字為難度動作數(shù)量,*表示我國選手所選用動作難度和數(shù)量
1.Ⅰ組動作難度類型對比分析。由表五可知:大部分運動員在這類動作選擇難度時,主要集中在轉體類和希里成背撐這兩個類型的動作;支撐轉體類在Ⅰ組動作選用率最高,但賽事中我國選手無一人選用,希里成背撐是我國選手的必選動作;我國選手除選擇希里成背撐以外的Ⅰ組動作外,更傾向于選擇空翻類,特別是向后空翻類,在比賽中出現(xiàn)的9個向后空翻類難度我國運動員占了其中5個。為豐富動作類型,我國運動員應在此類難度中適當增加轉體類動作。
表六 從掛臂支撐類開始類動作統(tǒng)計表
注:大寫字母前的數(shù)字為難度動作數(shù)量,*表示我國選手所選用動作難度和數(shù)量
2.Ⅱ組動作難度類型對比分析。由于本周期規(guī)則對掛臂類開始的動作扣分趨嚴,直接影響了該組別的選用率,運動員在Ⅱ組動作選擇上的趨勢是逐年減少。掛臂后擺上屈體前空翻成支撐是當前雙杠成套動作上法使用率較高動作。我國選手在該類動作中選用具有較高難度價值的E組和F組動作,主要集中在后空翻類動作,而轉體類動作采用較少。我國運動員以掛臂類空翻見長,表六顯示向后空翻類動作中60%是我國運動員所選用的,尤浩的E組掛臂團兩周成掛,鄧書弟的F組掛臂屈兩周成掛,國外選手則選用較少。
3.Ⅲ組動作難度類型對比分析。蒂佩爾特是該組別運動員選用率最高的難度動作,我國選手在該組別的動作選用相對外國選手來說較少使用轉體類動作。蒂佩爾特成懸垂的選用率明顯提升,除該動作外我國選手較多選擇該組別的空翻或空翻加轉體,且動作難度價值高,國外選手主要以選用蒂佩爾特或蒂佩爾特成懸垂為主,其他動作選用更傾向于轉體類。
表七 短半徑回環(huán)類動作統(tǒng)計表
注:*表示我國選手所選用難度動作數(shù)量。
4.Ⅳ組動作難度類型對比分析。由表八可知,在賽事中除下法外該組別動作難度價值選用沒有低于D組的,其中后上成一杠倒立的失誤率較高,我國選手動作編排中幾乎不考慮這個動作,歐美選手在該難度動作的選用要比亞洲選手的選用率高,但失誤率卻高達50%。后上成橫杠倒立難度動作的選用呈遞減趨勢,而后上轉體180和后上成一杠倒立呈增勢。后上組合的連接使用可以提高整套動作的連貫性和欣賞性,這也和運動員的發(fā)揮的穩(wěn)定性有直接關聯(lián)。
表八 在一杠或兩杠上懸垂大擺類動作統(tǒng)計表
注:大寫字母前的數(shù)字為難度動作數(shù)量,*表示我國選手所選用動作難度和數(shù)量。
5.Ⅴ組動作難度類型對比分析。從這四次比賽來看,我國運動員與國外優(yōu)秀運動員的雙杠下法主要選擇屈體后空翻兩周和團身前空翻兩周轉體180°這兩個動作;但選擇屈體后空翻兩周的下法動作呈遞減趨勢,而選擇團身前空翻兩周轉體180°的下法動作呈遞增趨勢,難度越來越大(見表九)。
表九 雙杠下法類動作統(tǒng)計表
注: *表示我國選手所選用下法動作數(shù)量。
由于下法難度要達到D組才能滿足組別要求,因此無特殊原因的情況下一般都會選擇D組以上的難度。同時由于翻轉方向與落地方向一致的落地穩(wěn)定性比翻轉方向與落地方向相反的落地穩(wěn)定性在技術上要求更難,因此選擇團身前空翻兩周落地的運動員不多。未來一段時間內(nèi)優(yōu)秀運動員雙杠下法主要還是集中在屈體后空翻兩周和團身前空翻兩周轉體180°這兩個動作上,G組下法“團身后空翻兩周轉體360°”將成為雙杠下法的主攻動作。
在高水平比賽中下法穩(wěn)定性的高低對比賽最后成績的好壞起決定性作用。數(shù)據(jù)顯示中外優(yōu)秀運動員的穩(wěn)定落地成功率不高,19 人次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錯誤。而在比賽中能夠獲得獎牌的13位運動員在落地穩(wěn)定性上表現(xiàn)的均十分出色,在比賽中有 12人次在落地時穩(wěn)穩(wěn)站住,冠軍獲得者的下法落地都接近完美。與國外優(yōu)秀運動員相比,目前我國運動員在下法的難度分值上不相上下,但在完成質量上有一定差距,主要體現(xiàn)在下法高度不高及落地穩(wěn)定性差這兩方面,下法失誤率達到65.2%。在里約奧運會體操雙杠比賽中,我國運動員就是因為下法動作出現(xiàn)重大失誤才會與獎牌失之交臂。因此,提高下法穩(wěn)定性,是我國雙杠項目重回巔峰的關鍵所在。
表十 雙杠下法失誤次數(shù)及失誤率統(tǒng)計表
1.目前世界競技體操雙杠項目的整體水平不斷提高,優(yōu)秀運動員之間實力差距不斷縮小,競爭日趨激烈;我國運動員雙杠成套難度價值優(yōu)勢明顯,但動作穩(wěn)定性不高,實力下滑,整體優(yōu)勢明顯下降。
2.希里成背撐、蒂佩爾特、掛臂屈體前空翻成倒立、后上類等動作是當今雙杠潮流動作,相對而言,國外優(yōu)秀運動員在轉體類動作上見長,而我國運動員在空翻類動作中占優(yōu),適當增加轉體類動作,能更加豐富我國運動員雙杠成套動作的類型。
3.中外選手在下法動作類型選擇上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一兩個動作。我國運動員雙杠下法穩(wěn)定性較差,除了在下法難度上取得進一步突破外,提高下法穩(wěn)定性,是我國雙杠項目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關鍵所在。
