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摘 要:俄國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良好的習慣是人在他的精神系統(tǒng)中所儲存的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好習慣對一個人的終身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作用。推及至教育方面,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這就要求我們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礎的數學知識,更要教給學生如何學習數學,如何在數學學習中樹立起良好的習慣。指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我們每一個小學數學教師都需要承擔的重要職責。因此,我將在本文將重點講述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學習習慣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是人們在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習者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數據處理、推理和證明等問題,還可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幫助學習者建立數學模型,運用已建立的數學模型來解釋生活現(xiàn)象或自然現(xiàn)象。由此可以看出數學的重要性。學生作為數學學習的主體,不僅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更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起良好的數學習慣。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學好數學的基礎,而且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從孩子抓起,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主要是由預習、課堂教學、課后反思這三個環(huán)節(jié)構成的,下面我將從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入手談一談自己是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一、 預習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良好的預習習慣
預習是什么呢?預習是指學生在課前教學活動之前通過自主活動來學習將要聽講的內容。預習環(huán)節(jié)的自主學習主要是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fā)揮,我們教師應該如何對其進行培養(yǎng)呢?
我在對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指導的時候,一般會將預習分為四個階段來進行:第一階段,引導學生對將要講授的知識進行閱讀。良好的預習習慣是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起始階段,在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將自己的活動建立在教材之上。因此,在預習環(huán)節(jié)的第一個階段我要求學生自行閱讀課本,使學生在“讀課本”的過程中能夠將“看、讀、思、練”充分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而且學生在“讀課本”的過程中,還可以理清其中所蘊含的數學術語,在對數學的分析中可以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思考。第二階段,引導學生做好預習筆記。我在學生預習階段一般會要求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將自己不明白或者自認為是重點的知識記錄到筆記本上,這樣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可以根據自己的筆記進行重點聽講,并對自己的預習結果查漏補缺。第三階段,學生在做完筆記之后,對基礎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我會要求學生自主地對課本中的例題進行解答,在解答的過程中可以將自己的做法記錄下來,以此在課堂上提出不同的見解。第四階段,學生可以利用課后簡單的練習題來檢驗自己的預習成果。這四個階段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來進行有針對性的實踐,一步一步地落實這些階段,這樣可以實現(xiàn)循序漸進的學習,為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 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良好的聽課習慣
課堂教學活動主要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構成的,學生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其學在整個教學活動開展中占據著重要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將自己的口、耳、手、腦充分利用的好習慣,從而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我一般會將這一環(huán)節(jié)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的好習慣。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一般是以聽講為主的,集中注意力進行聽講顯得尤為重要。在聽講方面,我會引導學生認真聽講,尤其是自己在預習階段已經發(fā)現(xiàn)的自己有疑問的地方,在教師的講解突破自己的知識局限,而且遇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可以馬上舉手提問,做到不留遺漏。為了訓練學生聽的能力,我會利用問題口述的方式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即我口述計算題,學生直接回答得數,我口述應用題,學生再直接回答算式……第二階段,培養(yǎng)學生認真看的習慣。會看主要包括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在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一般利用教材內容為學生提供一些觀察材料,對于這些材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觀察,通過對材料的閱讀來找出其中的重點詞匯,或信息點,然后根據這些已找出的內容進行認真思考,觀察這些內容與所學過的哪些知識有聯(lián)系,如何利用已學到的知識來解決這些問題。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將知識進行串聯(lián),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三、 課后反思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良好的做作業(yè)習慣
作業(yè)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有效方式,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做作業(yè)的習慣的時候,不僅需要學生作業(yè)書寫工整、規(guī)范等,還需要認真審題。因為數學是由問題構成的。審題是進行數學作業(yè)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學生只有通過認真審題,才能培養(yǎng)起嚴謹的態(tài)度。在審題的過程中,我會讓學生將題目中的關鍵詞勾畫出來,這樣可以使解題關鍵更突出,還可以使學生準確把握問題重點。在審題之后則是解答,學生的解答要保證“一步一回頭”,即做完一步之后要回頭看看自己是否抄錯數、是否計算錯誤等,通過這種步步檢查的方式,可以使學生能夠認真對待問題。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從教學的點點滴滴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習慣為導向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劉云學.數學學習習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4.
[2]南嶺梅.試論數學學習習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培養(yǎng)研究[J].亞太教育,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