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淑芬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 外語系, 廣東 廣州 510303)
中英新聞標題中的話語立場標記語特征探析
柳淑芬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 外語系, 廣東 廣州 510303)
以中國新聞獎和普利策獎獲獎新聞作品的標題為例,探討立場標記語的使用特征,并對比分析漢英新聞標題中立場表達的異同。漢語新聞標題中確定性立場標記語和言據性立場標記語資源比較豐富;而英語新聞標題中的模糊性立場標記語和評價性立場標記語則更為多見。這些特點和規(guī)律可以折射出中西方在新聞價值和寫作模式上的一些不同。
立場標記語;新聞標題;對比分析
立場研究是近年來語言學及其相關學科的一個研究熱點。在語言中表達情感、態(tài)度和觀點被認為是語言最重要的功能。 Du Bois[1]就指出:“我們使用語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表達一定立場”。立場就是說話人/作者對所傳達的命題意義或聽話人/讀者的“感情、態(tài)度、價值判斷或評估”[2]。近二十年來,學者們對立場的概念、特征、形式、功能分類及其運用展開廣泛而深入的研究。這些研究大部分是基于學術語篇中的立場標記語研究,新聞話語中的立場研究尚不多見。
新聞標題是新聞內容的濃縮與概括,被譽為“報紙的眼睛”,“新聞的頭面”,在報道新聞事件中承擔著重要任務。新聞標題作為言語行為,其主要功能是提示新聞的主要內容,在第一時間提供給讀者最需要、最易讀、最準確的信息,并對新聞內容進行評價,表明立場、態(tài)度、好惡等感情色彩[3]。因此,新聞標題最能體現報紙的觀點和立場。目前,新聞標題的研究多著眼于標題的語篇特征、功能研究、批評分析及人際連貫等方面,對標題中作者的態(tài)度和立場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探究。本文將分析新聞標題中立場標記語的使用情況,并對比中英新聞標題中立場標記語使用的異同,探討中英不同新聞價值觀以及人際互動意識等因素對立場使用的影響。
20世紀70年代以來,立場理論的相關探索不斷深入。國外對立場表達的研究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立場的理論基礎和分析模式研究。其中Biber & Finegan[4]從語料庫語言學視角提出了立場三分法分類模式,Hyland[5,6]從功能語言學的角度提出了話語立場的分析框架,Du Bois[1]則從互動視角提出了立場三角的研究模式。(2)立場表達的對比研究。學者們從對比分析的角度探討了不同語域、性別、文化背景或學科之間立場表達,如Neff et al[7]和Marinze[8]對比了本族語者與外語學習者使用立場標記語的區(qū)別; Coates[9]則對比了男性與女性之間使用立場標記語的異同等。(3)立場表達的歷時研究。如Biber[10]從戲劇、信件、報紙和醫(yī)學文章四個語域對1650-1990年間的立場標記語進行了對比;Fitzmaurice[11]研究了18世紀寫給阿狄森信件中立場標記系統(tǒng)的應用??偟膩碚f,國外的立場研究成果豐碩,研究范圍廣泛,這給國內的立場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和啟示,對國內學者具有重要借鑒。
立場理論在中國的發(fā)展始于21世紀初,王振華[12]、楊信彰[13]和胡壯麟[14]等系統(tǒng)介紹了立場理論概念,闡述了立場體現方式及其指導理論。立場的實證研究在近年也顯現了一些發(fā)展勢頭,相關研究多以學習者為研究對象,如王立非[15]等運用語料庫方法,考察中國學生英語口語、書面語和演講中的評價語使用情況;徐宏亮[16]研究了中國高級英語學習者在學術語篇中的作者立場標記語的使用特點;龍滿英、許家金[17]對比中國英語學習者如何在英、漢議論文中建立和標記立場;王敏、劉丁采[18]用語料庫調查的方法,比較了中國學習者和學科專家英語學術論文中立場標記詞塊的使用;趙麗萍[19]等探析多媒體環(huán)境下,以漢語為母語的非英語專業(yè)二語學習者在線寫作中的話語標記語特征。這些實證研究深化了人們對漢語作者特別是二語學習者立場表達的認識。但研究對象過于單一,研究材料類型嚴重失衡,這是國內立場研究存在的一些問題。
