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
摘要:實驗課的教學,老師如果能夠起到主導作用,把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fā)揮,課堂中運用觀察、實驗、討論交流等學習活動將學生緊緊吸引,讓學生感知實驗中的現(xiàn)象和變化,最后討論匯總得出結論,提高知識的獲取能力。
關鍵詞:興趣;主導;主體
實驗課的教學,老師如果能夠起到主導作用,把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fā)揮,課堂中運用觀察、實驗、討論交流等學習活動將學生緊緊吸引,讓學生感知實驗中的現(xiàn)象和變化,最后討論匯總得出結論,提高知識的獲取能力。因此,我們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科學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通過觀察、實驗,達到小組合作探求和應用知識的目的。
一、 注重興趣的培養(yǎng)
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因素。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大都取決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這一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一) 創(chuàng)造情境
創(chuàng)造情境是課堂教學的起始步。設計得好,將對課堂效率起到優(yōu)化的作用。例如教學《植物怎樣傳播種子》時,問:“屋頂瓦片上或墻縫里長有植物,這些植物是誰種上去的?”這樣,就會使學生興致盎然。
(二) 演示實驗
學生對于動手操作很感興趣,特別是小組實驗環(huán)節(jié),有時不適合小組實驗的,就采用演示實驗,讓學生在觀察中理解掌握知識。例如:《電磁鐵》教學,課一開始就問:“小車能領會我的想法,我讓它倒退它就倒退,我讓它前進它就前進,你們信嗎?”學生開始疑惑,注意力特別集中,老師演示驗證后,學生看到現(xiàn)象后還是十分新奇,此時,學生學習的興趣就非常濃厚。
(三) 小組實驗
小組實驗是通過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安排,讓學生小組內分工動手實驗,并觀察分析,交流總結,最后得出實驗結論。它可以提高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掌握實驗的操作技能和激發(fā)科學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學用顯微鏡觀察物體時,學生按照實驗步驟,在目鏡中出現(xiàn)細胞圖像也是有點難度的,學生在反復操作中最后調出細胞圖像時,學生的成就感不禁產生,甚至學生都在課堂里歡呼起來了。所以,小組實驗中,學生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四) 結合現(xiàn)代技術
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中越來越多的運用,實驗教學也不例外。很多實驗操作有難度,或是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就采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讓實驗操作更規(guī)范,現(xiàn)象更明顯。例如:教學《循環(huán)系統(tǒng)》時,使用投影儀幫助教學,使其顯示出血流方向,動、靜脈血流情況,既形象生動,又簡潔明了,直觀真實、情趣盎然。
(五) 運用小制作
小制作需要學生運用知識,動手操作,能較好鞏固課堂知識,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動手操作能力。如制作小磁針、小滴透鏡、土電話等,加深學生對知識理解的同時,又激勵學生動手動腦的積極性,在做的過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培養(yǎng)。
二、 重視教師主導的作用
(一) 建立實驗規(guī)則
1. 注意學生實驗習慣的培養(yǎng)
科學課注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茖W課主要利用觀察、實驗來發(fā)展學生的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能力,當學生具備了良好的實驗習慣,學生就能很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使課堂效率更高。
2. 建立實驗室制度
要想上好實驗課,學生就應遵守實驗室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課堂才不會出現(xiàn)亂象。如規(guī)定學生進入實驗室不許大聲喧嘩、打鬧,不許在實驗室吃零食;未經教師同意不得動用儀器;保持教室內安靜;實驗完畢后,必須整理和清洗儀器等等。
3. 實驗儀器的正確使用
只有正確使用實驗儀器、設備才能保證看到清晰的實驗現(xiàn)象,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
(二) 加強實驗指導
教學中,為了能較好地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我們就要正確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
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觀察方法進行觀察,及時糾正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包括錯誤的操作,錯誤的實驗順序等,保證實驗成功進行。同時,及時地指導學生分析探究實驗結論。
三、 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中,要盡可能創(chuàng)造條件開設演示實驗和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實驗,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一) 創(chuàng)造學生參與的機會
實驗前,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預習,認真閱讀實驗內容,明確目的,了解步驟等等并寫好預習筆記,避免實驗操作盲目性。實驗時,讓學生做到認真操作,仔細觀察現(xiàn)象,并記錄實驗結果。然后小組或者集體討論總結實驗結論,整個過程老師都應考慮給學生參與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
(二) 創(chuàng)新實驗模式
教學中,老師主動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只給出實驗目的和要求,指導學生根據目的要求去制訂實驗方案,給每個學生動手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清晰地觀察或感受實驗現(xiàn)象,獲取直接的實驗信息,尋求結論。這樣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的認知方法和思維能力,有利于強化記憶和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操作技能。
(三) 走向大自然
讓學生親自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和感受大自然中千姿百態(tài)的事物,體驗大自然中千變萬化的各種現(xiàn)象,不僅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也能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助于課堂教學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理解和鞏固。如可以讓他們親手采集一些與教學有關的實物標本,這樣不僅能為學校積累一些教學資料,也為科學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具。
參考文獻:
[1]傅金根.簡談教學準備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4,(12):32-34.
[2]蔣旭升.簡論有效課堂教學的準備策略[J].考試周刊,2013,(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