[1] 孫利偉.從倫敦奧運會看當代世界雙杠成套動作發(fā)展的特點[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9):89-94.
[2] 趙元吉,常德慶.第43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男子雙杠成套動作編排特征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2(6):41-47.
[3] 王素娥,張紅星,孟憲林.倫敦奧運周期世界男子雙杠比賽發(fā)展趨勢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1(1):60-66.
[4] 黃 旭.優(yōu)秀體操運動員雙杠成套動作編排模式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9):1202-1206.
[5] 王 健,靳慶偉,陶 巖.世界優(yōu)秀男子體操運動員雙杠動作特征分析[A].天津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科學發(fā)展·協(xié)同創(chuàng)新·共筑夢想——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C].天津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2014:8.
AComparativeStudyontheCompleteSetsofDifficultyofParallelBarsBetweenChineseandForeignExcellentGymnastsin2013-2016
KUANG Lifei,LIU D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2, China)
By the use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s, video observ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Final Results and Complefe Sets of Difficulty of parallel Bars in the 44th, 45th, 46th World Gymnasts Tournments and in the Rio Olympic Games,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mpetitive level in paralllel bars project is continuously on the rise, the gap between the strength of outstanding athletes continues to narrow, and though Chinese athletes are still leading in value of complete set difficulty, the overall advantage is on the significant decrease; Healy, tippelt, basket and actions actions is the current trend of parallel bars action, Chinese athletes in the flip-type action is still dominant, yet yt is appropriate to develop swivel class difficulty; Parallel bar dismountmg action is still single, there is need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dismount method, these are keys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in our paralle bar project.
competitive gymnastics; parallel bar; the complete sets of difficulty; comparative Study
2016-12-26
2015年湖南省教育廳一般課題“競技體操運動員成長風險因素及規(guī)避策略研究”(15C0880)。
匡梨飛(1979-),男,湖南雙峰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操教學與訓練。
G832.4
A
1671-1181(2017)04-01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