總體來說,近年來國內外立場研究廣泛而深入,成果較為豐富。但新聞話語中的立場研究以及英漢新聞話語中的立場的對比修辭研究似乎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研究語料為中國新聞獎和普利策新聞獎獲獎作品標題。普利策獎作為美國新聞的最高獎,其影響力深遠,而中國新聞獎是全國優(yōu)秀新聞作品最高獎,是導向中的導向,其影響力也不容小覷。時間跨度為2006年—2015年,從每年的獲獎作品中隨機抽選出40篇新聞標題,英漢標題各抽取400個,共800個新聞標題,建立小型英漢語料庫。將這些作品的標題逐一摘錄,處理成word格式,形成原始數據。
本研究采用Biber[4]立場分類模式,因為Biber的立場三分類框架目前被認為是比較系統(tǒng)和完善的立場分類模式。Biber將立場標記語大體歸為認知立場標記語(epistemic stance markers)、態(tài)度立場標記語(attitudinal stance markers)和方式立場標記語(style-of-speaking stance markers)三大類。認知立場標記語主要評述命題內容的確定性、可靠性或局限性,又分為確定性標記語、模糊性標記語和言據性標記語。態(tài)度立場標記語表達說話者/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判斷,分為情感性標記語和評價性標記語。方式立場標記語描述說話者/ 作者信息傳遞的方式。
我們在word環(huán)境下對每篇新聞標題逐句判斷,對表達作者態(tài)度和評價的所有詞語逐一加以標注,然后分頭確定各個詞語所屬類型,通過個人標注、小組會商、集中分類的方式,最終確定立場標記語的具體分類。接著統(tǒng)計出各項標記語的使用頻率和分布情況,然后分析英漢新聞標題使用立場標記語的異同。
總體上,英漢新聞標題都包含較為豐富的立場標記語資源,漢語標題共有416個立場標記語,平均每個標題中有1.04個立場標記語,英語標題有312個,平均每個標題有0.78個立場標記語。但各項立場標記語在英漢新聞標題中的出現頻次有所不同(見表一)。漢語標題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分別為言據性標記語,確定性標記語和評價性標記語;而英語標題出現頻率較高的分別為評價性標記語,確定性標記語和情感性標記語。
從我們收集的語料來看,認知立場標記語和態(tài)度立場標記語資源非常豐富,但方式立場標記語卻極為少見。中英作者鮮少采用方式立場標記語來表達自己立場,這可能與新聞標題的特點有關。標題是對新聞內容進行言簡意賅概括的語句。方式立場標記語是作者對于文中命題陳述方式的評價,不能很好地幫助讀者快速對新聞內容做出第一判斷。因此作者更傾向于采用能直接明確表達立場的認知立場標記語和態(tài)度立場標記語。我們將重點討論認知立場和態(tài)度立場標記語的使用情況。
表一 英漢新聞標題立場標記語的使用頻率
確定性標記語標識作者對某一命題或自身觀點較高的確信程度,強調作者的觀點,拒絕其他的觀點和可能性,強烈地表達了作者的立場。
統(tǒng)計數據表明(見表二),漢語新聞標題中的確定性立場標記語是英語新聞標題的兩倍之多。其中,表確定的義務情態(tài)詞在漢語標題中的出現頻率要遠遠高于英語新聞標題,漢語標題中義務情態(tài)詞有54個,而英語標題只有6個。義務類確定性標記語的成員主要有“不能、能(夠)、必須、應(該)、不應、需(要)、不要”等,主要用在動詞或副詞前,強調在目前所具備的條件下,特定事件能否發(fā)生;或強調某事不可以、不應該去做(“不能”)。如:
例1:以誹謗罪追究記者必須慎之又慎(檢察日報社,2008-01-08)
例2:食品安全就該“人命關官”(梧州日報,2010-12-29)
上面例子中,“必須”和“該”是義務情態(tài)詞。此類標記語在漢語新聞標題中被廣泛使用,這體現出了漢語政治新聞語篇指導性,或者說是帶指令或政策性的語境。在這種環(huán)境下,漢語新聞作者傾向于采用直接確鑿的語氣來強調觀點的權威性和決定性,習慣于以強勢的評價手段與讀者協(xié)商,語篇態(tài)勢較高。
例3:Leases? Sales? City must find cash to get out of choking debt(Detroit Free Press 2013-02-20)
例4:Detroit needs help,and this is the start (Detroit Free Press 2013-12-13)
以上例子中,“must(必須)”和“need(需要)”是義務類確定性標記語。但這類標記語在英語新聞標題中的出現頻率很少,這表明英語新聞作者更加注重與讀者交流,人際互動意識較強。
