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佳瑜
摘 要:任務型教學法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因其對課堂教學的有效促進與推動而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它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設置情境,以一系列有意義的交際任務來鍛煉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也倡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其特點,并根據(jù)教學實際加以適當使用,以最大化地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高中英語教學;自主學習;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3-009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061
作為交際法的延伸與發(fā)展,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的出現(xiàn)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區(qū)別于此前一些教學法過于強調(diào)語言的形式和功能,在教學過程中充斥著與實際生活割裂的無意義的“操練”,任務型教學法更關注語言的意義、采用了各種“任務”組織教學。這些任務“主要是那些接近或類似現(xiàn)實中各種真實事情的活動。學生在執(zhí)行或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接觸語言、學習語言和使用語言”。使用任務型教學法,學生將置身于真實的情境中,他們要用鮮活的語言,完成有實際意義的任務,以接觸、學習和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
筆者從任務型教學的基本理念出發(fā),以牛津高中英語Unit 2 Book 6 Task部分的教學為例進行教學實踐,對任務型教學法的應用深入探索,以期對今后的教學開展提供可鑒之處。
一、課堂設計理念
我根據(jù)任務型教學法的理念,圍繞本單元的中心 “What is happiness to you”創(chuàng)設了情境:高中生馬杰在學習和業(yè)余愛好之間難以取舍。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設計了聽力、閱讀、寫作等形式的任務,使學生在足夠的語言輸入的前提上,通過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結(jié)合的方式,學會分析解決問題。
二、教學步驟
本課的教學任務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導入與鋪墊,介紹用來表達消極情緒的詞匯、短語和句型。然后提出問題,以聽力形式呈現(xiàn)高中生馬杰遭遇的問題。第二階段分析與解決問題,這部分將閱讀結(jié)合合作學習,讓學生在閱讀之后通過討論合作,嘗試解決馬杰的問題,同時總結(jié)歸納常用的提建議的句式以及提出書面建議的注意點。第三階段鞏固與強化,用case study引入一個新問題,鼓勵學生在前三階段的學習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合作,自行分析并解決問題,提出適當?shù)慕ㄗh。
第一階段:導入與鋪墊
Step 1. Lead in: Negative emotions
這部分開始通過簡單的問候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借此引出可以表達消極情緒的詞匯,再通過一些有趣的QQ表情啟發(fā)學生列舉出更多表達消極情緒的詞匯、短語和句型。
Step 2. Fast reading:What has happened to Ma Jie?
這部分利用教材內(nèi)容26頁Step 1閱讀A,讓學生速讀找出已學習的表達消極情緒的詞匯、短語和句型,在鞏固已學詞匯的同時,自然地引出本課主要討論的問題:高中生馬杰遭遇兩難,在學習和愛好之間難以取舍。既鞏固所學知識又起過渡作用,學生通過瀏覽后能大致清楚馬杰的煩惱從而引出話題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明確了學習目標。
Step 3. Listening: Ma Jies solutions
本部分練習為教材第27頁練習C的改寫。原來按照教材的要求為note taking,難度較大。但是考慮到學生的水平,筆者改變了題型,采取連線的方式減輕學生在聽力過程中的焦慮感,成功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順利過渡到下一個部分。
第二階段:分析與解決問題
Step 4. Cooperative reading
在前兩部分交代馬杰的煩惱和他自己采用的解決方法之后,本部分進入合作閱讀:將班級按照單雙排分為兩組,交給每組學生不同的閱讀材料,通過這種人為制造的信息差,鼓勵學生先進行閱讀,后討論,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合作閱讀意在結(jié)合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是本節(jié)課期待有所突破和創(chuàng)新的環(huán)節(jié),選擇了兩篇文章加以改寫。其中A篇為網(wǎng)絡聊天記錄,記錄了馬杰在網(wǎng)上向朋友們求助,朋友們熱心提供建議的過程,包含了撰寫書面建議的實例。B篇則為說明文,提綱挈領地介紹了提出書面建議的技巧和原則。兩篇文章雖然內(nèi)容不同,但其實息息相關,存在著分與總、具體和概括、實例和原理的內(nèi)在關系。
為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角色,這部分被分為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為是非判斷,要求學生細讀文章A,B后獨立完成,獲得對文章的大致了解。第二個任務則是話題討論。閱讀A篇(即馬杰與同學的聊天記錄)的學生此時分到的話題為總結(jié)書面建議的原則。而閱讀B篇的學生則被要求舉出常用的提出書面建議的句型。通過閱讀、討論和合作,希望學生能夠掌握提出書面建議的一般原則和技巧。
第三階段:鞏固與強化
Step 5. Case study: What has happened to Lizzie and Miranda?
這部分是Case study(個案分析)。以視頻的形式呈現(xiàn)兩個朋友Lizzie和Miranda的爭吵。在觀看之后,教師首先以多項選擇的方式幫助學生整理思路,概括視頻主要內(nèi)容,尋找兩人爭吵的原因,為下一步深入討論打好基礎。
Step 6. Role play
本部分順接case study,也是本課的綜合鞏固和成果檢測。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兩人一組編寫對話,并進行角色扮演,其中一人扮演Lizzie或Miranda,另一人扮演兩人的一個朋友。學生要先進行討論、寫下對話,內(nèi)容涵蓋消極情緒的表達和書面建議的寫作。在5分鐘準備排演之后,學生按小組進行表演。另外要求各組觀看其他小組的表演以后就其內(nèi)容、表演進行點評。
Step 7. Homework
回家作業(yè)部分是對本堂課內(nèi)容最后的總結(jié),學生將以校報記者的身份,報道Lizzie和Miranda的問題并提出建議讓她們和好。目的是以書面形式反映整堂課的學習成果并總結(jié)提高。
三、教學反思
本課采用任務型教學法,以多重任務為載體,以聽說讀寫為先導,重合作、倡探究。在教學中,筆者首先明確教學目的,圍繞“高中生馬杰在學習和業(yè)余愛好之間難以取舍”這一話題設計一個個具體而真實的微任務,使學生在聽說讀的過程中得到足夠量的語言輸入。其次,設計合作閱讀、case study等形式,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讓他們在交流與溝通的層面上,鍛煉小組合作的能力,養(yǎng)成探究事實的精神。學生也從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英語是實在有用的交流工具,掌握好它將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
綜上所述,任務型教學法以任務為載體,交際為手段,學生為中心,具有真實性、互動性,以及學生主體性。該教學法既關注語言學習本身又重視學習過程,更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精神與小組合作、人際互動的能力,促進學生語言能力以及交際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作為教師應充分認識到任務型教學法的特點,在教學時根據(jù)實際情況,將之與其他教學方法綜合使用,以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程曉堂.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姚志方.高職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探析:任務型語言教學[M].武漢:武漢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