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從社會實踐出發(fā),立足于當前青少年法律意識淡薄的現(xiàn)狀,從法律發(fā)展的歷史和當前法律實施的現(xiàn)狀等原因分析我們青少年法律意識不足的現(xiàn)象,試圖從多個角度詳盡的分析這個問題,并從四個方面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 青少年 法律意識 薄弱
作者簡介:王瑜,山東省臨沂第一中學。
中圖分類號:D66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2.077
在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中,作為人們有意識地選擇的產(chǎn)物,法律意識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法治精神的核心內涵。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建設過程中,要使全體公民懂法、守法,就要從青少年法律意識抓起,營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
青少年是國之未來,民之希望。處于青少年這個關鍵的年齡階段的,在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要不斷培育個人的公民意識,逐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當前,青少年的身心發(fā)育尚不完全,明辨是非的能力較弱,容易受到來自外界的傷害;與此同時,在法律知識欠缺的情況下,容易受到不良社會因素的誘導,走上違法乃至犯罪的深淵。根據(jù)司法部門的數(shù)據(jù)可以明顯看出,青少年犯罪的趨勢不斷加大,特別是初中輟學便進入社會的青少年,所以說,預防青少年犯罪已經(jīng)成為我國進入新時代,處于新的歷史方位下必須大力關注的問題,這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長遠發(fā)展問題。
一、青少年法律意識的現(xiàn)狀
在實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征程中,培養(yǎng)公民的現(xiàn)代化的法律意識便是其應有之義。一般說來,法律意識是人們關于法律現(xiàn)象的思想、觀點、知識和心理的總稱。具體來說,法律意識就是人們對法律看法、理解和態(tài)度,并在此基礎上對人們的行為作出評價,很顯然,法律意識與個人法律知識的掌握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培養(yǎng)青少年的法律意識的過程中,就是不斷增加個人法律知識,強化個人價值觀的過程。令人遺憾的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國青少年的法律意識還沒有達到現(xiàn)代化的要求。
(一) 法律知識相對匱乏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程不斷推進,法律體系不斷完善,一系列關系到青少年合法權益的法律不斷頒布。法律的頒布與實施,對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青少年由于法律知識匱乏,法律意識不足,自制力欠缺,便容易導致不良行為的發(fā)生。青少年作為發(fā)展中的群體,有著較強的模仿性和好奇心,有著很大的可塑性。青少年在社會化過程中,給予積極正面的引導,就會朝著有利于集體與社會的方向發(fā)展;如果受到不良負面消極的因素誘導,就有可能出現(xiàn)背離社會道德,甚至跌落至違法犯罪的深淵。
(二)法制觀念存在著明顯差距
青少年時期,是自然人向社會人轉換的關鍵期,在轉換過程中,法制觀念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人的社會化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絕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學者基于不同年齡化的實際,甚至提出“人的一生就是不斷適應社會,完善自我的過程”。作為青少年,其社會化的過程更加復雜多變,更加艱巨。在這一過程中,法制觀念薄弱將對青少年的社會化過程產(chǎn)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容易偏離個人發(fā)展的正確軌道,不能適應社會化進程,甚至走上反社會的道路。
二、青少年法律意識原因探析
(一)從青少年自身角度分析
青少年作為一個特殊的年齡群體,其思想意志不穩(wěn)定,有著較大的反復性。青少年自身有著較強的自我意識,這與其身心發(fā)展不成熟形成了較大的反差。“自以為是”與個人的社會閱歷和心理接受能力形成較大的反差,導致法律意識的不足。從我國青少年犯罪的實際來看,教育水平較低,思想消極頹廢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交叉感染,并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從青少年與社會化的互動角度分析
在青少年的社會化進程中,會存在著四種基本矛盾,即個人認識與情感的矛盾,個人認識與行為的矛盾,個人情感與意志行為矛盾和個人獨立性意向和認識能力的矛盾。
1.個人認識與情感的矛盾。青少年介于兒童與成年人之間,正處于人生重要的過渡時期,情感較為敏感,對外界微少刺激有著較為強烈的反映。同時,青少年的個人認識存在局限性,不能對由情感引發(fā)的強烈刺激做出正確的評價,所以說,認識與情感的矛盾性在青少年群體身上體現(xiàn)的尤為明顯,感情用事的現(xiàn)象在青少年群體身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
2.個人認識與行為的矛盾。在青少年群體身上,言行脫節(jié),不一致的現(xiàn)象最為明顯。一般情況下,在與青少年的交流過程中,青少年對事物的認識頭頭是道,道理知道比成年人還要多。但在付諸行動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正確認識輕易被行為中存在的困難否決的情況,特別是意志力比較薄弱的青少年,這一否決的現(xiàn)象尤為明顯。所以說,如果青少年表面的所謂認識沒有內化為個人的內在需要時,言行不一,認識與行為的不一致就是必然存在的問題。
3.個人情感與意志行為矛盾。青少年活潑好動、精力旺盛,感情強烈,個人情感的控制能力較弱。首先,我們必須承認,青少年的意志力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但這一過程較為緩慢,甚至有時候會出現(xiàn)反復。在實踐中,青少年的情感波動明顯,意志力容易搖擺,虛榮心與自卑感角質存在。特別是在學習過程中,青少年對有著堅韌意志力的人較為崇拜,但具體到個人,由于個人意志不足的情況,容易把個人情感與不當?shù)囊庵酒焚|相關聯(lián)。
4.個人獨立性意向和認識能力的矛盾。隨著青少年個人外形的不斷變化,其個人的獨立性意識不斷提升,感覺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不是小孩子的想法不斷出現(xiàn),進而要求個人成人的地位和待遇。在這一要求下,青少年希望擺脫對成人的管教,自己做主。但是由于青少年特殊的身心特征,是非不分,認識不足,難以區(qū)分真正的價值觀,分不清真正的友誼和哥們姐們義氣的本質區(qū)別。在獨立處理個人問題時,容易上當受騙。