表二 英漢新聞標題確定性立場標記語使用情況
模糊性立場標記語顯示了作者對其聲明、主張可靠程度和精確度判斷的謹慎態(tài)度,它們的使用表明了作者對不同意見和觀點的意識和尊重,強調的是命題、觀點的客觀性。此類立場標記語為作者的觀點和判斷留有了一定的可協(xié)商的余地,也使得作者所要傳達的信息更加地客觀而易于接受。
從我們收集的語料來看(見表三),英語標題中模糊性立場標記語的數量要稍高于漢語新聞標題。值得注意的是,漢語中出現的模糊性立場標記語全都是表精確度模糊語。例如:
例5:教師簽到冊上莫名其妙多了70多人 校方公然安排在職老師天天假簽到 廣昌實驗小學教師名冊弄虛作假迎“省檢” (江西日報,2012-05-18)
例6:成立年余未獲任何捐贈 發(fā)出千余邀請無一應答 (工人日報社,2012-10-20)
上面例子中,“多”“余”是表精確度的模糊語。此類標記語可以使命題更加嚴謹和周全,突出命題的客觀性,隱藏了作者的主觀判斷。因此,漢語作者更強調話語的客觀性,盡量使語言準確鮮明。
英語語料中表可靠性模糊語和表精確度模糊語差不多各占一半。例如:
例7:Five More Companies Show Questionable Options Pattern(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06-05-22)
例8:Industries Could Take Cues From Hollywood on Self-Control(The Washington Post 2009-05-09)
例7中的“more (多)”是表精確度的模糊語,例8中的“could(可能)”則是表可靠性模糊語。表可靠性模糊語增強命題的可靠性,減少作者對命題的承諾程度,給了讀者考慮判斷的空間。由此可以看出,英語作者更多持謹慎的態(tài)度,避免話語顯得武斷。
在言據性立場標記語的使用上,英語新聞標題中的使用頻率遠沒有漢語新聞標題中的數量多(見表四)。而且漢語中言據性立場標記語的使用方式非常豐富。有一些標題截取了直接引語的小部分作為言據性標記語,也有一些標題采用了一些廣為流傳的俗語、習語、諺語、名人名言等作為言據性標記語,如“臨時工”、“最美警察”、“網友曝”、“好聲音”等。還有一點,我們注意到,在統(tǒng)計漢語標題中的言據性立場標記語時,消息來源問題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漢語新聞標題中,有明確消息來源的言據性立場標記語特別少,大多數是使用一些單詞或短語,但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如果非要找出其消息來源,多數很難考證。如:
例9:向網絡謠言“亮劍”(今晚報,2012-04-09)
例10:警惕“舌尖上的數據”(重慶日報,2012-08-10)
例9中的“亮劍”本來是一部收視率較高的軍人題材電視劇名稱,但在這里卻是對網絡謠言要堅決取締和依法懲處的意思;例10中的“舌尖上的數據”是模仿“舌尖上的中國”,指的是隨意弄出來的“不靠譜”的數據。這些言據性標記語在文中并沒有明確的消息來源。
英語新聞標題中大多數的言據性立場標記語都是摘自明確消息來源的直接言語,并從中取出一小部分進行轉述,如:
例11:Why? 'Because we can'(Sun-Sentinel 2012-02-14)
例12:Overcrowded day cares 'a recipe for disaster' (Star-Tribune 2012-05-29)
例11中的“Because we can”是轉述一位退休警察Robert Pusins的部分原話:“The problem is the attitude…‘because we can.’ ”。同樣,例12中的“a recipe for disaster” 也有明確的消息來源,是摘自文中人物Simpson原話“If you are a small home and you have space for seven kids, and you have 14 kids, that's a recipe for disaster?!?/p>
表四 英漢新聞標題言據性立場標記語使用情況
評價性立場標記語是對行為、事跡、言語、信仰、動機等持表揚或是批評、贊賞或是譴責的態(tài)度。此類標記語最能直接體現作者的態(tài)度和立場。統(tǒng)計發(fā)現(見表五),英語新聞標題中評價性立場標記語的使用頻率差不多是漢語新聞標題的兩倍,這表明英語作者更加敢于直接表明自己觀點和態(tài)度。
表五 英漢新聞標題評價性立場標記語使用情況
同時,通過對比分析我們發(fā)現,漢語新聞標題中正面評價標記語要多于負面評價,而英語新聞標題中負面評價標記語則要遠遠高于正面評價。
例13: 好一幅農家健身圖好一道文明風景線上小潭村34年每年舉辦運動會 (江西日報,2005-12-25)
例14:江西農民工父子勇救兩落水少年(海南特區(qū)報,2010-05-30)
上述標題中,“好”和“勇救”均為正面評價標記語。
相比之下,英語新聞標題中流露出的負面“態(tài)度”較多,如:
例15:Bad taste, and on such a large scale(Chicago Tribune June 15, 2011)
例16:Politicians’private-jet use raises questions(Union-Tribune August 5, 2006)
上述標題中,“bad(不好的)”和“questions(問題)”均為負面評價標記語。
出現這一顯著差距的原因,我們認為這可能與中美不同新聞價值觀有關。以揭丑為主的抨擊、批判性的負面報道是普利策獎項的主要特色,強調沖突,強調個人價值,以反映問題來對社會發(fā)展起監(jiān)督和調節(jié)作用。而我國一直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以正面報道為主,把歌頌真善美、展現榜樣精神為評論的標準,力求實現積極引導作用。
情感性立場標記語指作者就某一話題積極地表達個人情感、主觀態(tài)度等。情感的表達既有積極性也有消極性的標記,如高興/傷心、喜歡/熱愛、感興趣/厭煩等情緒。結果發(fā)現(見表六),中英新聞標題中情感型立場標記語的出現頻率都不太高,這可能是因為過多的情感參與會削弱新聞評論的客觀性,所以新聞作者盡可能減少個人的情感和情緒的參與。
表六 英漢新聞標題情感性立場標記語使用情況
中英新聞標題中約有一半的情感性立場標記語是通過修辭問句表達出來的。葉斯柏森認為,當話語受到強烈感情的影響會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體現在原本語氣平和、句子結構平穩(wěn)的話語會在語序或者情感上發(fā)生變化。新聞標題中祈使語氣、感嘆語氣、疑問語氣有別于陳述語氣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有明顯的情感、傾向存在,進一步示意或表明了作者的態(tài)度。如:
例17:“院士造‘院士’的反”值得喝彩嗎 (科技日報,2006-02-22)
在上面例子中,針對時下某一社會熱點話題(即一些院士迫于輿論壓力,辭去“院士”稱號的事件),作者用疑問句式表達自己對這一舉動的懷疑甚至反對的態(tài)度。
例18: Mr. Bush, This Is Pro-Life? (The New York Times 2006-10-23)
上述例子中,作者以自己在尼日爾所看到的孕婦生產時的場景,寫下這篇評論“布什先生,這是在尊重生命嗎?”,指出布什糊涂的政策導致很多女人和小孩死去。在這一標題中,作者的態(tài)度和立場不言而喻。
本文對中國新聞獎和普利策獎新聞標題中立場標記語的使用特點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中英新聞標題都包含較為豐富的立場標記語資源,并且中英報紙新聞標題既有相同的立場表達特點又有不同之處。漢語新聞標題中確定性立場標記語和言據性立場標記語資源比較豐富;而英語新聞標題中的模糊性立場標記語和評價性立場標記語則更為多見。
通過對中英新聞標題中使用立場標記語的分析,我們可以從中觀察漢英新聞標題呈現出來的不同特點和規(guī)律。這些特點和規(guī)律一方面與中西方新聞報道的新聞價值和寫作模式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普利策獎和中國新聞獎的不同風格有關。我們期望本結果能為讀者正確解讀新聞語篇的立場建構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也期望本研究結果能為英語報刊閱讀教學,新聞寫作教學以及教材編寫提供借鑒。
[1] Du Bois, J. W. The stance triangle[A]. In R. Englebretson (eds.), Stancetaking in Discourse: Subjectivity, Evaluation, Interaction[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7:139-182.
[2] Biber, D., S. Johansson, G. Leech, S. Conrad, E. Finegan & R. Quirk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 Essex: Pearson Education, 1999:966.
[3] 常月華.報刊新聞標題修辭格運用說略[J].新聞愛好者,2006(12):51.
[4] Biber, D. & E. Finegan. Styles of stance in English: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marking of evidentiality and affect[J]. Text, 1989,9(1): 93-124.
[5] Hyland, K.Disciplinary voices:Interactions in research writing[J]. English Text Construction,2008a (1): 5-22.
[6] Hyland, K. Persuasion, intera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representing self and others in research writ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lish Studies, 2008b (2): 1-23.
[7] Neff et al Contrasting learner corpora :the use of modal and reporting verbs in the express ion of writer stance [A]. In S. Granger , S. Petch-Tyson (eds.).Extending the Scope of Corpus-based Research[C]. Amsterdam: Rodopi, 2003:212-230.
[8] Martinez, I. Native and non-native writers use of first person pronouns in the different sections of biology research articles in English [J].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5(15): 175-190.
[9] Coates, J.1996. Women Talk: Conversation between Women Friends [M]. Oxford: Blackwell.
[10] Biber, Douglas. Historical patterns for the grammatical marking of stance [J]. Journal of Historical Prammatics,2004(1):107-136.
[11] Fitzmaurice Susan.The grammar of stance nearly eighteenth century English epistolary language.In:Charles Meyerand Pepi Leistyna.Corpus Analysis:languag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Use[M].Amsterdam: Rodopi, 2007:107-132.
[12] 王振華.評價系統(tǒng)及其運作[J].外國語, 2001(6):13-20.
[13] 楊信彰.語篇中的評價性手段[J].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3(1):11-14.
[14] 胡壯麟.語篇的評價研究[J].外語教學2009(1):1-6.
[15] 王立非,馬會軍.基于語料庫的中國學生英語演講話語立場構塊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5):360-370.
[16] 徐宏亮.中國高級英語學習者學術語篇中的作者立場標記語的使用特點——一項基于語料庫的對比研究 [J].外語教學,2011(6):44-48.
[17] 龍滿英,許家金.大學生英漢同題議論文中立場標記的對比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0 (3):21-24.
[18] 王 敏,劉 丁.中國學習者英語學術論文手稿中立場標記詞塊使用研究[J].現代外語,2013(2):190-197.
[19] 趙麗萍,張麗婷.多媒體環(huán)境下二語在線寫作中話語立場標記語特征闡析——基于態(tài)度立場標記的自建語料庫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4(1):39-44.
AComparativeAnalysisofStanceMarkersinChineseandEnglishNewsHeadlines
LIU Shufe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Guangzhou 510303, China)
Choosing Chinese and English news headlines from China News Award and Pulitzer Prizes as corpu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uses of stance markers. Chinese news headlines use more certainty and evidentiality while English headlines prefer more hedges and evaluations. The result may reveal different perceptions of news value and different writing mod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stance markers; Chinese and English news headlines; comparative analysis
2017-03-10
柳淑芬(1975-),女,湖南岳陽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語篇分析,英漢語言對比。
H315
A
1671-1181(2017)04-00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